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寒,是大事

2018-01-23 01:24
纺织报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热水袋足弓保温杯

都说“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大概是这屋外寒潮来的太快,让冬季显得愈发寒冷。很多妈妈们巴不得为孩子预备全副的武装来抵御这温度骤降的冬日。

究竟冬季应该如何护理宝宝,妈妈们知道吗?

DO YOU KNOW?穿衣多少有讲究

应对寒冷,加衣服是最基本的,但专家提醒,冬天给孩子保暖不能一味加衣或提高室内温度。实际上,孩子被包得多紧过暖时,因为很难自己摆脱闷热的不利环境,一旦环境温度超过34℃,就会引起高热,大量出汗,造成脱水等后果。

正确的穿衣方法是根据气候、室内温度及孩子情况随时增减,以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和不明显出汗为宜。

新生宝宝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3个月大的宝宝,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更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在室内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样,注意别受风即可。

此外,保暖内衣选择质地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了体热丢失,孩子不容易生病。

DO YOU KNOW?注意脚部保暖

很多家长错误地以为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不吸汗的话,就会很容易潮湿,孩子的脚底就会发凉,整个身体的温度也会受影响,所以,给孩子选择袜子的标准是纯棉质地、透气性好。

寒冷的冬季,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脚部保暖,因为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尤其是儿童的黏膜柔嫩,纤毛和鼻毛尚未长成,对外来细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易引起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这个季节,不论木地板还是地砖都很凉,因此一定要给孩子穿上厚袜子,最好袜底有加厚层,外出时可以给孩子穿上有绒里的棉鞋。小孩一般好动,脚易出汗,所以鞋内还应放上吸湿性较好的鞋垫。晚上要坚持给孩子用温热水洗脚,睡觉时可在孩子脚下放个热水袋。

DO YOU KNOW?穿高腰裤,护好肚子

宝宝的腹泻、消化不良、感冒发烧,很多都是由腹部受凉引起的,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孩子白天穿的衣服,最好上衣长一些,可以完全盖住腹部,裤腰要高一些,能盖到肚脐以上,最好是活裆,便于换尿布。如果外出,最好将孩子的衣服塞到裤子里,以免因为抱孩子或孩子自己玩耍时抻拉衣服,露出肚子导致着凉。睡觉时,较小的孩子最好穿上一个小肚兜,再使用睡袋,这样可以免除家长半夜起床为孩子盖被的麻烦。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穿上连体服或背带裤,或用毛巾将腹部裹起来,自己睡的孩子尤其需要这样。

DO YOU KNOW?外出时戴帽子

宝宝25%热量是由头部散发的,加之,孩子头部的血管比较丰富,冬天出门一定要给宝宝戴帽子,否则很容易着凉感冒。

孩子帽子的厚度要随气温情况而增减。选择帽子时,一定要选择保暖、御寒性能好、手感柔软的帽子。最好给宝宝戴舒适透气的软布做成的帽子,不要给宝宝选用有毛边的帽子,否则很容易会刺激宝宝皮肤。

DO YOU KNOW?袜子要干爽透气

冬令进补是我国一直延续的饮食习惯。然而,专家鼓励冬季家长挑选孩子的食物,应以温热性的食品为主。水果可以是苹果、梨、香蕉等,动物性食品则以牛羊肉为主。

给宝宝合理的饮食调理也能增强御寒能力,使孩子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季。维生素可以帮助宝宝抵御寒冷,特别是维生素B2和维生素E,家长要适量让宝宝进食。

常见的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绿叶蔬菜、橘子皮、莴笋叶、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乳制品、奶酪、酸奶、全麦面包、谷类、鸡蛋、水果等,其中,乳汁品是维生素B2的最佳来源。这些都是冬季厨房辣妈的好选择。

同时,家长要给孩子多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孩子机体的御寒能力,所以注意经常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等。

冬季无论在家还是在教室,都要勤开窗,防“缺氧”。在北方地区一般都用供暖设施,室内温度高,湿度小,对宝宝呼吸道黏膜功能和纤毛功能不利,应该保证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0%左右。即使在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更换室内空气,使用空调的家庭也要定时开窗,不能仅靠空调换气。

冬季气温低,孩子待在封闭空间里的时间大大增加,因为怕冷又不注意通风换气,室内空气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换,空气质量下降。加之冬季人们室外活动减少,身体缺氧就会发生。因此,在冬季里一定要适当通风换气,避免发生“缺氧综合征”。

此外,冬季容易产生静电。要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要勤拖地、多洒水。外衣面料如果是化纤织物的,可使用抗静电洗涤剂洗涤。

冬季降温容易引发感冒,孩子在外出时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如穿羽绒服、棉服,戴好围巾、手套等,尤其应该做好头部、颈部和足部的保暖。

