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合作的动力、风险与前景

2018-01-14 01:42罗会钧戴薇薇
关键词:欧亚中俄倡议

罗会钧,戴薇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合作的动力、风险与前景

罗会钧,戴薇薇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俄罗斯因与中国有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之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中俄两国合作关系的日益紧密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但从认知、国家战略和国际环境来看,两国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两国共识的不断增进,双方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更融合、文化交流更广泛深入,两国关系将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中俄合作;动力;风险;前景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5年3 月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由倡议进入了全面落实阶段。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一步推动了该倡议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分为北、中、南三线。俄罗斯位于北线之上并连接欧洲,地域辽阔。同时它保存有苏联遗留下来的发达的军事工业和科技实力,在中亚和中东欧地区具有传统影响力。俄罗斯与中国东北部及西北部接壤,形成中俄蒙经济带,因此无论从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政治上看,俄罗斯都是“一带一路”成功与否的关键国家,俄罗斯的配合对推动“一带一路”取得重大进展至关重要[1]。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在外交上采取了“向东移”政策,与美国关系的恶化促使中俄关系日益紧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适应了俄罗斯的内在需求,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得到了俄罗斯政府与民众的支持。俄驻华商务代表处副代表索罗金·谢尔盖表示,俄罗斯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随着中俄两国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一带一路”的倡议会融入合作发展的进程中[2]。然而,中俄“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也面临着风险。两国之间内部认知程度的差异与战略的重合以及国家外部环境的干扰和不确定性都制约了中俄的合作。本文将考察“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的动力与风险,在此基础上展望中俄合作的发展前景。

一、“一带一路”为中俄合作提供新动力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两国的合作不断走向全面深入。2015年9月中俄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两国“一带一路”合作进入务实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是中俄合作的升级,它不仅有利于俄罗斯经济的恢复,而且推动了中俄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为中俄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搭建了新平台。

(一) “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先导,促进中俄经济共同发展

《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横贯欧亚大陆,沿线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它们多属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这就亟待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一带一路”和与之相伴而生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沿线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金融支持,这包括能源基础设施、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以及相关联的公路、铁路、航线等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目前,已有部分大型项目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如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中泰基建项目、中巴铁路等。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2.6%。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对外投资额将有望在2020年前超过 5 000亿美元[3]。同时,中国将推动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采取“走出去”的政策转移优势产业,为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发挥人力资本优势。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资和技术投入,密切地区间的人员、信息往来,加快贸易互通,有力带动沿线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

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后受美国和欧盟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以及自2014年以来全球油价下跌的影响,财政收入遭遇大滑坡,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开展。加之远东开发计划的实施,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一带一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俄罗斯借助中国的力量摆脱经济困境的有力途径。2014年,中俄两国签署了总额约4 000亿美元、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2015年,中俄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合作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中国将提供价值为4 000亿卢布(约62亿美元)的贷款,建成后仅提供运输服务这一项每年就能为俄罗斯带来约1 362亿美元的收入[4]。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中俄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将有更多的合作项目如俄罗斯北部航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俄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 “一带一路”对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模式的探索,催生中俄合作新机制

在传统国际竞争与合作中零和思维容易占主导地位,大国竞争限制了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的发展,不平衡不合理使合作陷入困境,尤其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合作一贯抱有怀疑和排斥态度。为突破原有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的局限性,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塑造更有利于中国及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加强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就曾明确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5]“一带一路”对国际合作的积极探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寻求利益契合点。“一带一路”不同于二战后美国主导的以对外经济扩张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发展,尤其是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在发展过程中,各国可以互相学习发展中的经验、互相补充各自的优势、共享发展的机制,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合作。二是坚持开放包容的合作机制,尊重各国文化与发展道路。“一带一路”框架贯穿欧亚非大陆,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都有着独特的文明和发展模式,在合作过程中,沿线国家应遵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原则,不封闭也不排外,欢迎其他地区的国家与国际组织参与建设,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发展。三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一带一路”深化和拓展中国周边地区与次区域的合作,加强对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战略,这将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均衡,符合各国的需要。

