脾动脉阻断技术在射频消融对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中的效果观察

2018-01-13 12:43傅立国朱洪春
关键词:门脉脾脏消融

刘 磊,傅立国,朱洪春

(1.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2.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的,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是目前临床上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型脾功能亢进病症方面的主要治疗方式,不过以上两种治疗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随着人们的脾脏生理功能的认识的提升,逐渐对脾切除的治疗方式提出了不同意见及看法[1]。本次研究将我院及兄弟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诊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在采用射频消融方式实施救治的过程中应用脾动脉阻断技术的临床治疗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及兄弟医院接收诊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选取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18~70岁,平均为(58.38±3.28)岁。全部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血细胞计数下降、脾肿大、骨髓增生等临床表征。

1.2 治疗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对患者应用实验室相关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处理,对患者应用脾动脉短暂性阻滞处理,随后在CT引导下,开始射频消融过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三天、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一年,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情况、脾脏消融体积、存活体积、消融体积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治疗后,患者在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情况、脾脏消融体积、存活体积、消融体积百分比等方面相较于治疗前,改善趋势显著(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情况、脾脏消融体积、存活体积、消融体积百分比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

3 讨 论

脾脏作为人体器官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免疫器官,在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患者脏器实施切除处理。患者在脾切除术后极易产生门静脉血栓情形,对患者的临床诊治结果具有严重不良影响。部分脾栓塞术虽然具备微创、疗效显著等特征,但是其术后也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包含脾脓肿及门静脉血栓。射频消融是一种借助于热能实现对患者脾脏部分消融毁损处理的一种模式,对脾脏作部分烧毁处理,以便实现对患者因脾大引起的脾功能亢进情形的有效缓解。有研究证实,脾脏射频消融在门静脉高压性脾亢病症的临床诊治方面,具备安全性、高效性,有助于患者脾脏体积的缩小,对患者血细胞减少情形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减少患者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的可能性。在对患者应用射频消融处理过程中,由于脾内的血流速度较快,极易将射频产生的热量快速带走,在一定程度上对射频消融疗效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提出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增添应用脾动脉阻断技术,有助于实现对患者脾脏血流速度的有效控制,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对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在采用射频消融方式实施救治的过程中应用脾动脉阻断技术,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病症康复进程的加快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1] 邓昌林,李 靖,黄小兵,等.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患者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6,22(11):738-742.

[2] 钱小星,杨春建,刘咸罗,等.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5):449-450.

猜你喜欢
门脉脾脏消融
消融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TIPS术后门脉显影和肝脏体积对肝功能及并发肝性脑病的影响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胃癌根治术手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