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2018-01-19 13:58孟长海郭德欣姚明超
中医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医学国际化中医药

孟长海,郭德欣,姚明超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医药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载体,不仅提供了特色鲜明的中国文化传播新途径,同时也再造了中医药海外发展的丰厚土壤[1]。“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医药一直以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纽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国际医疗卫生学术交流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技术和文化已走出国门,开始融进世界大家庭。本文针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方向问题做一些探讨。

1 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相关问题

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紧密相连,中医药既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也是目前国家新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既有利于中医药走出国门,又可以利用中医药文化拓展新的发展领域。目前,在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中,既有发展的机遇,也有极大的挑战。实际上,中医药在西方存在多年,但西方并没有广泛接受中医学理论,中医药依旧游离在西方主体诊疗体系之外,只是以健康食品的身份在使用,除天士力丹参滴丸少数品种在注册上市方面有一定推进之外[2],目前还没有正式产品通过欧美发达国家的药品审批。中医药国际化推进与影响力提升,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必须解决好几个现实问题。

1.1 中医药理论与西方认知不对应

目前,不少国家明确了针灸的法律地位,并将其纳入了医疗保险的范畴,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及非洲的国家和地区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含我国港澳台地区)承认针灸的合法地位[3];但整体来讲,中医药核心理论体系及临床运用并没有走出去。有着几千年底蕴的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段赢得了国人的信赖和支持,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有广泛的使用基础,但是在西方特别是欧美国家推广上却推进缓慢,且目前交流范畴基本没有触及到中医药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更多的是以药物或保健品的形式存在。说明指导中医药实践的理论被西方人接受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不对应。中医学理论的象思维和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以及文化差异性导致中医药在中国和西方有不同的认知,而中医学的存在是与其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中医理论就没有中医学的存在,所谓的药物也就失去了中药的名分。要想真正实现中医药被西方人接受,理论认可是基础。当下,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在很多地方是脱离于中医理论之外,这个问题是中医推广的根本性问题。

1.2 中医学走向西方的标准建设和突破口选择

我们都希望一个标准的模式来推广中医学,但在中医药领域,很多标准制定了但缺乏足够的认可,标准执行不力或者标准搁置现象突出。标准不统一就没有影响力,就会造成中医药在国际交流中的被动地位。国内对于中医药国际化的热度很大,大量的企业和中医实体都试图将中医学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到国际上去,特别是在面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加剧,压力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走出国门的呼声高涨。想要把庞杂的中医药学体系在短期全部国际化推进是不现实的,如传统的针灸技术,西方接受要有一个过程;复杂的方剂组合、特色的诊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他们的知识整合后才能被接受。也正因此,中医学者在推广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于对中医药特色成熟的技术手段作为重点突破,那么项目如何遴选、对于遴选出来的项目如何支持和提升需要有整体的规划,找准有效突破口。

1.3 中医药国际推广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中医药国际化推广离不开人才储备和技术手段,尤其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应及时有效地充实到这一领域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语言特色,这需要相应的语言学、历史学等不同的技术人才,最好是复合型人才。现今的翻译人才多为英语专业出身,外语能力强,但对于中医基础知识尤其是中医术语的理解不够深刻[4]。国际化推广必须真正的实现中医与语言学的良好结合,让这些人才真正成为推广中医学的主力军。目前,国内学历化教育很容易忽视这一问题,按照培养的方向,语言类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分类培养,不利于中医学的推广。

1.4 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资源有序开发

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精粹和奇葩,是宝贵的财富和技术资源。中国作为技术宗主国在国际推广中理应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豪迈之气,但遗憾的是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不从心,导致了中医药专利、商标被抢占,诸多著作、版权、技术秘密流失,中医药品种、地理标志、野生药材、植物新品种缺乏保护[5]。目前,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支持下,我国对产权保护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中美贸易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中方已就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向美方提出了正式交涉[6]。

2 中医国际化发展的几点思路和建议

当前,中医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更加快速地提升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针对当前国际化中存在的中西方理论不对应、突破口选择不明、人才培养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等问题,应该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而逐步解决。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以下思路。