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双边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将使中俄合作伙伴关系再上一个台阶。它所提出的打造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目标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维护了俄罗斯主权与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俄罗斯的认同。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次区域合作模式带动了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中蒙俄经济走廊”打造跨区域经济合作范例,符合三国的利益诉求,为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 “一带一路”深化对外开放,拓展中俄合作新领域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中国经济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弊端,国内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大部分集中于沿海,中西部内陆地区趋于落后。加上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外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且竞争力日益增强,中国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这就迫切需要中国通过对外投资、技术转让、援助和国内经济转型等方式深化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推动中国经济均衡、快速发展。同时,“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也正处于经济上升或转型期,对资金、技术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因此在各方寻求利益契合点的基础上,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通过积极对接,大力开展沿线国家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这不仅助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提升,而且为中国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有利于中国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构建东中西互动、中外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中俄“一带一路”合作是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通过战略对接,中俄两国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符合俄罗斯的东亚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中国深化与俄罗斯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将发展空间扩大到整个远东及东北亚地区,将发展领域从能源扩展到民用航空、高铁、科技等,将实现中俄两国共同繁荣。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合作面临的风险

自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俄“一带一路”合作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俄罗斯官方智库、民众的质疑以及国际社会的干预不仅影响了俄罗斯政府的决策,也为中俄“一带一路”合作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一) 认知上存在疑虑

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相互信任不断增加,但由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对中国的疑虑始终存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俄罗斯朝野引起了高度关注,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声音,疑虑担心与赞赏欢迎同在。俄罗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该倡议将威胁到俄罗斯在传统区域的主导地位。俄罗斯与从苏联解体中独立的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继承苏联的多方面优势,俄罗斯在该区域保持着主导地位,并且对中亚地区的能源与安全有着强烈诉求。然而受经济滑坡与被制裁的影响,陷入困局的俄罗斯不仅无法为中亚国家带来切实的优惠,而且使这些国家的利益受损。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方面的合作始于21世纪初,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俄罗斯智库专家持更多疑虑甚至恐惧,认为这一倡议是中国向苏联地区采取大步进攻性的“西进”举措,尤其将继续扩大其在中亚的影响力[6]。例如俄罗斯专家亚历山大·拉赫尔说,俄罗斯的影响力在缩水,中国如此强大,以至于中亚国家必须迎合中国的想法[7]。另外,俄智库专家还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俄北方航线的主要竞争对手,对俄构成竞争性威胁。俄学者阿拉波娃对此总结了两条直接的影响:其一使北方航线丧失竞争优势;其二使北方航线运输能力难以饱和[8]。由此可见,俄智库担心“一带一路”倡议将从陆地和海洋两方面损害俄罗斯在传统地区的优势与主导地位,中俄关系将趋向于“零和博弈”。

二是认为该倡议虽然带来了交通运输上的便利,但也可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这将冲击俄罗斯的民族结构。文化自尊与种族的优越感以及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使俄罗斯当代民族主义盛行,俄罗斯人的排外情绪存在于各个年龄层,如今几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俄罗斯人的俄罗斯”这一口号在俄罗斯越来越受欢迎[9]。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俄交流合作的不断发展,在俄罗斯尤其是其远东地区经商甚至定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俄罗斯担心,随着中国人大量涌入俄远东地区,最终将占领这片占俄罗斯领土60%的富饶土地[10]。“一带一路”提出后,不少俄罗斯舆论认为随着高速运输走廊的建设,尤其是中国至俄罗斯的高铁开通之后,会有更多的中国民众前往俄罗斯居住。再加上俄罗斯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低,长久以往,居俄华人将会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少数族裔[11]。这可能威胁到俄罗斯的种族利益,最终导致反移民情绪高涨。

(二) 战略上存在竞争

“一带一路”倡议横贯亚欧非大陆,所覆盖范围包括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中间途经中亚、西亚、南亚等地,从发展脉络来看是自东向西的延伸。而俄罗斯提出的“向东看”战略是通过加强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往来,推动其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从空间上来看,“一带一路”与“向东看”在亚太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这可能导致战略上的冲突。

