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教授用“五运六气”论治小儿流感验案举隅

2018-01-23 01:4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三焦学说运气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彭涛教授师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陈绍宏教授、民间中医大师李可老师等,学习治疗肿瘤、妇科、内科等疑难病症。其熟读中医各家经典,尤爱《伤寒杂病论》,临证熔伤寒与温病、经方与时方于一炉,并精研傅山、东垣、日本汉方医家学术思想经验,中西汇通,自成体系。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突发流感,彭涛教授门诊小儿流感患者颇多,大多是反复高热不退,并伴咽痛咳嗽的患儿。笔者发现对于流感突发后前来就诊的患者彭涛教授辨证用方尤为特殊,用到大量温病方。彭涛教授认为此与今年之五运六气有关,故予温病方治疗。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运气学说分析突发流感

运气学说把阴阳五行拓展为五运六气,五运六气是运气学说的中心思想。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的一门学问,“五运六气”之语最早见于《周礼·医师》:“医师究人之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察天之五运,并时六气”。明代宁王朱权也在《乾坤生意》中提示学人:“古人云:治时病不知运气,如涉海问津”。中医治病向来重视“天人相应”,在治病同时也要考虑自然环境及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五运六气就是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结合了阴阳五行、历法及干支符号来推论天象、气象、物候及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以探索自然与生命之间共有的内在周期规律,从而寻求疾病的发生规律及相应的防治方法[1]。通过五运六气,人们认识到更多的自然现象,特别是生命现象,甚至解释了阴阳五行中相生、相克理论未能解释的内容。例如气候和生命的周期现象,人在不同气候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情况,自然和人的气化规律和病机问题。这一理论拓展了新的中医理论框架,很多医家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例如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成就乃至温病学说等[2]。刘完素提出“亢则害物”理论,认为运气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张元素将运气理论与脏腑辨证、遣方等结合,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理论,著《医学启源》一书,把运气学说运用到遣药制方中;张从正将“五运六气”融入辨证论治中,在著作《儒门事亲》指出“少阳得甲子,元头常准,以大寒交初之气,分以六周,甲子以应六气,下傲一月。正月、二月少阳,三阴三阳亦同”与“始因气动而外有所成三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证明疾病的发生与运气学说及七情密不可分。

2017年,丁酉年,岁运少木,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少阴君火,天刑年,气克运,以气为主。2017年11月22日至2018年1月20日为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后半年为少阴君火主管,每节气又以客气为疾病主导。所以这两个月,是在泉之少阴君火加上客气少阴君火加临,为少阴所胜。《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阴之胜…炎暑至,气游三焦,木乃津,草乃萎…”。

由于“运气”的结果,虽然在数九寒天,时行疫病反而呈现暑天流行性感冒的特点。与暑邪相同之处为火盛夹湿,与暑邪不同之处为木气受到火热的熏蒸,再加上主气太阳寒水的郁闭,升发不及。彭师根据《黄帝内经》运气理论的指导及用药经验拟定小儿流感方。此方由《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与《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加减而成,二方皆为“百炼名方”。

2 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感冒;治法:清利湿热,通畅三焦。此方辨证要点为:近期流感发热;舌尖红;舌苔白腻或黄腻,中后部舌苔厚腻。适用于近期小儿流感患者,症见高热、咽痛、咳嗽、大便不畅者,恶寒不甚,初期体温上升时手脚凉,高热时手足反热。处方:茵陈12 g,藿香6 g,白蔻仁3 g(后下),黄芩6 g,连翘12 g,薄荷3 g(后下),滑石15 g(布包),竹叶12 g,蝉蜕6 g,白僵蚕6 g,片姜黄3 g,生大黄6 g(另包)。咳嗽重者加浙贝母,射干,前胡。功效:透发清利湿热疫毒,通畅三焦,调和木气。用法:每付药为2次用量,高热38.5 ℃以上者,每日4次用药(早、中、下午、晚上),日2剂。本药不宜久煎,诸药煎煮时间以15~20 min为宜,后下药煎5~10 min。煎煮一次,分两次服。药后大便不通者,大黄后下。大便日三次以上者,大黄减半,但不可不用。本方所给剂量为4~7岁小儿用量,标准量为6 g;8岁以上标准量为8 g,如藿香8 g,茵陈16 g,白蔻仁4 g,依此类推;成人近期流感标准量为12 g。

3 验案举例

卜某,男,7岁。2018年1月18日家长陪同就诊,患儿精神一般,家长述:患儿发热,扪及烫手,体温计测最高38.5 ℃,咽痛,偶有咳嗽,未有痰,大便硬结,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薄腻。予小儿流感方加草果3 g,炒槟榔12 g,厚朴6 g,知母6 g,甘草3 g,白芍6 g。五剂免煎颗粒,水冲服,每日4袋。随访时家长回复三剂热退,咽痛明显缓解,续服两剂,随访一周,未复发。

李某,女,12岁。2018年1月11日就诊,发热1天,最高38.3 ℃,咳嗽,咳痰,色白,量少,不伴咽痛,大便不成型,一日2次;舌红,苔白腻。予小儿流感方加通草5 g,射干15 g,浙贝母15 g,去大黄,姜黄。五剂免煎颗粒,水冲服,每日4袋。未复诊,随访时家长回复两剂热退,咳嗽频度、深度均明显缓解,随访一周,未有复发。

4 讨论

此次流感爆发为“运气”所导致,出现与节气不相符的“暑热”症状表现,因火热熏蒸木气,加之寒遏木气,木气升发不及,遏而化热,热不得越,秽浊阻塞。症见发热,咽痛,咳嗽,舌红,苔白薄腻,为湿热疫毒之象。邪犯肺卫,予黄芩、连翘清热;薄荷宣郁;射干、贝母清热化痰;僵蚕、蝉蜕为质轻气薄之品,胜风除湿,走气分,升阳中之清阳,亦可宣肺化痰。湿热之邪阻滞脾胃,影响中焦升清降浊之功能,非芳香之药不能振奋中焦气机,故用藿香、石菖蒲、白蔻仁芳香化湿,畅中焦;滑石、茵陈、竹叶、木通导湿热从小便而去;姜黄、大黄凉降郁热,引浊下行;诸药配伍,宣透,清利,降浊从上、中、下三焦治之。应用甘露消毒丹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加用升降散调畅三焦气机,三焦畅通,诸邪尽除。若患儿伴有积食,舌苔白腻,大便硬结,在小儿流感方基础上加用草果、槟榔、厚朴行气消积行滞;若患儿大便不成形时,小儿流感方中去大黄,以防加重大便溏稀症状。患儿咳嗽重者加用射干、贝母润肺止咳。小儿流感方并非一方不变,可随证加减,彭涛教授辨证明确,方证相应,随证加减,疗效确切,可供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三焦学说运气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牛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