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文化教学

2018-01-23 00:41宋宗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第欧根尼英语专业应用型

宋宗伟

[摘要]文化在培养人的过程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杨立民教授任总主编的大学英语精品教材现代大学英语(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已经被国内诸多高校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笔者发现,不少任课教师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之中,更多地是重视英语语言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处于高校发展转型时期,英语课程设置更多的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何在精读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之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在培养人过程中发现关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与中国文化,甚至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精读;文化;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1-0151-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1.07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语言的本质是交际的工具,我国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讲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文化教学以及文化学习在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过程之中,还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传统的英语语言能力教学目标模式,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英语专业人才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忽略文化的英语专业教学,也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英语专业人才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表现突出,而在涉及到文化层面的语言交流时,不知如何表达。比如用英语从文化层面向外国人介绍孔子,孙子、儒家,道家,成吉思汗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人物时,往往让英语专业学生望而却步。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语言的基本功没有达到,而是学生在知识储备过程中缺少有关文化的积累。根据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的课程标准,高校英语专业专任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的运用能力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精读课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化教学,挖掘精读课中的文化素材,是英语专业教学探索的一个新尝试。地方应用型高校既可以结合中国文化,又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陆续设置了英语专业,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同时随着行业领域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大批的英语外交以及各类翻译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教育改革也稳步推进,地方高校也处于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地方高校正在努力准确定位,突出特点,朝着转应用型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方向,在这种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只能根据自身,进行实际的科学定位,强化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才能更好地提高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新时期,各省也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政策性的指导。以山东省为例,在《山东省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引导和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同时在《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中指出,实施“分类指导、内涵发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主题。因而地方高校只有找到自己的发展特色才能更具竞争力。目前,总的来说,我国的学术性高校和高职院校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己任的教学型普通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其发展还需要继续推进,因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语专业发展也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基于这种政策性的指导,地方也出现了“英語+法律”、“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国际贸易”等培养模式。这种英语知识和特定行业的专业性教学模式与过去以单纯培养英语语言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为我国特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具专业的英语人才。然而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还不能很好的宣传中国文化。英语专业人才应该成为宣传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的使者,这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

滨州学院是一所山东省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乡、渤海之滨、富饶美丽的黄河三角洲腹地滨州市。目前滨州学院,正朝着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前进。滨州学院的英语专业,始建于1984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英语专业设有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英语教育三个专业,这三个英语专业都在学生入学的前两个学年开设英语精读课,学习1-4册,开设4个学期,每学期96课时,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三、文化教学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必要性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杨立民教授任总主编的的现代大学英语(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已经被诸多高校设置为英语专业的必修教材,该套教材十分重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内容方面说,我们的教材十分重视它们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重视它们在思想上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我们在选择课文时尽量做到总体全面地介绍西方文化序。“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同时本身又影响思想的形成。它是为了了解个人心理活动、分析印象以及综合整个思想活动的说明书和指南”。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精读课不仅是传授语言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文化,通过学习精读课程,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同时教师尽可能地在精读课的教学中把中外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也是提高学生人文情怀的有效途径。受传统外语教学,文化是可以和语言剥离开来的“知识”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英语专任教师在讲授精读课的过程之中出现了“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这既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专业成长。endprint

精读课本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受传统英语教育重视语言技能的特点的影响,以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滨州学院为例,其英语、商务英语、英语教育三个专业开设的精读课为例,专任教师在讲授精读课的过程之中更多的是强调的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在精读课教学中对于文化层面的挖掘和讲解,以及在对学生的考核上涉及文化层面的还比较少,同时学生掌握先关文化知识的主观愿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因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周期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英语专业学生入学后全面接受英语专业教育的系统课,因而在精读课之中开展文化教学可行性强且意义重大。

四、文化教学在精读课中的教学策略

文化教学在精读课中的应用体现在诸多方面,既可以通过文本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对话来揭示文化中的话语权问题,在精读课中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来使文化教学贯穿于整个的教学环节。