在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受欧美制裁挤压以及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俄罗斯经济遭到巨大冲击,存在卢布贬值、通货膨胀、企业资金流缺乏等现象,极大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而俄罗斯东面的亚太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为此,俄罗斯开始重新重视对原属苏联的中亚地区国家的整合,并将范围扩展到整个亚太地区,提出“向东看”的外交战略。普京早在2012年总统选举前发表的《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一文中就认识到亚太地区的重要性,将与亚太地区的关系置于欧美关系之前,提出与新亚洲一体化进程接轨。俄罗斯认为要摆脱经济、政治的困境,必须改变战略方向,积极发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减轻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以期推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和振兴。2015年1月“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该组织是普京政府对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追求。希望能够通过原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的合作,推进融入亚太地区的进程,形成一个类似于欧盟的超国家实体以及沟通大西洋到太平洋的统一经济空间。

从中亚国家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组织,而是一个旨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中亚国家融入全球市场的战略;相反,“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融合协调外交政策的严格的超国家政治组织,它具有强制性。因此,中亚国家乐于接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而恐惧甚至拒绝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而且,目前俄罗斯无法从经济上履行其承诺,满足中亚国家的需求,从而也无法说服塔吉克斯坦等国加入该联盟。因此,从地缘经济的角度而言,“欧亚经济联盟”已失去了吸引力[12]。然而有专家认为促成“欧亚经济联盟”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是在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俄罗斯需要确保它在中亚的影响 力[13]。“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冲突将使俄罗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东亚国家,俄罗斯需要借助这些国家的力量介入亚太事务,扩大它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从2005年至2014年底,俄罗斯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总额从42亿美元增长至215亿美元。2016年5月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俄罗斯—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中,俄罗斯试图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IT等领域的合作项目, 并打算在2020年将在东盟国家的市场份额扩大到 10%[14]。除东盟以外,俄罗斯也分别与印度、越南、日本等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互利合作关系。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大国,与周边国家长期以来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多领域的合作。“一带一路”提出后,中国将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这必将在地理位置与合作领域上与俄罗斯的亚洲战略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是建立在新欧亚主义之上的,俄罗斯需要采取欧亚双向平衡政策以重振大国地位;“一带一路”的目标则是以中国的和平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的共同发展。两者既会有战略对接,也会展开竞争,尤其在中亚、东亚区域。此外,俄罗斯的大国主义决定其并不愿意仅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国,而希望通过“欧亚经济联盟”扮演地区主导国角色。这些都将使俄罗斯在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保存防范心理,从而易导致双方隔阂的产生。

(三) 外部因素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处于多极化格局加速发展中,各国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尤其是中美俄三国作为世界大国,其关系更为复杂。中俄两国在友好发展的道路上总存在着外部因素的干扰,尤其是美国因素的影响。美国一些高官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有威胁性的敌手而非潜在的朋友,为了抵御美国的影响,莫斯科向东寄希望于中国[15]。这促使中俄战略合作不断深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美国官方与舆论界对中俄关系的发展十分敏感,认为中俄想改变由其主导建立起来的现行世界秩序的某些方面。奥巴马前国防部秘书长称中俄合作的深化是为追求他们自己的民族主义野心而采取的行动,进行自我扩张[16]。西方媒体也故意扭曲中俄合作关系,早在2011年《欧盟时报》刊文指责中俄正联手应对西方,甚至准备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媒体甚至别有用心地宣称,中俄合作“会让亚洲邻国不 安”[17],试图使中俄合作关系成为众矢之的。另外,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放大中俄之间的分歧,认为由于历史问题、地缘政治等因素中俄之间仍存在地区机制上的竞争,这将使“一带一路”的实现与中俄的合作充满挑战。西方媒体认定中俄合作是双方战略上的临时“联姻”,这种合作将不会长久。这些舆论观点间接破坏了中俄之间的友谊,对中俄合作所需的和谐外界环境的塑造产生了负面影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合作程度也不断加深,高层互访频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此十分敏感与担忧,认为中俄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是有意抵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并试图扰乱美国在东亚、中亚、南亚等地区的战略布局,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建立“去美国化”的国际新秩序。有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政府下一阶段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应是防止中俄结盟,以防丢掉欧亚地区的主导权[18]。美国智库也建议“欧洲和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利用中俄之间的缝隙,并且避免采取使这些不兼容的盟友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行动”[19]。事实上,目前美国正实施这种外交策略,在欧亚地区对中俄的战略挤压更为强势。虽然美国采取的对抗行动效果并不明显,但对中俄“一带一路”合作还是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合作的前景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走向实施阶段,俄罗斯的态度也由怀疑慢慢转变为积极回应。普京总统在2015年俄联邦会议发表年度国情咨文表示支持“一带一路”,愿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发展中俄合作关系。俄罗斯一些专家也表示俄罗斯应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更多地与中国共进退[20]。中俄“一带一路”合作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对接将加快步伐