2.1 中医国际化要实现国内的标准化、权威化

这是国际化发展中必须解决而且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医学在国际的推广与国内的发展不相适应,突出的表现在:①中医理论西方没有接受;②中医药成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检验。说明中医学自身的评价机制和权威并没有建立起来并得到承认。作为中医药的宗主国,中医药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技术手段,必须依赖于中国中医药发展权威的形成,这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前提,而首要的问题就是国内的权威化、统一化、标准化。中医药国际标准是沟通中医药与西医学和国际社会的桥梁,是中医药向外“走出去”的关键问题与瓶颈之一[7]。为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的法律中均对中医药的地位进行了明确定位,国家也出台了《中医药法》;但法律法规中明确的中医药政策和相关的政令执行不一,各地重视度不同、运行效果差异性很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和政策的坚决贯彻,中医药在国内的发展就不可能得到尊重,更形不成权威。因此,国家应该组织有关力量尽快在标准化中医形成上下功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科学性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的认识体系。

2.2 用现代语言和国际主流语言阐释中医药

中医国际化就像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一样,在发展中要与当地主流医学发生关系,在双方的语言学者、医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得以阐释。我们在引进西方医学的过程中有一个西方医学中国化的过程,而中国化首先就是中国话的表达,通过语言的传播是推进中医学向“一带一路”国家推广的必有手段。因此,当前对于中医采用现代语言和国际主流语言解释已经成为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要培养中医和各国语言兼通的学者,没有兼通而单纯的依赖于双方的翻译,就无法实现中医的本土化与相关国家的沟通。培养学者的主要方式就是中医高等教育,一方面是本国的培养,另一方面是留学生教育。本国培养应该在改变培养方式上下功夫,要培养既懂中医学又懂外语的专门学者,需要打破目前语言和中医学专业培养的鸿沟,发展“中医学+外语”的具有医疗资质的人才培养机制。

2.3 由点到面的推广模式

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医药有着不同的理解,接受中医学有一个过程,但其中必然有共同的结合点,选择合适的人群、有效的技术、适当的途径十分重要。对于中医国际化推广,不能简单的固守中医本色不变,而应广开门户,积极吸收各方的最新技术和手段,促进其形成可供推广于世界各国均可以接受的理论和技术,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推进。在人群方面,华裔人群是首要的选择。华裔人群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对中医药能够接受,做好华裔工作是推广中医药的捷径。这就要充分利用好华裔资源,通过他们影响所在国家的医学需要和政策,为中医推广做好宣传员、实践者。

在技术方面,目前最直接的就是针灸技术和理疗手段,针灸技术虽然依赖于经络理论,但与西方“干针学说”有一定的可沟通之处,便于“一带一路”国家接受。在骨科、理疗、中医外科等方面,应该作为首选技术加以推广,而依靠脏腑辨证形成的技术手段可作为长期的推广项目。在沟通的途径上,一方面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手段让彼此多些了解,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触到真正的中医学;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于一些载体,加大宣传力度。长期以来,中医学的发展坚持了自己的理论并不断进行完善,从而形成了有特色的中医理论和技术。但近代来,中医学也受到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再次选择。对于西方科学技术该怎么理解和运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考验,目前一种学说坚持自我发展,认为中医学不必采用任何的检验手段;一种学说认为需要大力的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笔者认为:不应把现代技术对中医学的研究进行定性,而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载体和平台,如药理的研究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好的沟通。西医学使用中医学技术虽然不能够直接成熟完美;但这也是有效地探索和实践,有利于中医的推广。

3 小 结

2017年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中医药国际发〔2016〕44号)[8]。根据规划,到 2020 年,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推出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9],这必将是中医发展的良好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中医药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有所作为。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实实在在的诊疗技术手段,走出国门已成必然之势。笔者曾研究[10]认为:国家有关方面要尽快形成国家认可的中医药影响力阐释体系,加快中国中医药立法进度、坚决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加快中医药标准的制订,知难而进、大胆走出去,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有效推广,造福更多的世界人民。

猜你喜欢
中医学国际化中医药
聚焦港口国际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