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2018-01-14 07:04余钻标郎德海胡松杰王迪胡明徐祺洋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导丝肠系膜夹层

余钻标 郎德海 胡松杰 王迪 胡明 徐祺洋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指非继发的,单独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的夹层。是临床上一类罕见的急腹症,1947年国外Bauersfeld尸检中第一次报道,该病的发病率尚未有文献报道,截止2007年全球报道也仅71例[1]。但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血管CTA的广泛应用,其发现率不断上升,目前国内病例报道已>600例[2]。但现阶段对于该病的认识及最佳治疗方案,国际上还未达成共识[3-4]。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发病、腔内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情况,通过症状及后期影像复查恢复情况,以便为临床对该疾病有更好的认识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30例经肠系膜上动脉CTA确诊的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5例;年龄47~63岁,平均54.14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脐周压痛表现,无明显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其中21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病,3例发病时伴有恶性呕吐症状,1例伴有腹腔干动脉瘤,1例入院时伴停止排气排便1d余。

1.2 保守治疗 本组13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因反复尝试导丝均无法进入真腔,转保守治疗。其中11例患者入院前CTA检查资料发现夹层处真腔部分狭窄及受压,但血供仍存在,远端流出道通畅,入院前症状多为脐周不同程度压痛。住院期间予以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同时控制血压(120/60mmHg)及心率(60~80次/min),待腹痛症状缓解,肛门排气后,适当予以流质饮食。药物方面,主要予以前列腺素,活血药物等改善血供,同时增加液体能量供应,并根据肠缺血情况,适当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为主。住院期间密切观察腹痛缓解情况,并及时复查肠系膜上动脉CTA,影像学动态观察夹层进展情况。

1.3 介入治疗 本组17例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术前根据影像CT矢状面上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角度,选择经股动脉或经肱动脉入路,以5F动脉鞘Seldinger's法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成功后,置入猪尾导管,自腹主动脉平T12椎体水平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随后交换置入长鞘或FUSTAR导管并推送至目标血管附近,透视下置入导丝,跟入MPA导管或C2导管,配合泥鳅导丝超选至肠系膜上动脉近端,经导管造影建立路径图,接着置入导丝V-14或V-18尝试通过狭窄受压的真腔并进入远端,在路径图配合下定位夹层位置,进行支架释放,释放完成后,再次造影,以确定支架释放程度,是否需要后扩,是否存在夹层动脉瘤内漏需弹簧圈栓塞处理,是否存在限流性夹层,及是否需要置入第二枚支架等。术后继续予以控制血压心率,同时予以低分子肝素4000U,1次/12h,阿司匹林100mg,1次/d,氯吡格雷75mg,1次/d。术后注意患者穿刺点渗血情况,观察腹部症状缓解情况,出院前复查肠系膜上动脉CTA。

1.4 观察指标 对于保守患者,观察其腹痛等症状缓解情况,并根据住院期间的CT复查影像资料,观察夹层是否存在进展,对于介入支架植入的患者,术后观察腹痛缓解情况。后期随访半年,应用CTA观察其夹层血栓化情况及治疗疗效。

2 结果

30例治疗患者,17例患者放置支架成功(2例同时予以夹层动脉瘤栓塞),支架植入后患者腹痛症状好转,术后随访半年内患者无明显并发症,且复查CTA假腔血栓形成,支架内真腔通畅,未再次闭塞及狭窄情况发生。另11例患者保守治疗良好,住院期间腹痛症状有所缓解,复查肠系膜上动脉CTA夹层未进展,远端血供尚通畅。随访期间假腔血栓化良好。2例因反复尝试导丝均无法进入真腔,转保守治疗,随访期间未及明显腹痛症状。