俄罗斯官方认为在自身孤立的情况下,巩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无疑有利于莫斯科[21]。中俄双方近年来保持和深化政府间高层次互信对话,探讨合作创新模式。“一带一路”提出后,作为重要沿线国家,俄罗斯的态度由猜忌转变为积极,与中国共寻符合双方利益的契合点。2015年5月中俄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EEU),这成为了中俄关系新的起点,也是新的突破,这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整个地区[22]。欧亚经济联盟建构在“新欧亚主义”思想之上,是俄罗斯获取经济利益、复兴大国地位的组织,它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简称“一带一盟”)将有利于俄罗斯的经济复苏。据俄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预测,战略对接将使俄罗斯经济增速达到最高——每年GDP增长至10%,投资增长20%[23]。目前,中俄两国正在推进“一带一盟”战略从政府间协议进入实施阶段。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认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助于形成新的一体化轮廓,在欧亚地区建立共同经济空间的欧亚全面伙伴关系[24]。“一带一盟”主要关注于双方金融、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及远东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对于欧亚经济联盟而言,这将推动成员国尤其是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为这些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对于中国而言,这将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产能“走出去”的步伐。

在战略对接过程中,中俄双方应注重各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互补的方式建立有效分工,以保证“一带一盟”的有效进行。同时在中俄“一带一路”合作过程中可以联合东盟、亚太经合等组织,这不仅将推动中国东北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而且有利于“一带一盟”与亚太经济形成一体化模式,也有利于中俄在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地位的提升。普京在“一带一路”论坛上提出各种一体化潜力的叠加——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路”、上合组织、东盟——作为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基础,显然俄方希望在此框架下加快战略对接,以促进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设施发展[25]。

(二) 传统合作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中俄在各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已取得积极进展,并将有长远的发展。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双方推动多领域合作机制的形成,机电、航空航天、高新技术产品等都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中方也愿意加大在远东地区的能源、投资等合作。尤其在能源方面,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段“西伯利亚力量”正在建设中,预计最早将于2019年5月开始向中国供气;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将于2018年投入生产;俄罗斯还有许多世界级大油田,每个储量都达几十亿桶,这些油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开始。这都意味着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还有广阔的前景。2016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5 238万吨,占原油进口总比重的13.75%,俄罗斯已超过沙特,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贸易方面,中俄贸易在加快发展,2016年双边贸易额为695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2.2%。2017年上半年贸易总额为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6]。两国贸易额力争突破1 000亿美元之后,争取在2020年达到2 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俄贸易结构在不断改善,农业贸易在快速发展。“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将大幅增加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到2030年其所创造的直接年贸易额将超过80亿美元,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捍卫和引领全球化与自由贸易,重塑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带一路”正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2.0,继续和国际自由经济秩序加强对接。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逆流的体现。中国为全球合作搭建的新平台不仅获得各国及联合国的全力支持,而且将巩固其不断增长的影响力。俄罗斯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全面合作,与中国一起致力于推动更自由的多边国际贸易机制,这有利于俄罗斯在提升本国经济实力的同时,在塑造国际关系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双重利益使俄罗斯将抓住这次机遇,不仅成为“一带一路”的受益者,而且期望逐步在该战略中获取主导性,通过与“一带一路”接轨等方式,也成为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引领者。

