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主任针药结合治疗不宁腿综合征临床经验

2018-01-23 01:4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阳陵泉委中桂枝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周婷副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针灸治疗一些神经科特殊疾病。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指小腿深部于夜间休息时出现难以忍受的极度不适感或疼痛,迫使患者需要不停地摆动下肢或下床行走[1],造成患者严重的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流行病学患病率约为0.1%~15.0%[2]。西医治疗RLS常使用多巴胺能或加巴喷丁类药物,但长期使用容易出现RLS症状恶化或共济失调等副作用,易发生药效减退或反跳现象[3],故其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中医针刺疗法在改善RLS症状和副作用方面具有肯定的疗效和优势。周婷主任结合其临床经验,明确诊断思路,应用芒针这一特色疗法,针药结合治疗RLS,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获益匪浅,现总结其治疗经验如下,并附医案一则。

1 病因病机

该病从中医方面辨病应属于“足悗 ”(《灵枢百病始生》篇)的范畴,按症状来看与其描述最为相近的是明代薛己在《内科摘要》记载:“夜间少寐,足内酸热…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两腿左右频移,展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其病机为气血运行不通畅,致气血不能濡养筋脉,是内、外共同作用而发病,情志不畅,肝气瘀滞,久病成瘀;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四肢百骸失于气血濡养;病久则精亏血少,经络空虚,筋脉失其濡养,邪气独留不去,聚集于筋肉腠理之间,而导致四肢肌肉的疼痛及感觉异常。《医林改错》中也有从瘀血方面论述:“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西医对本疾病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认为其发生与肢体的循环障碍、代谢产物、淤积对局部的刺激有关,遗传因素、代谢障碍、血管运动功能障碍、药物反应等是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4]。

2 治法治则

周婷主任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其本在肝肾虚衰[5]、气血不足,其标在痰、瘀、风、寒、湿、等邪气阻滞血脉,大多累及肝、肾、心、脾。故治疗此病当以补益肝肾,健脾宁心为原则。分别从肝、肾、心、脾四个方面来论述:

2.1 从肾论治 《圣济总录》云:“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夫骨者肾之余…一水不能胜之,特为骨寒而己,外证当挛节,则以髓少而筋燥,故挛缩而急也。”其说明本病的发生与肾关系密切,肾在体合骨,若肾精不足,骨髓常不得营养,发为本病。再者心肝之火须得肾水滋润,肾气亏虚则易发为此病。再者肾气若亏虛则独沉于下,心血如不足则心神浮越于上,水火相济失调,夜晚不得安眠,随即产生本病的夜不能寐,活动则舒的临床症状。

2.2 从肝论治 《素问·五脏生成》云:“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摄。” 营血若亏虚,无以养肝,则肝脏的气机受到影响,肝为风木之脏,风性善行而数变,邪留于筋脉腠理,风性游走,故表现出时发时止,病位游走多变的征象。肝主藏血,肝能濡养筋脉,如若肝阴不足,则既不能滋养筋脉,也不能制约阳亢,故而发生筋挛肉瞤、手足蠕动。再者肝主筋,肝脏失养,则患者常自觉腿部肌肉酸、麻、胀痛。肝气受损,则致藏泄失调,瘀血阻滞经脉,继而引起下肢疼痛、活动不便等临床表现。

2.3 从脾论治 《素问·痹论》云:“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脾主四肢、肌肉。” 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主运化,脾若失健运,气血津液则失其生化之源,气血若虚弱,筋骨、肌肉则无法得到气血及津液的濡养,故而患者自觉肢体酸胀疼痛不适,另一方面脾主统血,脾不统血则血液易行于脉外,化为淤血,是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故从脾论治可气血生化得充,亦可使血行脉道。

