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兴趣的激发

2018-01-22 00:11姚重志
学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兴趣激发小学数学

姚重志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部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采用直观教具、开展游戏竞赛、激发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采用正确合理的评价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5-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42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数学学科的最基础部分,是重中之重,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好这些基础。但是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甚至感到厌烦。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经常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师讲,学生听,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活跃性,这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热情,授课语言上力求典型与简洁。同时,在数学教学中,可设置问题情境并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帮助其发现数学中的奥妙之处,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采用直观教具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具有鲜明色彩的、直观的东西感兴趣,而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模型、挂图等直观的教具将知识变得形象生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抽象的知识记忆深刻。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三个同学分别从起点一起用手滚动三种不同形状的框子(轮子)进行比赛。结果滚动圆形车轮的同学轻松地第一个到达终点,滚动三角形及四边形轮子的同学还在艰难地推着……然后,我就提出疑问:“为什么圆的轮子运行起来又快又平稳?而三角形及四边形的就不行呢?”随之我引入课题“圆的认识”,可以看出,通过有趣的实例,引入课题,一方面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对整个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将会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概率”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在一个不透明的大纸盒子里放入1个白球和9个黑球,摇一摇后,让学生每次摸出一个并作记录,摸若干次后,学生便会自己发现规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入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让学生先摸一摸再猜出摸到了什么图形,拿出来看看猜对了没有。

四、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有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地学会知识,而且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觉得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就在日常的生活中,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如“负数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借助温度计,零上为正零下为负;银行存取,存入为正支取为负;海拔高度,海平面以上为正海平面以下为负等丰富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再如教学“千克、克的认识”时可以拿来食盐、醋、洗衣粉等物品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克,让学生称自己的体重感知质量单位千克。再如讲授“元、角、分”时收集一些物品并标明单价,让学生争当模范营业员等,都能使学生感知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五、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各种感觉器官相互协作的过程,动耳听,用心想,张口问,动手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鼓励学生做到“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并将尝试结果以讲演方式告诉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比如:“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就让多个同学画若干个不同的三角形,然后亲自量量三个内角的度数,看看其和为多少,最后让全班同学归纳总结,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提高了其归纳能力。

六、采用正确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要针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评价要以正面为主,积极鼓励。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存在学习障碍的儿童更是如此。对于学习没有主动性的学生,采取降低学习难度的措施比较适宜,也就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学生们学习正方体面积时,我找来几个相同的正方体让同学们按自己的想象拼在一起,数数有多少个面,这时候同学们会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我都一一鼓励同学们做的是对的,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提高其学习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协作学习,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静.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文摘版,2017,3(2).

[2] 崔德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兴趣激发小学数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