“经济连通性是21世纪国际政治的推动力 量”[27]。中俄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利合作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而且将扩展到政治、外交等领域。普京在“一带一路”峰会期间指出:“欧亚伙伴关系的未来不仅是国家和经济体之间建立新关系,它还应改变政治和经济图景,给欧亚地区带来和平、稳定和繁荣。”[28]中俄合作趋向于从经贸和地缘政治上提高地区影响力,为两国的大国复兴及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建立提供条件。

中俄“一带一路”合作正在逐步规范国际社会及地区业已存在的规则与机制,以形成新的合作平台。两国合作模式的探索为今后其他国家、区域的合作提供了示范,也间接提高了中俄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倡议基础上联合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合作,共同对抗“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在国际上形成战略平衡,这种合力效应将改变国际力量的对比。

(四) 文化交流与合作将紧密化、机制化和扩大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促进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的根源。长期以来中俄官方交流多于民间交流,但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互信的增强,仅依靠官方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且官方关系的紧密也不能确保“一带一路”项目在俄罗斯安全、妥善地进行,因此,以文化交流作为基础,拉近中俄民众的距离有助于民间共识的形成。鉴于中俄文化的差异性与交流空间的局限性,有必要以包容的态度创新交流机制,扩大文化合作范围。中俄借助“一带一路”的合作平台加强文化的交流互鉴,一方面维系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中俄两国民众的距离,在认识上达成共识,有利于中俄两国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俄罗斯与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文化交流与互鉴,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俄罗斯作为重要的沿线国家,两国文化交流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交流领域不断扩展。其一,中俄文化联系将更加紧密。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中俄经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快速发展,经济联系也日益增加。中俄经济合作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经济上的红利延伸到文化领域,中俄文化联系将更紧密,中俄官方和民间也将从文化联系中得到实质性的收益。其二,中俄文化交流机制化。鉴于中俄文化联系的紧密性和两国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合作走向机制化是非常必要的。文化交流机制化将有利于增进两国互信,助力双方文化的认知,体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包容性。文化交流机制的形成应建立在整合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践经验之上,依据两国文化的特点找到切入点,使该机制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两国利益。其三,中俄文化交流与合作范围将扩大。以往中俄文化交流多集中在政府层面,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走近,民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中国驻俄大使李辉表示,今后两国文化部门在加强官方交流的同时,将面向广大民众和市场,对民间、商业文化交流加以更多的指导和规划,从而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共同发展的中俄文化交流格局[29]。

中俄间层出不穷的文化合作项目不仅能带动相关文化问题的研究,而且能建立文化间无障碍交流,文化交流的加深将为“一带一路”上的互利合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21世纪的“张载命题”,探索中华文明如何实现与欧亚非大陆古老文明共同复兴之道,集中体现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开创了21世纪国际与地区合作新模式[30]。这种合作新模式将带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和引领者,将与沿线国家秉承共商、共建的原则共同分享发展红利。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俄克服地缘政治的障碍,继续中俄传统的友好关系,通过战略对接充分抓住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传统领域的合作,并积极开展新领域的合作,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当然,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忽略中俄“一带一路”合作进程中的风险,不同国家的发展都受到各自生存战略、文化意识、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中俄在努力达成共识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双方合作将受到多方面的阻力。一些西方人总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中俄关系,但随着未来“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落实,“中国龙”与“俄罗斯熊”必将以政治互信为基础克服各种困难,在务实合作的友好道路上继续前行。

[1] 许勤华, 时殷弘. 中国对外战略中的俄罗斯: 显著意义与潜在负项[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6(2): 1−8.

[2] 谢尔盖. 俄罗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EB/OL]. http://finance. sina.com.cn/hy/20150427/093722051599.shtml, 2015−04−27.

[3] 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EB/OL].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05-19/7876717. shtml, 2016−05−19.

[4] “一带一路”造富中国惠及世界[N]. 参考消息, 2016−06−17(14).