3 讨论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疾病特点:发病常以急性腹痛为主,位置以脐周及上腹部为显著,伴有压痛,多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生命体征多稳定。肠系膜上动脉CTA检查常是明确诊断的首选,CT检查常可发现其夹层的首个破口一般距离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约1.5~3.5cm。因此处多为肠系膜上动脉的转弯区域,受到血流的冲击较大,形成应力后易致血管壁内膜撕裂形成夹层。国外有学者通过流体动力学研究显示,当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角度越大,回流的阻力也相对增大,所产生的血流冲击可能是一个发病的重要因素[5]。熊江[6]研究提出,将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分为<50°,50°~69°,70°~90°及>90°,结果显示对于>70°的患者,随着角度的增加,其血流对血管内壁冲击产生的压力将越大,从而对内膜剪切力的进一步增大是引起夹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对于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案,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3-4]。作者认为以下几类患者应采用保守治疗:(1)患者无明显肠缺血坏死,脐周压痛较轻。(2)腹痛大多短期(1周内)能明显缓解。(3)入院时影像CTA提示真腔血供存在,狭窄度<50%且远端流出道通畅。(4)住院期间复查影像CTA夹层无明显进展(夹层动脉瘤无增大或破裂,第1、2分支无进一步撕裂延伸等)。而对于以下几种情况,应尽早行腔内介入治疗:(1)患者腹痛症状无明显好转,且有进一步加重趋势。(2)入院时CTA提示真腔狭窄较重,甚至闭塞。(3)复查肠系膜上动脉CTA夹层存在进展。(4)无明显肠坏死等出现腹膜刺激征等。早在本世纪初,Leung DA学者就开始尝试应用介入治疗[7]。其治疗目的即隔绝假腔,恢复狭窄的真腔血流,同时改善缺血并缓解肠道缺血症状。在对该病治疗方式的选择上,通过对30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作者认为最佳的治疗方式仍需根据患者的腹痛情况,同时结合影像CTA复查资料前后的对比而决定。对于那些腹痛加重,且CT复查发现夹层存在进展的需尽早行腔内介入治疗。此处有两大优点:(1)尽早的腔内开通血管,利于尽快恢复缺血的肠道,避免长期缺血进展为肠坏死,造成被动开腹切除肠管的风险。(2)尽早的腔内手术,能够提高导丝通过真腔的成功率。本资料2例介入失败患者,均由于介入干预前病程较长,入院前CT提示真腔狭窄明显,但仍存在一条缝隙。因保守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延迟,出现真腔完全闭塞,反复尝试导丝均未能进入真腔。患者再次复查CT后,远端部分第1、2级分支血管存在血供代偿现象,患者后期腹痛症状有所缓解,未出现明显肠坏死。

理想的支架为与血管壁能较好的贴合,同时具有足够的径向支撑力,防治支架弹性回缩,目前常采用自膨式裸支架为主,且兼备良好的柔顺性。本组患者早期采用雅培公司的XPert支架,后期采用巴德公司的Lifestent支架为主。在介入路径上,常采用经股动脉或经肱动脉入路为主,配合使用,同时根据肠系膜动脉与腹主动脉在影像CT横断面上的夹角决定,对于夹角为锐角以经肱动脉穿刺入路为主,若夹角较大,为钝角,则以经股动脉穿刺为主。国内也有学者[8]提出该角度的大小与其夹层发病率存在相互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热点。本资料中,支架释放后有2例患者因夹层动脉瘤偏大且支架植入后造影发现内漏显影,故予以弹簧圈栓塞,作者采用Interlock可控弹簧圈配合微导管微导丝栓塞,后期随访显示夹层动脉瘤血栓化良好。对于夹层动脉瘤的腔内处理,目前较多学者[9]认为对于夹层动脉瘤直径>2cm,存在瘤体增大或破裂风险的,建议采用腔内支架植入后进行栓塞或者予以手术切除,而对于<2cm建议加强CTA监测随访。国内也有学者[10]尝试采用双支架重叠技术,并取得一定疗效。同时本组病例中,有2例放置2枚支架,原因是第一枚支架植入后,造影存在远端夹层限流,故予以部分重叠放置第二个支架,重叠一般建议支架间>1cm,同时支架远端尽量避免覆盖分支血管。对于支架是否后扩问题,本组中一例患者放置Optimed支架5×40mm球扩支架后,根据造影结果及真腔内支架的展开程度予以Abbott4×100mm进行后扩。

