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熏陶分析

2018-01-16 08:42付绍奎
关键词:教学目标高中体育德育教育

付绍奎

【摘要】 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的推进,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中教育的教学重点,素质教育取代传统教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和企业重点关注的教学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传统体育教学受到各方面理念和因素的影响,其德育教育的功能得不到发挥,教学效率低下。现代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德育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将德育教育灌输在日常的体育教育中,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结合新课改对高中体育德育教育的要求,就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与熏陶展开了分析,力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德育教育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039-01

0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向

新课改对高中体育德育教育的要求较之传统体育教育更加具体和全面。但并非所有目标和内容都能够通过体育教育实现。体育德育教育应当结合体育学科的特性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和实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展开德育教学,需要明确体育学科与德育的衔接,做好高中体育德育教育的实践工作。在体育德育中,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与体育精神一脉相承,又能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体育德育的基础与核心。除此之外,体育德育还能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体育界名人事例的介绍,学生能够认识众多成功的运动员,如观看奥运会比赛,学生能够产生浓浓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与体育竞赛相关的德育教育还包括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体育运动在刚接触时通常具有较大的新鲜感,而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很容易失去耐性。体育德育教育则是让学生在重复、枯燥的体育项目联系中学会吃苦耐劳,在持之以恒中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原则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進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首先就要明确体育工作的教学目标,分清德育与体育的区别:二者相辅相成,但不能一概而论。在图与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首先需要尊重体育教学的主体性,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潜移默化开展德育活动。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精神。在进行体操训练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言行举止。在展开机械活动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等。与之相对的,是体育教学要立足于德育教学,明确学生的体育素养应当包含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教师需要次啊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德育体育教学活动。

3.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3.1加强对学生的纪律要求

高中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纪律意识。教师可以结合体育学科的特性,加强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当代高中生缺乏系统的生活和学习管理,且自主意识强烈,很容易自由散漫,对规章制度遵守不严或视而不见,这种散漫的风气蔓延下去必将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学科对学生纪律性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狠抓细节,让学生严格执行各项纪律。

3.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诸多体育运动的项目都考验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集体生活的快乐,认识到个体与整体的联系。根据体育项目对人数的差异,学生会与同学组成各种练习单位。当代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为优渥,与人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以结合体育学科的这一特性,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学生情商。教师可以用小组共同打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整体感。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分组协作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小组的整体成效。实践证明,随着小组学生团结协作程度的加深,学生的相互配合能力就越好。在集体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帮助,这样的帮助还能延伸到其他学科中去,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3.3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体育意识

相比其他学科,体育课程课外活动的机会更多,对学生体力消耗较大。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动作训练来提升体育技能。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训练意识,鼓励学生顽强拼搏、提升耐力,为增强体质而不断奋斗。教师可以在室内教学时,有意识的为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德育教育。

3.4结合材料展开爱国教育

体育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教师可以结合材料展开爱国教育,通过竞技体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例如,向学生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盛大场景,学生会折服于场面之宏伟。再为学生介绍不同场馆的资料,学生又会惊叹于场馆的科学和美观。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体现出我国体育事业的强盛和国力的强盛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学生会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自然而然接受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靳绍铎,曹淑梅.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69-70.

[2]赵飞.关于高中体育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德及行为习惯的若干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5).

[3]郑学琴.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学周刊,2017,(01):77-78.

[4]张玉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5(22):47-4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高中体育德育教育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