[5] 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全文)[EB/OL]. http:// 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08/c_117273079.htm,2013−09−08.

[6] 李秀蛟. 俄罗斯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的评析[J]. 西伯利亚研究, 2015(3): 19−24.

[7] 沃尔夫冈·希恩. 新摩擦[M]. 寇瑛, 译.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6: 217.

[8] 祖立超. 俄罗斯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认知与政策选择[J]. 太平洋学报, 2015(11): 64−72.

[9] 张艳杰, 于大春. 转型期俄罗斯民族主义与新欧亚主义理论之契合[J]. 学术交流, 2011(12): 48−51.

[10] 中国移民走向全球[N]. 参考消息, 2007−07−25(16).

[11] 梁海明. 俄罗斯为何对一带一路疑虑重重[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360desktop/zl/china/20150508/073422133964.shtml, 2015−05−08.

[12] Fabio Indeo.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and the Silk RoadEconomic Belt: the impact of the Sino-Russiangeopolitical strategies in the Eurasia region[J]. The Maastricht School of Management, 2016(5): 1−18.

[13] MarcinKaczmarski. The asymmetric partnership? Russia’s turn to China[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016(3): 415−434.

[14] 曲颂. 俄罗斯与东盟加强互利合作[N]. 人民日报, 2016−05−20(21).

[15] Peter Ford. Will the US and Russia dance or duel? [EB/OL]. http://www.csmonitor.com/layout/set/amphtml/World/2017/0304/Will-the-US-and-Russia-dance-or-duel, 2017−03−04.

[16] Ashley Smith .Russia and China make a deal[EB/OL]. http://socialistworker.org/2014/06/03/russia-and-china-make-a-deal, 2014−06−03.

[17] 中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10−15(1).

[18] 杜兰. “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的认知和可能应对[J]. 新视野, 2015(2): 111−117.

[19] 王灵桂. 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EB/OL]. http://www. 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7661.html,2015−12−03.

[20] AI Jun. One Belt, One Road can bring China and Russia closer[EB/OL].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1032278. shtml, 2017−02−09.

[21] 俄没必要担心东方邻居中国[N]. 参考消息, 2017−10−19(14).

[22] 俄应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N]. 参考消息, 2017−03−06(10).

[23] 地缘经济重构全球政治[N]. 参考消息, 2016−07−06(10).

[24] 范伟国, 胡晓光. 俄中关系模式应成各国交往典范——专访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N]. 参考消息, 2017−04−21(11).

[25] “一带一路”将助推沿线国家发展[N]. 参考消息, 2017−05−12(14).

[26] 郑楠.中俄贸易合作之路越走越宽[EB/OL]. http://news.163. com/17/1130/13/D4GAKR5I00018AOR.html.

[27] Ashley Smith .Russia and China make a deal[EB/OL]. http:// socialistworker.org/2014/06/03/russia-and-china-make-a-deal, 2014−06−03.

[28] “一带一路”引发世界巨大反响[N]. 参考消息, 2017−05−16(14).

[29] 中俄文化交流让“世代友好”理念深入人心[EB/OL]. http://mt.sohu.com/20160313/n440267171.shtml.

[30] 王义桅. 中国以合作共赢应对世界之变[N]. 参考消息, 2017−03−07(11).

The motivations, risks and prospec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LUO Huijun, DAI Weiwei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major innovation in China’s diplomatic thinking and a new approach for China's opening-up policy. Because of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China and its strategic position, Russia is an important country along the line. Although the initiative can help promote the closer cooperation and the commo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ere are risks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erms of cognition, national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consensu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ir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ll be more extensive and thoroug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Meanwhile their relations will be more and more healthy and stable.

the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motivation; risk; prospect

[编辑: 胡兴华]

2017−10−21;

2017−12−28

2017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信任建构机制研究”(17YBA016)

罗会钧(1964—),男,湖南宁乡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戴薇薇 (1980—),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长沙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10.11817/j.issn. 1672-3104. 2018.01.016

D829.1

A

1672-3104(2018)01−0120−07

猜你喜欢
欧亚中俄倡议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Happy Afternoon Tea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