在下雪结冰的道路上行走,最好穿防滑的胶鞋,尽量不穿平底无花纹的鞋,身体重心要放低,并随时注意行车情况。由于汽车在冰雪道上制动距离大大延长,还经常出现刹车侧滑、调头失控的情况,家长要告诉孩子在人行道或靠路边行走,尽量离车行道远一些。横过道路时,先左后右观察,确定无车辆驶来时,方可小心通过。千万不要抢行或猛跑,不要在两车中间穿越,也不要突然改变行走方向或后退。

LINKS警惕防寒误区

1. 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只起到隔离的作用,穿衣过多会抑制身体体温调节机能的适应性,减弱人体的御寒能力。冬天穿衣只要达到适宜的厚度即可。

2. 戴上口罩或围巾护住口鼻。这样做虽然阻隔了冷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但是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反而更容易生病。给孩子围围巾时,围住脖子就可以了,最好不要用来护口鼻。

3. 穿厚衣服睡觉。孩子如果穿太厚的衣服睡觉,浑身动弹不得,会使全身的肌肉不能完全松弛,因而总是不能进入熟睡状态,从而妨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4. 进门马上烤暖气或烤火取暖。从寒冷的室外回来,手脚冻得冰凉,很多人习惯马上把手脚放到暖气上或在火炉边取暖,其实这样会造成更严重的冻伤。正确的做法是冰冷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搓,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WARM SHOES保暖鞋

我所在的城市下雪了,站在窗边看雪花飘落,时空仿佛有一个个瞬间的停滞,世间一切都变成了慢镜头。屋外寒风凛冽,许多的家长纳闷,五花八门、款式繁多的童鞋中,是否只有雪地靴才能匹敌这冬日寒意?

冬季如何给宝宝挑选鞋?

大小合适:1~3岁宝宝的脚长得比较快,买鞋时切忌偏小或过大。偏小会影响宝宝的骨骼生长,容易畸形;过大会让宝宝走路不稳,容易摔跤。购买时最好让宝宝自己试鞋,下地走走。让宝宝站在地上,妈妈用手指伸进鞋后跟,宝宝的脚与鞋跟有一指宽即可。

质地舒适:因为宝宝好动,鞋子的里衬最好选择透气性以及吸湿性好,能保证宝宝脚部干燥舒适且柔软的纯棉布织品。鞋的质地最好也选择具有良好吸湿性和透气性的材质。同时选择胶底、牛筋底等软硬适中、行走舒适,高度在1厘米的鞋底为宜,牛筋底防滑、耐磨、弹性好、减震性高,特别适合冬天穿。

穿脱方便:宝宝的鞋最好用搭扣,不用鞋带,这样既方便穿脱,又不会因鞋带脱落,宝宝踩上摔跤。

1~3岁宝宝应该多长时间更换新鞋?

1~3岁的宝宝脚的生长速度很快,要常常注意宝宝鞋子大小是否合适,每3个月为宝宝测量一次脚的尺寸。宝宝的两只脚长可能是不同的。所以说,测量时,建议您一定要量两只脚,并以大的那只长度为准。一般来说,3~4个月就要换新鞋。

雪地靴的设计和普通的童鞋大不同

1.雪地靴的设计通常比较肥大,走路时宝宝的小脚在鞋里会有一定的滑动,每走一步路重力都会沿着足部向周围散开,久穿会对宝宝脚底的筋膜和软组织造成一定损伤。

2.雪地靴鞋底通常是平的,1岁左右的宝宝刚学会走路,穿着后极容易摔跤不说,1~3岁的宝宝足弓还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有一定高度的鞋后跟来支撑,否则,足弓将失去支撑,时间长了就可能造成平足。

3.雪地靴的靴底和靴身通常有很多很软很厚的毛,踩踏后高低不平的鞋底不仅会影响宝宝小脚发育。再者,宝宝活泼好动,脚部容易出汗,而且1~3岁宝宝表皮角质层较薄,肌肉水分多,长时间穿着又捂又硬的雪地靴更易引发宝宝脚部不适。

雪地靴存在的危险可能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雪地靴,主要特点是鞋底软、内部空间偏大,且鞋底过平,缺少人体工学的护足设计。因此穿着雪地靴在室外行走,如果路面坑洼不平、小石子等突起物较多,会感到硌脚,使人不舒服,还容易伤害脚踝。然而,更严重的危害在于,由于缺少对足弓的支撑弧度,脚底处于长时间疲劳状态,使脚部的韧带、腱膜、微动关节等功能组织受到损伤,严重的会造成腱膜炎症。

