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我这样导入

2018-01-25 05:29葛增仁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玩味起承转合新旧

葛增仁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教师要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阅读储备,承前启后,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一、激活语用,提升基本素养

课标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可以将课题作为话题,激活、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导入时,我在黑板上写了“狼”字,问:狼给你的印象如何?

生:凶残、狼心狗肺、白眼狼、东坡先生和狼……

师:是的,提起狼,老师跟你们一样,没什么好印象,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或许会改变我们对它的看法。

以“狼”为话题,说“狼”字词语,谈对狼的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活跃,并由此形成对比,为学习课文做足铺垫。

汉语精妙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并让学生恰当运用,以点带面地导入语文课堂,一举两得。

二、最近发展,比对新旧联系

通读教材发现,不同阶段或同一学段,部分课文前后存在着相同或相近元素:或题材主旨相近,或表达方法相近……这些原有的相同或相近“元素”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可把其作为切入点导入,唤醒学生“似曾相识”的记忆感,使学生在新旧联系中触类旁通,逐渐增加阅读积累。

如教学《怀念母亲》导入时,上课前,我先让学生们带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请他们齐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最后一句“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作者身处异国他乡,想家了。

师:对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之情,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可见一斑。

(学生初读《怀念母亲》后,整体感知内容。)

师:同学们,第一感觉《怀念母亲》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什么异同?

把两篇课文放在一起,唤醒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学会新旧知识互相联系,进行两篇文本的阅读,事半功倍。

一个会潜心阅读的教师,会发现许多最近发展区:五年级《金色的鱼钩》在题目、结尾等方面与六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金色的脚印》等存在着“最近发展区”联系,可以比对新旧联系导入,事半功倍。如此,以“最近发展区”带动一组乃至多组,久而久之,必将达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之妙。

三、玩味标题,总体把握课文

标题或揭示文章内容,或表明作者思路,或直接点明文章主题,或有象征意义。因此玩味文章标题,也是课堂导入的一种常用方法。

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揭题读题后,学生紧扣“访”字提出了许多问题:访问哪些朋友?什么时候访问?怎么访问?我这样引导学生:如果让你来写这样一篇文章,以上这些问题,你会先写哪一个?再写哪一个?一番交流后,我追问:那么课文的顺序是否跟我们预想的一样呢?于是,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起了课文。

人们常用“起承转合”来形容文章的内在规律,而玩味标题导入,不妨也可以借鉴“起承转合”:“起”——玩味题目、把握整体、巧设悬念等,进而导入;“承、转”——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过渡,无痕的衔接等;“合”——回到题目、解决悬念、感悟写法等。这样,课堂教学将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四、科技手段,整合相关资源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语文教学要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在教学《将相和》时,我编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字演变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说说带“和”字的词语: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接着再由这些成语、俗语揭题——将相和。实践证明,适切地用多媒体来导入,整合课程资源,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导入不是一成不变的,重要是要贴近教材,把握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恰当导入,这样方能在语文教学的潭水中激起一丝涟漪,直指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玩味起承转合新旧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起承转合+思想性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玩味之秋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
玩味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