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球训练法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19 03:30
运动 2017年22期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训练方法心率

冯 峰

(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048)

乒乓球多球训练法是我国乒乓球界多年来总结、应用的一种对提高技术有显著效果的训练方法。多球训练通过连续不断的供球,采用不同的旋转、力量、速度、落点、弧线及其不同技术组合等手段,可弥补单球训练中来回少、来回球间隙长等缺点,能有效提高练习效率,在基本技术、战术训练中应用较为广泛。 多球训练法能在单位时间内,增大练习密度,提高击球的速率,扩大移动范围,提高练习难度,提高专项耐力,发展专项力量。普通高校乒乓球队学生每周训练1~2次,训练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采用科学的多球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大学生技战术水平保持相对较好的状态势在必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多球训练法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队训练中的应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利用网络及图书馆资源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阅读相关专著,从而对本专题的现状和前沿动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

1.2.2 实验法在首都师范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学生中随机抽选16名学生,选择相同训练内容,同等训练时间,进行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并记录运动员运动前、运动后即时和恢复期的心率。恢复期心率是运动后休息 3 min后的心率, 同时记录挥拍击球的总次数。规定多球训练方法的内容是正手快攻两点跑位训练和正手两点跑位拉下旋球。另外,在一个学期的训练时间里,再抽取8名队员,分别用单球训练和多球训练进行正手攻球和正手下旋弧圈球的专项练习。最后,对这项技术进行考核,计算两项技术达标率。为了将这次多球训练测试中的节奏与落点等因素影响降到最低,本次实验的多球由同一教练员来完成,以此来保证测试的公平公正性。

1.2.3 问卷调查法选取15所综合类高校体育部乒乓球教师和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50名同学,就本文涉及的多球训练方面的问题制作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1.2.4 数理统计法对实验、调查结果,运用Excel 2013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球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训练强度与密度的影响分析

本文实验中选用正手快攻两点跑位训练和两点正手拉下旋球两项技术对 16名运动员进行测试,并分别应用多球训练和单球训练方法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运动员心率测量结果见表1,运动员挥拍频率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多球训练后,运动员们在各方面的数值都要比单球训练要高。(1)多球训练时由于没有捡球环节,运动员始终在不断反复地完成挥拍动作,训练的强度和密度也随之更大,这就造成了运动员多球训练后的即时心率要远远大于单球训练后的心率。表1的数值说明了这一点,即在多球训练中,即便是几分钟,其强度也是相对较大的。(2)相对于多球训练后的即时心率,其恢复期的心率大多数都恢复到了训练前的80%左右,这就说明多球训练后身体机能恢复的较快;(3)根据实验的数值,经历了恢复期以后,多球训练和单球训练在心率上的数据差别不大,但是二者的挥拍次数却相差甚远,多球训练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单球训练高出约50%的挥拍频率,所以在普通高校有限的训练时间里,多球训练明显比单球训练更为有效,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此外,根据表2的数据,心率和挥拍频率是呈正比例的,因此表1中的恢复期心率是教练员的一个重要参考,可以用这一指标来合理安排训练量。

表1 运动员心率 b/min

表2 挥拍频率 次

2.2 多球训练法对俱乐部运动员复杂技能的影响分析

为了保证实验有较好的内部效度, 在实验前对2组的队员进行了各项指标的前测,其统计结果如表 3、表4 所示。

各项指标的测试方法分别是:在 60 s内计算每个队员两点正手攻球以及正手两点连续拉弧圈球达标数。

表3 实验前对比

表4 实验后对比

2.3 实验后2组队员后测结果比较检验与分析

经过1个学期的实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队员进行了同前测相同的内容测试。后测的统计结果如表4 所示。结果表明,在1个学期的多球训练中,经过反复测试,实验组正手拉下旋球的达标率相对于对照组的则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达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正手攻球的达标数两组之间则无明显变化。这就说明多球训练并非对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行之有效,一个简单的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后,在短时间内要进行调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具有一定基本功和技术水平的学生,由于训练时间相对较少,对于攻球等基础练习,多球训练的效果就不明显了,而对类似于弧圈球等相对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由于其动力定型本身就不牢固,所以多球训练就更有效。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多球训练的强度比单球训练高40%,挥拍击球密度高 50%。多球训练运动负荷明显比单球训练的量大。

3.1.2 在普通高校,如首都师范大学的训练环境中,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一些相对较复杂的技术的练习上,长期的多球训练效果要好于相同时间的单球训练。

3.1.3 经过长期多球训练的队员,他们的动作稳定性和熟练性要远远高于缺乏多球训练的队员,同时经过多球训练的队员在步法上也要明显好于单球训练的队员。此外,多球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水平、专项素质、意志品质效果明显。

3.2 建 议

3.2.1 在明确队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多球训练在训练时间的分配,多球训练应在总训练量的50%左右,保证专项耐力等素质的有效提高。

3.2.2 根据队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以及打法特点,逐步增加多球训练在相对薄弱的复杂的技术练习中的比重,最大限度地提高多球训练的效果。

3.2.3 重视乒乓球队员的个体差异。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不同,所以他们在多球训练时每次的量应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以及打法特点而有所调整。

[1]徐寅生,等.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智明.乒乓球国家队教练谈实战多球练习法[J].乒乓世界,2005(1):25-26.

[3]张东.高校普修课中乒乓球教学方法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140-142.

[4]俞继英,等.奥林匹克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首都师范大学训练方法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方法多元化的研究
A Foregrounding Analysis of E. E. Cumming’s “Buffalo Bill’s”
离心率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DreamandAmericanDream—aCaseStudyoftheGreatGatsbyandAmericanDreamsinChina
An Investigation on Chinese Integral Thinking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