此外,雪地靴对脚趾、脚踝甚至腰部都有可能造成伤害。一方面,由于雪地靴的鞋内空间宽大,且鞋里的摩擦系数不够,行走中脚在鞋内不稳固,脚趾长时间撞击鞋头,长此以往极易造成大脚趾外翻等脚趾畸形症状 。同时 ,鞋内空间过大会让人感觉鞋子‘不跟脚’,为了走稳路,脚趾会不自觉地向鞋底勾起,双脚也会习惯性地偏向内侧。而另一方面,由于雪地靴对脚弓支撑不足,致使重力在脚底分布不均匀,大量集中在前脚;压迫力量向上传导,就会影响到脚踝 ,再向上还有可能伤及腰部。随着人体支撑压力的传导,全身受力点都受到影响。

儿童选择雪地靴的危害

选鞋不当会导致儿童出现扁平足,足部容易出现疲劳及疼痛,严重者会导致足底筋膜炎、膝痛或腰痛等后遗症。童鞋成人化不利于儿童足部发育,给孩子买鞋应选后跟有硬度、鞋身有保护功能、足弓处有一定凸起的鞋子。

鞋对脚来说有两大功能,一是提供保护,二是让脚更好地走路。

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说,大鞋子容易造成用踝关节作为力量传导,使得脚踝受到损伤和感到疲劳,这也是不符合生物学要求的。

而雪地靴内外使用的材料都很软,内部空间相对较大,穿上后脚在里面会出现一定的滑动,每走一步路,重力都会沿着足部向周围散开,使脚弓受到较大冲击,从而对足部、脚踝甚至臀部造成伤害。

从医学角度来说,冬季穿靴子是科学的,能保护脚踝,让脚踝不会过度活动。但是,足弓部位有很多关节系统、韧带组织,如果鞋大于脚的尺寸,脚会在鞋里来回滑动,不但容易疲劳,还会造成足弓损伤。足弓分为纵弓和横弓,纵弓发育不好的表现就是平足,而横弓损伤导致的是外翻。

3岁以上儿童最好不要穿雪地靴

宝宝学会站立后,爸爸妈妈不要急着让宝宝学走。因为,在足弓尚未较好形成的情况下,宝宝勉强练习走路,全身重量压在足部,很容易使足弓过重而逐渐导致扁平足。

3岁以后的孩子,平时活动量大,脚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它们在结构、功能方面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孩子的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鞋后帮如果太柔软,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家长最好给3岁以上的孩子选择鞋底有一定坡度和弹性的保暖鞋子。

VACUUM CUP保温杯

前阵子,有着“中年危机”代表的保温杯在朋友圈里火了一把,网络上瞬间掀起一股“养生风”。入冬后,为了保障孩子喝上热饮,很多人更是保温杯不离手。给人送来温暖的同时,保温杯也成为各种细菌的温床:不及时清洗或使用不当,会导致大量细菌藏匿其中。

杯内多死角

保温杯不及时清洗或使用不当,会导致大量细菌藏匿其中。其存在很多卫生死角,比如内胆、瓶盖缝隙等。正常清洗时,手很难接触到这些地方。

保温杯内温度适宜、环境湿润,易滋生各种细菌。口腔本身就是“有菌”环境,喝水、盖上瓶盖……每天反复多次会让附着在杯口的细菌越来越多地积累在瓶盖缝隙内,极易随水入口。

儿童常用的按压式保温杯,隐患可能更大。由于其瓶盖上有一个类似于“阀门”的按钮,所以每次倒水前,都需用手按下按钮。若手不干净,细菌就有可能沾染在按钮上,让风险加倍。

保温杯要这样洗

每天彻底清洗一次

这是防止产生异味和污渍的根本方法,清洗时千万不能只是简单用水冲一下,杯面、内胆、瓶盖都要照顾到。

一般来说,正确步骤是:

瓶内放少量食盐,加温水晃匀,浸泡5~10分钟;

取下杯盖,在牙刷上挤点牙膏,轻轻刷洗瓶盖缝隙;

杯子内外整体用清水冲洗一遍;

洗完不要马上盖盖子,应彻底晾干再盖,以免不锈钢保温杯发臭。

4种饮品别放保温杯

酸性饮品

如果保温杯的内胆是高锰低镍钢材质,就不能用来装果汁或碳酸饮料等酸性饮品。这种材质耐腐蚀性较差,遇酸易析出重金属,长期放酸性饮品可能会损伤人体健康。

此外,果汁不适宜高温保存,以免其营养物质遭破坏;且甜度高的饮料容易导致微生物大量滋生而变质。

牛奶

有些人会将热好的牛奶装进保温杯,随身带着喝。但是,乳制品所含酸性物质遇不锈钢会起化学反应,不利于人体健康。

牛奶中微生物在较高温度下也会加速繁殖,让牛奶腐坏、变质,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

许多中老年人外出时,都喜欢将保温杯灌上热腾腾的茶,一天都不会变凉。

但如果茶叶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其所含营养素会被破坏,茶水也不再香醇,变得苦涩。

