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课堂”理念下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以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

2018-01-18 16:55焦名海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命课堂应用文师生

焦名海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引言

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职业通用能力被多数高职院校所重视,并将其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沉闷、学生无趣,既看不到学生生命的精彩,也缺少情感流动的迹象。因此,激活应用文写作课堂的活力,提高应用文写作课堂学习效果一直是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陈卿(2015)、鲁永进(2015)等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他们通过总结教改的经验,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对知识的关注度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的缺点由于得到及时纠正,学生的作文质量好于教改前。[1][2]游录超(2014)通过对比实验,证明翻转课堂与学习效果存在着显著正相关。[3]可惜的是,这些教改样本没有回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哪些因素影响了提高学生课堂体验,哪些因素激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学生知识生成,技能与素养提升的,它们影响的程度如何?本文从结构方程模型视角,分析高职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影响因子,构建生命课堂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生命课堂”是指师生把课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生命的一段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既学习与生成知识,又获得与提高智能,最根本的还是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4]。写作不仅仅是一个运用语言符号过程,当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去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时候,写作已经变成了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应用文写作虽然强调于实用,但是无论从材料收集与处理、主题的表达与呈现,结构选择与搭建,无不要倾向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热情,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充满生命活动的应用文写作过程理应有“生命的课堂”作为展现的舞台。目前对高职应用文写作的生命课堂的构建研究比较少,尤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探讨应用文写作的“生命课堂”研究更是稀少。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目前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一是介绍应用文写作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经验。虽然这些研究没有直接研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的构建,但是在他们的研究中还是间接地涉及到了相关内容。游录超在高职实用写作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中涉及到了教学目标、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者等要素[5]。金燕在分析翻转课堂运用于应用文写作课程时,谈及了学习资源、学习方法、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和学习评价等要素[6]。潘利萍用陶行知理论研究中职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时,虽然没有涉及具体的因素,但是从她的构建策略中,提及了学习目标,师生关系和写作情境等要素[7]。本研究将依托“生命课堂”理论,从实证视角研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的影响因子,为构建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提供科学的指导。

1 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影响因子结构模型

翻转课堂模式是指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学习,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一起作业和探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国内学者潘炳超(2014)通过准实证研究认为学习动机、教学视频质量、学习自主性、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8]。宋晓曼(2015)通过对某中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认为学生资源、网络支持度、教师的信任和评价机制才能产生有效的学习,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9]。本文结合应用文写作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生命课堂”影响因子结构模型(见表1)。

表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影响因子结构模型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从规制下的课堂延伸学生课余生活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借助教师提供的视频开展学习,因此用于教学的视频质量会影响学生的课堂体验,会影响学生知识的生成,因此本研究将视频质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到构建“生命课堂”的影响因子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课程的知识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生命课堂”要求学生探索者和主动者,所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纳入到构建“生命课堂”的影响因子中。另外,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生命课堂”要求教师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学生通过互动获得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的指导,师生在互动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因此师生的互动性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变量。本研究认为在翻转课堂教学下,学习主动性、视频质量、师生的互动性影响着学生在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中的体验。它们的影响关系理论分析框架如下: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影响因子结构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视频是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知识的重要依托,视频质量对于保证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优质的学习视频包括课程内容难度合适、安排恰当,讲授生动有趣,表达清晰、语速适中、视频时间长度在10分钟之内等,学习视频这些要素都会影响学生对“生命课堂”中的体验,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视频质量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生命课堂的体验性”正相关。教学离不开师生、生生互动。教学中师生及时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不仅表征“生命课堂”,也影响“生命课堂”的构建,与学生课堂体验正相关。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在课堂主动探求,自主学习和探求学习有助于学生生成知识、获取能力、养成素养。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学生“生命课堂”体验正相关。

2.2 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研究以F学院为对象,目前该校信息类、人文类、管理类专业将应用文写作作为公共必修课。其中人文类专业今年开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前的写作知识学习基于毕博(BB)网络教学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提前一周向学生推送教学视频,同时师生利用微信群、QQ群答疑和讨论。课堂上教师用5分钟时间检查学生视频学习情况,然后布置写作任务,帮助学生分析写作任务情境,接下来学生写出初稿,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学生讨论并修改初稿,完成定稿上交,教师批改评份,最后师生共评。

