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创新·协同
——BIM落地交通行业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19 17:41冼巧凤王超韩香
中国公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共同体交通协同

文/本刊记者 冼巧凤 王超 韩香

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公路BIM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在公路项目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全过程开展BIM技术应用示范,或围绕项目管理各阶段开展BIM技术专项示范工作,以提升公路设计水平,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为此,11月16日至17日,中国公路学会在广西南宁主办了BIM在交通领域推广与应用技术交流会。此次会议由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劼耘、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乔云出席会议,近500位代表参会。

发起成立协同创新共同体促交通BIM落地

一直以来,交通行业加强合作、合力发展BIM技术的呼声不绝于耳。中国公路学会适需而为,联合上海同豪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中国交通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BIM创新共同体”),旨在聚集交通BIM全产业链的资源,促进BIM技术在交通行业的落地,实现“打造智慧交通,共筑交通强国”。

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乔云在BIM创新共同体成立准备会上说:“成立共同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共同体的成立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体制,以此来推进BIM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BIM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智慧交通的发展和交通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BIM创新共同体对促进行业BIM技术标准的制定、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地、推动BIM技术的全面应用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BIM创新共同体是在中国科协和有关部委推动指导下,以中国公路学会为主导,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力量,以提高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组织。中国科协对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资金、政策上将给予专项支持。中国公路学会将全力支持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做好协调工作,促使共同体进入中国科协的扶持和资助项目。

成立BIM创新共同体,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长效、稳定的协同创新运作机制,促进技术、资本、人才、成果等创新要素的便利流动;以利益为纽带,集成力量实现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也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实施探索新的机制;不断提升学会在创新发展中的影响力,加强学会与协会、企业、金融机构、创投机构等各类主体的实质性联系,更广泛地服务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围绕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调动共同体成员服务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BIM创新共同体将围绕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需求和核心瓶颈制约,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的交流共享和转移转化,打通从实验室到产品化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参会代表达成一致,希望BIM创新共同体建立规范的管理和健全的机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有专门经费保障,设立专门账户,有条件的可专门成立法人实体。参会代表还就联盟资金、高校与企业对接、学习培训等问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理解不一致制约BIM技术发展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已从最初的建筑领域逐渐延伸到公路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中。利用好BIM技术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公路资产管理,促进人工智能交通发展,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而在交通领域,业界对BIM的理解一直没有统一,直接影响该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上海同豪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CEO、同济大学教授周宗泽在《结构分析在全生命期BIM中的应用探讨》的报告中介绍,BIM技术就是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其关键在于“Building Information”,即“建筑信息”。对“建筑信息”的理解,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理解是“建筑本身的信息”,另一种则是“建筑相关的信息”。前者的信息量有限,是狭义的理解,主要涉及传统建筑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后者的信息量较大,是广义的理解,涉及范围除建筑本身的信息外,还有其延伸信息。

理解的不同造成目前BIM技术推广的困境。对于BIM技术,因为对建筑本身信息的应用还比较落后,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理解范围目前也局限于此。这种理解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对BIM技术应用的前景预测,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模糊性,归根到底,是源于对BIM技术理解的不明确。这需要整个行业加强合作,摒弃各自为政的做法,共同探索研究,促进BIM技术健康发展。

BIM技术探索与实践的观点争鸣

此次会议学术交流环节紧凑,内容丰富,各家分享的BIM技术探索经验具有相当强的可借鉴性。理论研究方面,周宗泽强调,整个行业必须加强合作,以更好地促进BIM技术的落地;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所长尹贻林,以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BIM与人工智能叠加下工程咨询业的机遇与挑战》;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交通行业首席咨询顾问覃松,在《BIM+GIS跨界整合之道》中指出,“BIM+GIS”可提供室内外俱全的数据基础,可成为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空间数据基础。

应用实践方面,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军伟,介绍了《BIM技术在郑州至西陕高速公路尧山至栾川段的应用》;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朱海涛,介绍了《BIM技术在广吉高速赣江特大桥的全生命周期应用》;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梁旭源,以黑龙江黑河-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大桥为例,分析了《BIM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

此外,还有多位业内专家,现场分享了BIM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经验和探索心得。

猜你喜欢
共同体交通协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爱的共同体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繁忙的交通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小小交通劝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