(一)生动的课堂导入

导人,是精读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生动的导人不仅可以使课堂生动有趣,而且还会让文化教学潜移默化。例如在杨立民教授主编的英语专业精品教材精读选文“Diogenesand Alexander”(Book3,Unit4)中,讲述了犬儒主义哲学家第欧根尼和亚历山大帝之间的故事,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是古希腊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教师只是解释两个人的地位,或者其它的背景知识,学生不能有效地认识到故事的深刻寓意,甚至对老师所讲内容不感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用两个人的对话,导人这一节课,学生更容易带着疑问去思考为什么,即使不得其解,也能带着疑惑在心里问为什么。教师在介绍完两个主人公的地位以后,开门见山,以两人对话;Alex-ander:“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Diogenes?”(亚历山大:“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第欧根尼?”)“Yes,”said Diogenes.“Stand to one side.You are blocking the sunlight”(“是的”,“请你靠边站。你挡住我的阳光了”)。第欧根尼的行为可以说是惊世骇俗。有了这样的对话,结合两个人身份、地位的差异,学生很容易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进而向学生讲述与本文相关的希腊文化。

(二)丰富文化内涵

由于受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对于精读课之中特定文化的理解还不能深入,甚至因为文化知识的匮乏影响对精读课选文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每一课之前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纵向延伸。在《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一文中,作者提及到了第欧根尼和亚历山大帝都很崇敬的人物格里斯,而学生不知其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有关希腊神话文化知识的积累。因而教师在讲授该篇课文时要做好相关知识的讲授。只有让学生知道格里斯是希腊神活中天神宙斯的私生子,神勇,力大无比,乐于惩恶扬善,帮助贫苦大众,敢于顽强斗争,虽然受到了赫拉的故意刁难,但是最终完成十二件不可完成的事情以后得到了永生,所以格里斯符合亚历山大帝和第欧根尼的价值标准,因而受到了两人的推崇。教师在讲课文之前有意识地补充希腊神话的相关文化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其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精读课授课的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够横向进行对比,文化教学效果则更加显著。诸如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一罗马式的哲学流派在西方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讲述Cynicism(犬儒主义学派)的内涵时,可以横向对比当时同一时期的其他哲学流派,Epicureanism(享乐主义)、Stoicism(禁欲主义)、Skepticism(怀疑主义),New-platonism(新柏拉图主义),教师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查找相关知识。就滨州学院这所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讲,精读课专任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流派,同时因为课文中涉及到了有杰出的军事才能的亚历山大帝,也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瑰宝《孙子兵法》以及文化名人孙子。这就很大程度上通过延展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民族、语言和教育关乎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未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地制宜把当地的文化资源用到教学中来,对于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起着积极作用,也是语言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中西方文化对比

精读任课教师如果能在讲课过程之中能够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则文化教学更有成效和意义。以《第欧根尼与亚力山大》一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中西文化对比进行讲述。人物方面对比:一方面,第欧根尼和老子有相似之处。第欧根尼,活跃于公元4世纪,是犬儒主义的极力倡导着,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東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倡导人要回归自然。他身体力行,居住于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他愿意和狗生活在一起,因为在它看来这是回归自然,每天白天他都会打着灯笼在街上“寻找诚实之人”,在他看来世人只是半醒状态,行尸走肉。中国春秋时期的老子,活跃于公元前5世纪,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第欧根尼有相似之处,老子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倡导回归自然,对中国古代甚至现代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老子对于自然的态度可以概括为“生态智慧”之学,老子也强调人不要去追求世间的名利。另一方面,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有相似之处。亚历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数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庞大帝国。成吉思汗,同样也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等广大疆域。故事之间的相似之处:文中的第欧根尼和压力山大的故事和中国历史上的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故事有相似之处。尽管当时倡导犬儒主义的第欧根尼还不能被世人所理解,但是亚历山大帝是理解他的,当压力山大和第欧根尼的对话让周围的人惊愕不已之时,亚历山大平静地对他们说到:“If I were not Alexander,then I should be Diogenes.”(“假如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一定是第欧根尼”)。正是因为亚历山大理解犬儒主义的真正内涵,也深知除他自己和第欧根尼之外,世人都是半生状态,没有真正的自由。类似的是,成吉思汗最终也是听取了丘处机停止杀戮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位曾经改变人类历史的霸主对待他们所遇到的文人或者特立独行之人都给予了认可。因而精读教师若能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之中穿插中西文化对比,不仅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能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五、结语

在精读课中开展文化教学需要教师付诸更多的教学实践,同时也要创新形式,教师既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也可以在平时的过程性考核过程中来适当提高文化考核的比例;既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查找相关的文化知识,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集体展示和分享文化带给语言的巨大魅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果能结合中国文化和特有的地方文化来进行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文化教学,则能更好地把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传播文化的使者,英语专业的教学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桂杉杉)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欧根尼英语专业应用型
第欧根尼的木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旅行的第欧根尼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