中药

一些人习惯早上煎好中药,用保温杯带着下午再喝。但中药酸碱性不一,同样容易腐蚀保温杯的不锈钢内壁,产生化学反应,饮后伤身。

中药在25摄氏度的温度下可以存放一两天,保温杯中温度较高,容易变质,建议常温存放即可。

HOT WATER BOTTLE热水袋

如今的冬天,人们有暖气、空调、电热毯做伴,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季节,室内也能温暖如春,殊不知,长期待在这样的房间里,对健康有着诸多不利。

这时,你是否留意到早已被丢弃在角落里的热水袋呢?曾几何时,它是你的睡觉伴侣,可如今却被空调、暖气取代,孤零零地躲在角落里。将它重新利用起来吧。其实,传统的热水袋取暖反而更有利于健康。

热水袋的挑选方法

有些热水袋质量不过关,常常会发生漏水事件,那么,如何才能挑选到质量合格的热水袋呢?

1.看外观

手感厚实舒适;轻轻一吹,袋身自然膨胀;单(双)面齿花纹纹路清晰;袋身平整无轻微扭曲变形。

2.看手感弹性

热水袋弹性好,其含胶量较高。选购时可用手触摸热水袋,以手感厚实者为佳;拉伸热水袋然后松手,恢复至原状越快,其弹性越好。

3.看颜色

热水袋与人体皮肤接触,表面不应有颜色迁移现象。判别方法是用脱脂棉轻擦热水袋,观察脱脂棉是否被颜色污染,污染越轻,则颜色迁移越小,无污染则更好。

4.看水口部位与袋体橡胶粘接牢固程度

可用手将粘接处外翻,粘接处应无裂缝、脱胶等现象。

5.看灌水口螺丝是否滑牙

若有滑牙,则热水袋易漏水,挑选时应选择螺纹盖表面光滑、螺纹清晰的。

热水袋使用说明

使用热水袋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常常会发生烫伤的事故,那么,如何使用它呢?

1.放平热水袋,去塞,左手提热水袋口边缘,拿毛巾垫好,防止因烫撒手,从而烫伤自己或他人。

2.灌入热水时,水温以90℃左右为宜,不要装得太慢,灌到热水袋的三分之二就行,以免装得太满,因睡觉挤压,导致热水袋破裂而烫伤自己。

3.将热水袋口端逐渐放平,排出袋内空气,塞头拧紧,以干毛巾擦干外壁。

4.倒提热水袋,轻轻抖动几次,查看一下是否漏水,装入套中,把带子系好。

5.用毕将水倒净,然后吹些气,以防内壁粘连,倒挂起来,旋紧塞子,存放阴凉处,清洗水袋套。

6.使用前应注意所用的热水袋是否有老化现象及袋身厚度的变化,一旦有上述变化,应该弃用。

7.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止接触到尖硬东西碰撞,以免造成损坏。

8.使用时最好在热水袋袋身套上布套,能起到相应的防护作用;同时不宜重压和利器刺扎热水袋。

9.使用时热水袋应远离婴幼儿放置,以免烫伤婴幼儿。

人们在使用热水袋的时候,往往习惯将它抱在胸前,其实将热水袋放在脚底,取暖效果更好,这是为什么呢?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部脂肪层很薄,局部温度常常较低。而足部又是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起止点,与全身脏腑经络都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睡觉时把热水袋置于脚底,就能温暖足部经络,促进气血流通,使热量到达全身的各处。

热水袋的更多妙用

热水袋物美价廉,携带方便,常常为人们在冬天驱寒取暖,其实,除了取暖,它还有许多你不知道的功效呢。

1.促进伤口愈合

温热可刺激组织再生,且有减轻疼痛和加强组织营养的作用,使血管扩张,抑制炎症的发展,促进伤口愈合。

2.缓解疼痛

热敷不光可缓解关节疼痛,对腰痛、坐骨神经痛、痛经(均属寒证)也有效,将热水袋放在局部疼痛处,每次20分钟,每天1~2次,也可明显缓解疼痛;对扭挫伤引起的皮下血肿,于受伤24小时后,用热水袋热敷,可促进皮下淤血吸收。

3.敷背止咳

热敷背部可使上呼吸道、气管、肺等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有止咳作用。

4.催眠

睡觉时把热水袋放在后颈部,会感到温和舒适,先双手发热,慢慢脚部也感觉温暖,就可起到催眠作用,此法还适合治疗颈椎病、肩周炎。

猜你喜欢
热水袋足弓保温杯
年轻人的“保温杯”
足弓结构破坏的法医鉴定问题探析
设计保温杯
保温杯里,该不该泡枸杞
异常足弓男童的静态平衡能力与足底压力特征研究
不同足弓高度对踝关节肌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挑个热水袋好过冬:看看哪种热水袋凉得最慢?
保温杯托贴
选跑鞋,先测足弓
危险的电热水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