2.4 从心论治 《医林改错》云:“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心主血脉,主藏神,若心气推动无力则血液运行无力,内生淤血,为其病理基础。如心神失养,人多情绪焦虑,再加上久病之邪扰动,心神无所依附,情志多发为急躁郁结,故多见难寐。故从心论治可使心气充沛,则淤血无从内生,心神得安则夜寐安。

3 针灸治疗

周婷主任依据治法治则取穴如下:三阴交、太冲、太溪、足三里、内关、申脉、照海、阳陵泉、承山、委中。

3.1 穴义 三阴交为取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之交会穴,通过针刺的作用,以达到补养脾肾之先后天之本的经气,且能柔肝养血,调达肝气,三脏并调以调理阴经之气血,使阴气和调,阴阳平衡,入夜之后阳气能敛于阴内,则夜寐安。太冲为足厥阴经原穴,肝主疏泄,主藏血;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主治五脏六腑之疾,两穴合用,共奏补益肝肾,调气理血的作用,另太冲还可疏肝理气,调节情志;足三里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可濡润宗筋,另外胃经与脾经为相表里经脉,取其以补养后天,充气血之源。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其功在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申脉、照海,申脉通阳跷,照海通阴跷,取二穴相配用,意在调理阴跷阳跷二脉的经气,使阴阳跷脉经气达到平衡状态,阴阳之经气可相交,使夜寐得安。八会穴中筋会于阳陵泉,其为筋气汇聚所在,治疗下肢筋病常取之。委中为足太阳经之合穴,承山,《内经》称其为“气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和“脉气所发”的穴位。委中、承山“经络所通,主治所及”。二者皆属足太阳经脉,针刺之可解腿部拘急疼痛,通调足太阳经气而达到疏通经络、袪风化瘀。诸穴相伍,内调肝、肾、心、脾、的脏腑功能,外理阴阳二跷的阴阳平衡,通过调节脏腑、经络、筋、经、神志等多方面治疗患者RIS的病证。

3.2 针刺方法 芒针透刺:取承山透刺委中、阳陵泉透刺三阴交:取长约1.3 芒针由阳陵泉向三阴交方向斜刺,约1尺芒针由承山向委中穴方向斜刺,采用捻转补法。

进针时右手拇、食、中3指持针柄部,左手拇、食指夹持针尖部,使针尖接触穴位所在,右手徐徐捻动针柄的同时左手拇、食指向下稍用力,两手协调用力,捻压结合使得针尖迅速透皮,然后再调整针头方向朝着透刺穴位徐徐捻进,达到预计的部位(即透刺穴位),进针时用力要轻巧,捻转进针时要注意轻捻慢进,捻转幅度不宜过大。进针时右手拇、食、中三指做前后捻转,为防止出现滞针或者局部的疼痛,不能只做单方向捻转,应前后捻转幅度次数相仿,以出现朝下放射数次针感为准;其余穴位针采用华佗牌毫针(3~4寸)直刺,用平补平泻手法,针感以出现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以上穴位均留针30 min,15 min行针一次,每周3~4次,如果患者不宁腿疼痛难耐可每天治疗1 次,连续治疗7日为一疗程。

4 用药选方

周婷主任认为本病患者肝肾亏虚,四肢失于气血濡养,而致邪气瘀血内生。故治疗佐以中药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温经养血,舒筋止痛;外用足浴方以温肾宁心通络,意在使药物透过下肢皮肤,以产生活血化瘀,通经走络的作用。

4.1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内服 处方:黄芪30 g,桂枝10 g,白芍12 g,熟地黄15 g,牛膝15 g,桃仁12 g,红花12 g,知母12 g,当归12 g,牡丹皮12 g,生栀子6 g,生薏苡仁30 g。

本方以黄芪为君,意在益气固本;桂枝、白芍为臣以养血温经通痹;加熟地黄、牛膝旨在补益肝肾;桃仁、红花活血通络;本病多久病多易伤及津液,易苍术为知母取其滋阴润燥;本病患者多情绪焦躁,治应疏肝怡情,加用当归、白芍、生栀子、牡丹皮、取逍遥散疏肝理气解郁之义,因“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而重用生薏苡仁意在燥湿行痹,临床运用时以此为基本方辩证加减。水煎服,300 mL,1剂/d,两次分服。

