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大棚生姜早熟种植模式分析

2018-01-18 04:15肖伟东邱瑞枝扶京龙袁经相吴金华欧阳天泉张炜健刘永松吴亚楠
中国果菜 2018年2期
关键词:于都县槽内赣南

肖伟东 ,邱瑞枝 ,扶京龙 ,袁经相 ,吴金华 ,欧阳天泉 ,张炜健 ,刘永松 ,吴亚楠

(1.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江西 于都342300;2.江西省于都瑞盛蔬菜专业合作社,江西 于都342300;3.江西省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 赣州341000;4.江西省于都县农业和粮食局,江西于都342300)

生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鲜根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广泛种植。其特有的“姜辣素”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

赣南属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无霜期287d,年平均降雨量1605mm,年日照时数为1813h,适合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在赣南冬季大棚里,采用地膜覆盖、小拱棚再加中层薄膜覆盖四层膜的栽培措施种植生姜,11月底至12月初栽种,翌年3月初可采收供应春季市场。

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于都县农业和粮食局在于都瑞盛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验,探索出了赣南地区大棚生姜早熟栽培技术,并于2016年在该基地进行示范种植,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简述了赣南大棚早熟生姜的种植模式,以期为赣南地区大棚早熟生姜品种的栽培提供参考。

1 生姜生长特性及环境条件

生姜喜阴凉、温湿的环境,不耐霜寒气候。姜种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8~25℃,生长温度为25~30℃,当气温低于15℃时,植株停止生长。于都县11月~翌年3月,各月平均气温为 16.4℃、10.6℃、8.3℃、12.0℃和 15.3℃,露天栽培满足不了生姜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且于都县在春节后就基本进入雨季,气温也逐渐回升,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及传播。所以采用大棚栽培可以为生姜提供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还可以避免外界不良气候条件对生姜生长发育的影响[1]。

生姜根系不发达,不耐旱,在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的微酸性土壤中(pH为6.5~7.5)能够很好地生长,生长期间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2]。生姜在全生育期需要大量的钾肥,也需要少量氮肥和磷肥。

2 栽培技术

2.1 种姜的选择及处理

2.1.1 种姜选择

在生产中,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高产优质、商品性状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3]。目前赣南地区主栽优良品种有兴国九山生姜、宜黄小黄姜、山东莱芜片姜等,这些品种均可以用来做种姜。种姜要求姜块肥大、丰满、新鲜光亮、无损伤、无病虫害,具有2~3个壮芽,重量适中。

2.1.2 种姜消毒及催芽

将种姜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6h,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目的是杀死姜块上的病菌,促进发芽。种姜催芽前应在晴天进行晒种,种姜催芽的方法有火坑催芽、堆码催芽、电热催芽等。赣南地区采用较多的是大棚苗床电热催芽,即在大棚苗床上先铺一层棉被和两层报纸,再在上面放60~80cm厚的姜块,最后再盖上两层报纸和一层棉被进行保温。温度控制在22~25℃,期间需每隔几天翻动一下种姜的位置并剔除病姜,使种姜受热均匀、减少病害传播。大约经过25d,待芽长到1.5cm左右时,将种姜分成80g左右的小块,每块保留1个壮芽,去掉多余的芽,平摆在垫了棉被的报纸上让其见光,使嫩芽变绿老化,以便栽种过程中芽不易被碰掉。

2.2 栽培设施

2.2.1 选地及建棚

选择地势稍高、排水好、水源近、背风向阳、土层深厚、保水力强、土壤肥沃的地块。于都县试验基地大棚的建设标准为钢管架塑料大棚,大棚宽8~10m,长30~40m,高 3.5~5m。

2.2.2 整地

土壤深耕20~30cm,充分翻晒,每667m2施用石灰60kg、腐熟有机肥3000kg、草木灰100kg、过磷酸钙30kg,均与土壤混匀后施用。

2.2.3 埋设水管

在大棚内按照1.2m宽开厢,厢与厢之间留40cm的过道,厢表面起土深25cm,形成定植槽,槽内安放直径2cm的镀锌铁管,按间距25cm顺槽平行排列,呈“回”字形,盘于槽内,覆盖泥土2cm,其余的土可堆码在过道上,用于盖种姜和培土。槽内铺设的水管密度越大,加热越均匀,各厢的进出水管口两两相连。一个大棚可设两对进出水口,进水口在棚内的边缘,出水口在棚的中心,热水由外向内流动,使大棚内地温均衡。地上部分水管最好采用镀锌铁管,与棚内地下水管、水泵、热水锅炉连接,并用保温材料包裹好棚外水管,以防热量散失。