保守治疗常以控制血压及心率为主,密切观察腹痛缓解情况。目前常采用类似与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将目标血压控制在100~120/60~80mmHg,心率控制在60~80次/min,同时对于腹部压痛明显的予以禁食,以缓解胃肠道负担,待患者腹痛较前好转后,适当予以合理安排饮食。药物方面,对于真腔受压严重,或肠缺血较为明显,住院期间予低分子肝素4000U,1次 /12h抗凝前列腺素等药物改善肠道缺血等对症治疗,对于真腔受压较小,且肠缺血尚可,则予以低分子肝素4000U 1次 /d皮下注射,本组治疗期间未出现出血风险。对于抗凝治疗的影响,有相关学者表示,对于腔内治疗后,症状好转的出院患者,仍需继续抗凝治疗半年至1年,通过后期的随访复查,发现延长抗凝时间,对于夹层患者后期真假腔重塑具有一定作用[8-9]。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多急性腹痛起病,常规抽血显示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水平常无明显特异性改变[11],因此多造成了病情的误诊及漏诊。致使一些患者腹痛加重,并出现腹膜刺激征,血象及肌酸激酶偏高等引起严重肠缺血坏死。作者认为出现以下情况需行急诊手术探查:(1)症状及体征方面:患者病程迁延较长,腹痛明显,存在腹膜刺激征表现,经药物保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血便者。(2)检查方面:患者血象及肌酸激酶升高明显,影像资料高度怀疑或确诊为肠缺血坏死患者。(3)肠系膜CTA提示夹层动脉瘤存在破裂。其手术的方式目前主要是修补夹层破口及重建肠系膜上动脉,重建材料以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为主。

[1] Morris JT, Guerriero J,Sage JG ,et al . Three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Update of previous case reports,diagnostics,and treatment option. J Vasc Surg, 2008 ,47(3):649-653.

[2] Luan JY, Guan X, Li X, et al. Isolated superior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in China. J Vasc Surg,2015,17.

[3] Kim HK,Jung HK,Cho J,et al.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course of symptomatic 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J Vasc Surg,2014,59(2):465-72.

[4] Li DL,He YY,Alkalei AM,et al.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based on morphologic classification. J Vasc Surg,2014 59(1):165-72.

[5] Park YJ,Park CW,Park KB,et al. Inference from clinical and fluid dynamic studies about underlying cause of 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J Vasc Surg,2011,53(1):80-6.

[6] Wu Z,Yi J, Xu H,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gle Between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Aorta in 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Ann Vasc Surg,2017.

[7] Leung DA, Schneider E,Kubik-Huch R,et al. Acute mesenteric isehemia caused by 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treatment by pereutaneous stent placement. Eur Radiol,2000,10(12):1916-9.

[8] Han Y, Cho YP, Ko GY,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Medicine (Baltimore),2016 ,95(16):e3480.

[9] Garrett HE Jr. Options for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J Vasc Surg, 2014,59(5):1433-9.

[10] 苏浩波,顾建平,楼文胜,等.裸支架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2):948-952.

[11] Tanaka Y, Yoshimuta T,Kimura K ,et al .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ontaneous isolated visceral artery dissection. J Vasc Surg. 2017.

猜你喜欢
导丝肠系膜夹层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隔夹层参数对底水油藏注水效果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以渤海A 油藏为例
Gaia系列导丝在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解剖结构及pilot200指引导丝在knuckle技术中的运用体会
下肢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开通导丝选择及治疗策略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