本次研究的问卷从视频质量、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性和课堂体验性等4个维度共设计了15个问题。问卷计分采用李克特五级记分制,从高到低依次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通过当面和网络相结合的发放方式发放问卷。问卷的发放对象为人文类专业的三个班的学生,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10份,有效率为91.4%。

2.3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中测试变量15个,4个潜在变量,需要75个样本,本研究的样本数满足了这一要求。本研究首先对调查的总体样本进行信度检验,通过SPSS23.0软件得到总体样本的Cronbach's α值为0.941,大于0.7,说明总体样本的可信度非常好。同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KMO=0.901,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187.932,sig=0.000,说明其适合做因子分析。研究中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潜在变量的观测指标分别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并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得到各题项在相应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如表2所示,各题项在相应变量上的载荷均大于0.5。说明各潜在变量的结构效度良好。

表2 潜在变量与观测指示因子载荷表

3 应用文写作“生命课堂”结构模型分析

3.1 结构模型拟合度分析。

将数据代入结构模型后,求得模型拟合度数据见如表3。根据吴明隆(2010)提出的指标[10],本研究问卷的各指标达到要求,说明结构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并且结构模型达到了简约适配。这说明样本数据充分说明了本研究提出的3个假设:视频质量、学生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课堂体验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表3 结构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

3.2 结构模型路线分析

由表4的路线分析可以看到,在5条路径中,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从中可以看出师生互动、视频质量影响学生课堂体验,自主学习影响师生互动,间接影响学生课堂体验。图2很好反映了该结构模型各要素对学生课堂体验的影响机制。结构模型可解释学生课堂体验变异量的78%(>0.67),达到高度水平。

表4 翻转课堂教学饱和结构模型路径系统分析表

图2 “生命课堂”影响因素结构模型路径分析图(标准化估计)

3.3 各因素对学生课堂体验影响分析

在模型中,视频质量、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对学生课堂体验影响不尽相同(见表5)。视频质量和师生互动对学生课堂体验存在直接影响,其中视频质量影响最大。对学生课堂体验有间接影响的因素有视频质量和自主学习。其中视频质量影响最大。从总影响来看,视频质量影响最大,它和师生互动对学习效果总体达到了93%

表5 模型中各变量对课堂体验性影响标准化系数

3.3.1 视频质量对课堂体验性的影响

本研究中,对于视频质量主要从下面四个维度来考察:视频的时间长度、视频中教师讲课的节奏、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内容与教学趣味性。研究发现,视频质量对学生课堂体验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达到0.50,这表明视频质量与学生课堂体验有正相关,因此用于教学的视频不宜过长,视频时间长度小于10分钟,视频中的讲解速度适宜,重点突出,内容精要,符合学生水平与兴趣,教学语言生动形象,举例新颖。

3.3.2 师生互动对课堂体验性的影响

本研究中,师生互动一方面是指教师在学生课外学习能答疑解惑,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写作任务,为学生提供范文、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与学生共享分析作品;另一方面也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写作知识学习进行讨论,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赏析和写作经验的交流等。从结构模型中可以看出,师生互动对课堂体验性的影响很大,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4,这表明师生互动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增强写作中师生互动频率有助于学生体验到“生命课堂”的魅力。

3.3.3 自主学习对课堂体验性的影响

本研究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能主动提前完成写作任务,对学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对学生课堂体验有限,只起着间接影响,并且间接影响也很弱,标准化系数为0.093,说明目前学生自主学习性对课堂体验性影响很弱。

3.3.4 视频质量、自主学习对师生互动的影响

通过结构模型可以看出,视频质量、自主学习对师生互动有影响。视频质量对师生互动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66,自主学习对师生互动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21,这表明视频质量对师生互动影响较大,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影响较小。

此外,视频质量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标准化系数也达了0.62,表明视频质量对自主学习也产生较大影响。