2.3 移栽定植

种姜催好芽后,在12月初定植。栽种前再施一次基肥,每667m2施鸡粪3500kg,草木灰100kg,过磷酸钙20kg溶于适量的水中,施于定植槽内。将处理好的种姜平铺在定植槽内,种植密度比露地稍大,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一次性覆表土15cm。覆土完毕后覆盖地膜,然后加盖小拱棚和中层薄膜。地膜和小拱棚的膜四周用土压实、压严,以利于保温保湿,盖严大棚后加热升温。

2.4 田间管理

2.4.1 温度管理

移栽后用热水循环增温,保证出苗前后地温为22~25℃,出苗后,白天地温保持在25℃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8℃左右。当姜苗出土后,棚内温度过高,可适当揭开小拱棚或大棚通风降温。

2.4.2 培土及除草

移栽时已培土15cm,可不再培土。由于覆盖了地膜,杂草长得较少,可以适当地进行除草。

2.4.3 追肥

待姜苗都出齐后追施一次肥。地面浇灌有机复合肥10kg,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每隔20d施一次,上午追施效果较好。

2.4.4 灌溉和排水

土壤干旱时应注意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定期检查设施情况,及时进行修补。若土壤积水,则应及时排水,防止根系无氧呼吸而导致腐烂。

2.4.5 病虫害防治

生姜种植主要的病害有姜瘟病、枯萎病、炭疽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姜瘟病,又称作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地下根部。刚发病时,植株叶片由基部向上变黄,最后整株变黄枯死。茎基部变软、呈褐色水渍状,维管束变色,轻轻挤压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发病后期,整株倒伏,根茎都变褐色腐烂。该病发病时间长,主要通过姜种、灌溉水、地下虫害、雨水传播蔓延,防治较难。因此在生产上,主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当姜瘟病大面积爆发时,可适当施用化学药剂,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施,每隔15d一次,严重时可连续3~4次。

生姜的主要虫害有姜螟、小地老虎、蓟马等。其中危害最重的是姜螟,又叫钻心虫,食性杂,幼虫以嫩茎为食,而后钻到茎中继续危害,使茎叶枯萎。药剂防治要在幼虫未钻入心叶蛀食之前,每667m2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35g兑水40kg喷施,隔7d喷一次;或每667m2用40%福戈悬浮剂10g兑水40kg喷施,15d喷一次,也可用以上药剂灌入虫口。

2.5 采收

子姜的采收可在2月中下旬~7月上旬,待每窝姜达到地面3根苗、地下2个分支、长20cm左右、充分膨大时,即可适时采收。采收早产量低,但价格高。采收时应除去叶梗、叶鞘及泥土,洗净、晾干后分级包装。

3 经济效益分析

每667m2种姜的用量为 2000kg,可采收子姜1500kg,回收老姜1800kg。根据投入和产出情况综合,种姜价格4.60元/kg,子姜春季上市,平均价格25.00元/kg,老姜价格5.00元/kg,每667m2年总投入1.92万元,其中栽培设施0.5万元,种姜0.92万元,人工0.30万元,肥料农药等0.2万元。每667m2产出4.65万元,净收入2.73万元。收获生姜后,还可以栽种两季其他蔬菜,提高大棚设施利用率。

[1] 王家国,王孟伟.大棚生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1,1(9):57-59.

[2] 白娟,林华容.重庆渝北区子姜大棚升温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4,(2):39-40.

[3] 孙向成,邹勇,李焕梅,等.栽培模式对竹根姜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J].中药材,2016,39(1):24-27.

猜你喜欢
于都县槽内赣南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禾虫养殖的四大技术要点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启航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思考
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迷你甜甜圈制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