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联系实际生活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2018-01-23 16:08肖本枝危振明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实效能力

肖本枝 危振明

摘 要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回归于生活,让丰富有趣的生活走進数学学习,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使数学知识更具实用性。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情境和模拟现实情境中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实际;能力;实效

中图分类号:Q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224-01

一、把学生熟知的故事和游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学生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刚入学的小学生,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在数学课标中也有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找规律》一课时,利用学生熟知和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动画片,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兴趣,在玩乐中学到知识,我在课件中设定了羊村的“数码乐园”闯关活动,第一关是数码乐园大门,为简单的数字规律,1,2,3,4,( ),( );2,4,6,8,( ),( );1,4,7,10,( ),( );只要学生填对了( )里面的数字,这关就通过了,第二关稍加了一定难度,但配合有图示,让学生在游戏里更深入的学习,1,2,4,7,( ),( );第三关变成了混合规律,但因为是游戏的原因,学生也很快地能够举一反三,答出问题。就这样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个让学生熟知的动画片闯关游戏,就把教材主题图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究

我们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这个情境存在怎样的数学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时,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一个长方形篮球声,长28米,宽15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适当的加入了一个游戏故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和乌龟今天又要进行一场比赛。这一次要比谁跑的路程长。小兔子绕长方形花坛跑一圈,乌龟绕正方形花坛跑一圈(依次出示花坛及相关数字)。你能猜一猜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争论不休,意见各异。有的说兔子跑的路程长,有的说乌龟跑的路程长,有的还说一样长。这时教师再顺水推舟,“究竟谁猜的对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谁有好办法?”从而很自然的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样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让学生自己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探究,自行找到了这一课的重点与问题,使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

三、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数学真正用于生活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做数学、用数学”,就是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开展操作实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探索性数学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形成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安排学生跟家长到超市去参观,并以自己的人民币票样或压岁钱为例,设计“小小商店”等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模拟购物,进一步体全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之间的互换、正确付钱、找钱等。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活动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得到巩固,在“做”中学会应用,在“做”中学会创造,在“做”中得到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只有在数学教学中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时,才能使数学学习显得更为简单、直观、有趣,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情趣,真正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学好了数学,人们可以用数学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由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回归于生活,让丰富有趣的生活走进数学学习,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使数学教学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4.

作者简介:肖本枝(1959—),男,湖南省永州市人,汉族,专科,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现有职称:小学高职,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实效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