4 建议

要让翻转课堂闪耀“生命”光彩,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生命课堂”。

4.1 立足于“生命”活动方式设计视频结构

“生命课堂”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必须在课堂教学的程序及各个环节上真正体现“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11],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时,应以学生的“生命”活动方式来设计。从学生成长角度来看,职业教育过程是一个新手逐渐转变为专家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发挥需要经过学习的发动、学习过程、深层学习而获得学习结果。因此用于翻转课堂视频应根据“设计情境—知识呈现—教学互动—总体评价”模式来设计[12]。“设计情境”就是在视频的开始阶段需要创造符合学生学情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始学习。“知识呈现”就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安排知识学习,并对知识作精细化处理,以便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深层次学习。“教学互动”就是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对概念进行反思,让学生有在何种环境下运用何种知识的“智慧”,最终具备“专家”式的反思能力。“总体评价”就是在视频的结束阶段对所学的知识归纳、评述,让学生对知识保持着清醒的批判意识。此外,在制作学习视频时,无论是情境的设计,还是知识的呈现需要考虑职业教育目的。这要求学习视频制作要与职场的岗位相贴近,将职场真实情境作为学习情境,将岗位的鲜活知识作为呈现的知识。

4.2 以“生命”美好的体验设计学习视频表现形式

生命教育首先是一种幸福教育,“生命课堂”理应充满使命活力,给学生带来幸福、美好的情感体现。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视频是学生接触最多最重要的教学媒介,学生通过学习视频生成知识、开启智慧。学生在使用学习视频时除了感知它内容以外,也感知它的表现形式。视频的表现形式影响着学生情感体现,比如一个画面模糊单调、口型与声音错位,镶嵌的文字与图片扭曲的视频只能引起少于不好的情感体验。从调研数据来看,视频质量对课程体验影响很大,所以学习视频表现形式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能给学生美好的“生命体验”。为此,学习视频制作要做到“短、小、美、动”。“短”就是时间要短,视频时长应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题范围要小,一个视频只讲一个文种;二是视频的容量要小,一般控制在20MB以内,以便于学生下载观看;“美”就画面要美观,声明表达要清晰;“动”就是视频在要有互动元素。

4.3 拓宽师生互动时空界限,让师生活动随“生命”律动而行

生命活动是“全天候”,“生命课堂”的师生互动也不应局限于正式课堂,而应将此拓展到非正式课堂,尤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活动已经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师生的互动也应延伸到非正式课堂里,随学生的学习和生命的律动而行。因此教师应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嵌入到学生的生命活动中,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应建起应用文写作课程微信群、QQ群,并借助某些网络教学平台中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利用虚拟教室、在线答疑、作品展示等功能增加师生交流的方式。

4.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握“生命”活动

自主学习是“生命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高职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学生个性化成才的基础。在课程学习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积极意义[13]。从本研究的结构模型来看,尽管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课堂体验影响有限,但是它还是通过师生互动影响学习课堂体验。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有必要,自主学习不仅是实现课堂翻转的保证,而且也是学生自握自己生命活动的体现。应用文写作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变“教”为“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使用启发式、探求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学会监控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

[1]陈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 26-28.

[2]鲁永进.以“翻转课堂”理念优化应用文教学模式[J].职教通讯, 2015(33): 70-72.

[3][5]游录超.高职实用写作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D].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4.

[4]夏晋祥.论“生命课堂”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5(1): 62-65.

[6]金燕.翻转课堂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5):109-110.

[7]潘利萍.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构建生命课堂——以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 2014(6):46-48.

[8]潘炳超.“翻转课堂”对大学教学效果影响的准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12):84-90.

[9]宋晓曼.有效学习下的翻转课堂研究——以南宁某中学为例[D].南宁: 广西大学, 2015.

[10]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38-51.

[11]夏晋祥.论生命课堂及其价值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2016(12): 91-95.

[12]方丙丽.自我导向学习——成人学习的有效路径[J].教育探索, 2011(8): 57-58.

[13]张丽英.高职院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8): 66-70.

猜你喜欢
生命课堂应用文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质疑——催生语文生命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用“互动”构建生命课堂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