4.2 自拟温肾宁心通络足浴方 处方:艾叶30 g,伸筋藤30 g,忍冬藤20 g,安痛藤20 g,夜交藤30 g,淫羊藿30 g,狗脊20 g,桂枝10 g,羌活10 g。

方中艾叶取其温经通脉,逐寒止痛之功效;桂枝取其除风寒湿邪,温通经络意在缓解疼痛;羌活祛风寒湿邪,通络止痛,缓解肢体酸痛。羌活取其疏通经脉、祛寒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淫羊藿、狗脊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忍冬藤、安痛藤、伸筋藤合用以祛风湿、止痹痛、强筋骨、活血通络。夜交藤可养心安神,祛风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肾阳、强筋骨、温通经脉、祛风湿、疏利筋骨、通络止痛、安神宁心之效。以上药物水煎30 min后于足浴盆中冲水,水量以没过小腿为宜,每日睡前足浴30~40 min,水温以40 ℃左右为宜,1次/d,7天为一疗程。

5 验案举例

患者许某,七年前因出现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疾病,后血肌酐一直呈进行性上升,两月前出现夜间双腿虫爬样感觉异常,疼痛难忍,特别是腓肠肌部,常渴望不自主地移动双腿以缓解患肢的疼痛,常常夜间来回走动以改善症状。症状在深夜加重,白天减轻,呈现生物钟节律,当病人夜间静坐或睡眠时,症状最明显,在清晨却很少出现,严重影响病人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经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确诊为“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因夜间无法安睡,精神状态较差,故来诊,经详细检查双下肢血管彩超:双下肢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深静脉示多个斑块。周婷主任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继发引起的“不宁腿综合征”。中医辨病为足悗,辨证为肝肾亏虚,气虚血瘀。治则为补益肝肾,益气活血化瘀。治疗:①针刺取穴:足三里、血海、髀关、太冲、太溪、申脉、照海、三阴交、内关、承山、委中、阳陵泉。承山至委中、阳陵泉至三阴交以芒针透刺,余穴以毫针普通针刺,每次留针30 min,每隔15 min行针1次,1次/d。②中药内服:黄芪30 g,桂枝12 g,白芍12 g,熟地黄15 g,牛膝15 g,桃仁12 g,红花12 g,当归15 g,知母15 g,牡丹皮10 g,生栀子6 g,合欢皮20 g,茯神20 g,生薏苡仁15 g,水煎服,1日1剂,分两次服。3.足浴:艾叶30 g,伸筋藤20 g,忍冬藤30 g,安痛藤20 g,夜交藤30 g,淫羊藿30 g,狗脊20 g,桂枝10 g,羌活10 g。足浴,1次/d。

以上方法治疗20次后患者的腿部症状得到明显减轻,夜间腿部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睡眠质量显著提高,时可安睡到天亮,随访无复发。

6 小结

不宁腿综合征是临床上治疗的难题,其治疗关键点一是驱除邪气,一般针刺深度往往难以达到病所,奏效甚微,芒针刺激较强,激发经气效果显著[6],可加强对局部肌肉刺激,增强血管的张力[7],加快局部血液的循环和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缓解或消除对局部肌肉和软组织的阻滞和压迫。其二是扶助正气,芒针透刺可以贯通本经经脉,起到疏通脏腑经络,调整气血阴阳运行的作用。芒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并且作用持久,无副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阳陵泉委中桂枝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基于“腰背委中求”理论浅谈对委中穴治疗腰痛病的认识*
解你难言之隐按摩妙穴少女痛经不痛
腰酸背痛找委中
喊魂
委中穴的临证应用初探*
针刺阳陵泉治手臂筋急1则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