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18-01-23 16:08江艳芝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阅读能力小学数学

江艳芝

摘 要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更是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价值。数学阅读是一种十分精确的阅读,一个字词的误解都可能导致整体解题的失败;数学阅读是一种思考性的阅读,阅读中需要边读边想。文章从实践经验出发,对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111-01

数学阅读材料不像语文阅读材料那样通俗易懂而富有趣味,主要原因是数学语言具有特殊性。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层层递进的。数学阅读的特点有:(1)数学阅读是一种十分精确的阅读,要一字一句的读。(2)数学阅读要边读边想。数学词语的抽象性决定了相关知识再现的同时还要反复的推敲相关词语的内涵与外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的理解题意。因此,数学阅读是一种思考性的阅读,要在读中去想,想中去读。(3)数学阅读要在阅读中联想。联想是数学的翅膀,有联想的阅读才是深入的阅读,高水平的阅读。由此可见,数学阅读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只有用心去培养,阅读能力才能逐渐提高。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教材,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指导阅读的方法

(一)在质疑中阅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刚开始阅读数学课本时,学生可能会走马观花的浏览,根本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老师可以适时“设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教材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加工”。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先是引导学生根据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然后教师通过连续追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追问,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思考愈加周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

(二)多感官参与阅读。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充分协同参与。一是提倡学生逐字逐句默读,反复咀嚼;二是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把重要内容做好记号,如用“曲线”标明重点词语,用“?”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用“…”表示注意等;三是引导学生用提纲式标题摘录要义,用小段文字注明自己的感受与认识,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解释教材中抽象的表述等等,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比如,“画平行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學生自学,仔细阅读书上的画图步骤,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画图的步骤,使学生初步感知平行线的画法;再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试画一组平行线,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互动交流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易错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在比较中阅读。数学内涵的真正获得离不开比较、辨析活动。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

比如,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计算“25×30”,然后请学生翻开书本进行阅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看数学书上的计算方法与原来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0乘25这一步为什么竖式中不写出来?为什么积的末尾要添上一个0?你喜欢哪种方法?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在关键处的激疑点拔,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新知。

三、培养阅读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那么,为了“不需要教”,教师应该“怎样教”呢?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养成在做题之前先去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更不能变成“习题集”。为了增强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可以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由详到略的阅读提纲,以促使学生迅速把握教材中的要义,使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技巧。

(三)培养学生解题前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教学中,常发现有的习题学生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让他将题目重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我会做了。”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仔细读题,对题意一知半解,造成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诸如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一般都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关系。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读题三遍再下笔”,第一遍先通读题意;第二遍会用自己的话解释题意;第三遍要找出关键点,找出数量关系。学生逐渐养成了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正确率也大大提高。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将数学阅读延伸至课外,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更多、更广的渠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更增加了学生在收集、阅读、展示中的体验,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期刊、报纸,如《故事中的数学》、《小学生数学报》等,作为他们长期的课外阅读材料。久而久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还使数学课外阅读这一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的自主行为,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阅读能力小学数学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