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娟萍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

2018-01-20 12:46王娅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脓血升阳肾阳虚

王娅萍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苏娟萍,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其擅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苏娟萍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如下。

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的黏液、脓血便、腹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多发性脓肿、脓包型坏疽、多形红斑,以及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角膜炎、虹膜炎、慢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严重者可出现穿孔、大出血等。

中医将溃疡性结肠炎归于“久痢”“休息痢”“泄泻”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素体脾肾不足所致,基本病理因素有气滞、湿热、痰浊等。本病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肝、肾。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是主要发病基础。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是主要发病诱因。湿热蕴肠、气滞络瘀为基本病机。中医将本病分为以下6个证型[1]:大肠湿热型、脾气虚弱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寒热错杂型、热毒炽盛型。张丽芬等[2]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为脾气亏虚,湿邪壅盛,湿邪日久化热,热入营血,病久损伤肝肾,导致血瘀。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未有久痢而肾不损者。”肾主封藏,肾阳虚弱或肾气不固,则脾失温煦,虚寒内生,运化无能,则大便不固,或五更作泻。

苏娟萍老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因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生,损伤脾胃,中焦运化不畅,升降失调发为泄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湿邪为标,脾病日久及肾,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脾不能腐熟水谷精微而发为泄泻。此外,本病还与肝、肺有关。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春应于肝,肺应于秋。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的运化依靠肝气条达才能正常运行。若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则湿邪困脾。《黄帝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胃虚弱不能养肺,所以用升阳益胃汤补脾益肺,以达到固正祛邪的目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居于上焦,为五脏之华盖,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大肠为腑,居于下焦,有传化糟粕的功能。两者通过经脉络属构成了表里相和的关系。肺的宣发肃降保证了大肠的腑气通畅,也为肠道提供气血津液的濡养。

2 升阳益胃汤组方特点及用药经验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原方组成为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陈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本方是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减而成的。方中加茯苓、泽泻、半夏以除湿和胃;加羌活、独活可祛浸淫肌肉之湿邪;加黄连能清中焦湿热;白芍既有当归养血之功,又能酸涩收敛,防止辛散药耗气之虞;防风既有升发益脾之功,又有祛风胜湿之用。诸药相合,补泻兼施,虚实并治,共奏益气升阳、健脾除湿、清热和中之功。苏娟萍老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以脾虚为本,湿邪为标,由于疾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久病及肾,脾肾阳虚则气血凝滞,易形成瘀血,在健脾除湿的基础上佐以补肾、活血化瘀的方药。苏娟萍老师根据多年经验对上方进行改良,在上方基础上加刘寄奴、葶苈子、补骨脂。刘寄奴味苦,性温,具有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的作用;补骨脂味苦,性辛、温,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的作用;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的作用。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57岁。患者1年前因黏液脓血便于外院检查,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型)。患者近1年来口服祛湿止泻颗粒、阿泰宁,外用柳氮磺嘧啶栓、美沙拉嗪栓治疗,效果欠佳,于2017年3月20日来我院就诊。就诊时大便每日3~4次,脓血便,大便夹黏液,赤多白少,肛门下坠,偶见腹痛隐隐,消瘦明显,不思饮食,面色少华,小便调。舌淡胖苔白,脉弦。苏娟萍老师辨证为久痢(脾肾阳虚),治法以健脾益肾、益气除湿为主。处方:生黄芪10 g,太子参10 g,白术10 g,黄连片6 g,清半夏12 g,陈皮12g,茯苓10 g,泽泻10 g,防风12 g,羌活10 g,独活10 g,柴胡12 g,白芍10 g,刘寄奴10 g,葶苈子10 g,补骨脂10 g,地榆15 g,槐花炭15 g,甘草片6 g,生姜3 g,大枣10 g。7剂(免煎剂),水冲服,早晚温服。

3月27日复诊:自诉大便每日3次,黏液减少,大便带少量鲜血,舌淡胖苔白,脉弦。上方加乌梅10 g,升麻6 g。7剂(免煎剂),水冲服,分早晚温服。

4月10日复诊:自诉上方继服7剂后症状明显缓解,现未有肛门下坠感,大便日行2~3次,大便未见黏液、脓血,予上方去地榆、槐花炭,加木香10 g。14剂(免煎剂),水冲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2个月后随访,患者大便正常,未见黏液、脓血便,诸症好转,病情平稳。

按语:患者年事已高,结合舌脉,辨证为久痢(脾肾阳虚型)。选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健脾益肾,益气除湿。结合患者血便赤多白少的情况,加地榆、槐花炭止血。二诊时患者大便黏液减少,脓血便减少,一诊方加乌梅涩肠止泻,另外患者肛门有下坠感,加升麻升阳举陷。三诊时患者症状基本缓解,未见黏液、脓血便,故去地榆、槐花炭,加木香行气健脾。苏娟萍老师辨证准确,用药精准,故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4 结语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不明确,病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副作用较大,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效果欠佳,而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便血、腹痛等症状,无明显副作用。本病常因情绪紧张、劳累、饮食不节等诱发,故后期应该合理饮食、调畅情志。

猜你喜欢
脓血升阳肾阳虚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两种剂型龟鹿二仙胶对于腺嘌呤诱导肾阳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的干预作用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参附仙桂汤直肠用药联合穴位贴敷及隔姜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升阳益胃汤肺系疾病应用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