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2018-01-23 16:08袁强华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

袁强华

摘 要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及新征程中地理教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地理教师也应面对新要求和新挑战,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163-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学科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实践当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全面深化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有效地深化课程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的社会,面临时代的严峻挑战。

一、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一)问题教学

1.问题教学的特点。其一,问题教学具有合理性。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基点,问题的选择与确定则需要具有合理性。问题的拟定需与教材的知识有关,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问题的必要性和可理解性增强,需具有探究空间,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其二,问题教学具有生动性。从问题呈现伊始,直观生动,吸引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拟定要依托情景,贴近现实,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问题。其三,问题教学具有逻辑性,问题展开要自然,提出顺序与环节要符合学生思维方法与知识内在联系。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利于提高学生能力。

2.问题教学的要求。第一,问题设计宜符合地理性、科学性。问题教学落实到具体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认知水平相符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间的逻辑链条,要具有地理性、清晰性、可操作性、合理性。第二,问题设计应注意创设真实情景。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宽松真实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注意观察与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第三,问题设计要注重锻炼学生思维。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思维,搭建思维的“脚手架”,以便在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之中,通过质疑、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自然习得一定地理知识,运用多种思维认识并解决问题。

(二)森林课堂

1.森林课堂的特点。(1)开放性。森林课堂是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平日生活的社区,亲身体验各个因素,相较于传统课堂知识的学习,森林课堂中的元素与因子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主动观察、类比、归纳、总结,学生抓住特征、分析特征、归纳特征,进而形成立足于客观现实依据,多维度认识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明确各个因素之间具有的相互关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2)实践性。森林课堂一般是由学校组织、设定计划、统一行动的实践性课程,考察河流、土壤、森林、湖泊等因素,学生亲身体验、采集样本、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参与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在动手操作与观察的过程当中,产生新感悟,掌握知识与技能。

2.森林课堂的功用。森林课堂中,通过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拓展至自然环境的真实情景当中,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每次“走出去”都是一次真实的实践课,学生在野外真实情景下,动手操作完成相关任务,理解检验地理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同时,在参与一些调查、访谈等实践时,通过有效良好的沟通获得有效信息,同时提高学生表达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潜力。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要最大限度发挥好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需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学生不是教师思想的表演者,教学内容不仅要被学生领会,还要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素质。教师是引领者,教师教学设计及教学成果的测评均需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教师引领穿针引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思维,让其知识、常识、见识全面发展。

(二)深化思维综合。地理事物不断演化发展体现时间综合,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如气候、地貌等因素均会随着时间而不断转化,且各个要素的演化会与其他要素相互影响,因而考虑问题时要注重时间转化、前后联系,注重事物发展的动态性,综合全局,动态化思考问题。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从建国初期的一个初级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到改革开放后,经济逐渐发展。随后进入21世纪,加入世贸组织,经济腾飞,国力不断增强。又如随着时间统一演化,会出现新环境、新问题、新人地关系等,要采用动态的眼光审视世界,接受新事物、新媒体、新产业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时代,运用动态思维,注重时间综合。

(三)增强动手操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将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化难为易,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通过模拟实验,增強学生动手,亲身实践,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考,大胆探究。如学习七年级地球相关内容时,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学具,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学习陆地和海洋知识时,动手制作卡纸,识记各个大洲大洋的面积,模拟大洲与大洋,感受海陆变迁。

三、结束语

在中学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益于学生能力提升,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汤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4-6.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