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多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8-01-16 10:31王喜梅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应用

王喜梅

【摘 要】本文论述“一文多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从培养学生读懂文章的行文脉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感情色彩和鼓励学生挖掘文章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一文多读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B-0111-02

“一文多读”理念认为,真正理解一篇文章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让学生真正做到对文章的系统把握。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把文章中的疑点和难点都一一给学生分析清楚,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锻炼,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一文多读”的理念,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解文章的科学体系,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更好地将“一文多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读懂文章的行文脉络

“一文多读”首先是让学生读懂文章的基本内涵,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和整体结构,让学生更有条理地去分析文章。同时,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能够做到对难点语句和字词有全面的把握,明确具体词语在特定语句下的含义。

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通常会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文章大致结构划分清楚,能够明确每一部分的核心所在。例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必修二中的课文《荷塘月色》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同学们,大家先通读下文章,把文章的行文脉络分析清楚。”学生开始一边通读文章一边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划分文章的结构。读完文章后,学生说:“这篇文章可以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游览缘由;第二部分写游览的心绪和见闻;最后一部分寓情于景,抒发作者的感情。”笔者对学生说:“大家划分的文章结构是合理的,下面大家再次阅读文章,把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标注出来,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接着,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按照之前划分的文章层次,深入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时自己先分析、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在学生标注完相应的句子和词语后,笔者说:“同学们,理解清楚文章中每段的关键词语,对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有很大的帮助,这需要认真、深入地去剖析文章。”

“一文多读”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大的帮助,这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各个段落中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的含义,为全面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感情色彩

读懂文章,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要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够从文章中发现作者的观点,达到人文合一的效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需要学生将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特色理解清楚,这样才能把自己代入到特点环境中去理解文章。

在指导学生划分好文章层次结构后,笔者通常会问学生:“同学们,大家读文章是否把它放入到特定环境中呢?”这时很多学生回答道:“没有,只是单纯针对这篇文章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笔者说:“要真正做到对文章的理解,不能单一局限在某一篇文章中,需要代入到作者写作时的特定环境下去理解文章,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色彩。”接着,笔者以特定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笔者在讲解《老人与海》时,首先问学生:“同学们,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些内容进行创作的?”这时,学生回答:“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的经历,详细介绍了老渔夫同马林鱼、鲨鱼斗争的故事。”笔者接着问学生:“大家能否清晰地告诉老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色彩。”有的学生回答:“作者想要表现人类应该敢于拼搏、敢于向自然挑战的精神。”有的学生回答:“作者想要表达坚持就是胜利的观点。”笔者引导学生说:“同学们,大家读文章时还要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人物性格,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纷纷深入理解海明威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人物性格,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老人与海》的中心思想:人类能够战胜自然、克服困难,塑造了圣地亚哥这样的一个“失败英雄”的硬汉形象。

“一文多读”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文章的表层含义,还需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色彩。通过反复阅读文章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实现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全面把握,充分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写作技巧

“学以致用”一直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目标,让学生从阅读文章中得到思维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一文多读”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文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文章的优秀写作方式,提高学生写作文章的能力。

(一)应用“一文多读”,让学生发现文章的优秀写法。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当学生充分掌握文章内容后,笔者会问学生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优势所在,为什么会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这就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到文章的具体句子去发现文章的写作优势,将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和引用的古诗词、典故等分析清楚,从而为指导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马丁·路德·金的文章《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要求学生:“同学们,大家深刻地去分析下,作者这篇演讲稿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感染力,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学生深入阅读文章,把文章中突出的亮点找出来。在充分思考后,学生回答:“作者大量运用反问、设问、排比的句式,把心中对不平等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对自由、平等的渴望。”这时,笔者对学生说:“阅读文章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理解,不仅仅掌握文章的基本内涵,同时还要学习他的创作手法,做到对文章真正意义上的把握。”

(二)让学生掌握所读文章的写作技巧。只有把对文章的掌握运用到实际中来,才能达到“一文多读”的目标,实现所读文章对自我写作水平的激发和促进。为更好发挥“一文多读”的优势,学生要将学习到的写作手法积极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通过实践应用做到对文章的把握。例如,在讲解完文章内容之后,笔者对学生要求道:“同学们,大家围绕老师讲解的文章的中心写一篇文章,文章需要借鉴所学习的写作技巧,充分运用其中一种写作手法。”这时,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内容,把涉及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方式充分挖掘出来,积极在自己的文章中进行应用。在学生写作完毕之后,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通过将学习到的文章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有怎样的收获呢?”学生纷纷回答:“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好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和把握,还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让文章质量得到提高。”可见,学生通过“一文多读”,不但实现了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一文多读”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文章,让学生从每次阅读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实现学生对文章的系统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一文多读”时,做到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色彩和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所读文章的写作技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春元.“少教多学”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贯彻与实践[J].学周刊, 2017(13)

[2]张 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有效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15)

(责编 郝 勋)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