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哲学的美好遇见
——听祝禧老师执教《圆圆的世界》有感

2018-01-25 05:29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神灵哲学世界

陆 梅

如果有人告诉你要让二年级的学生接受最初的关于完满人生的哲学启蒙教育,你是不是觉得这个老师在揠苗助长?然而,当你听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接近哲学世界的时候,你会像我一样惊叹:原来哲学的启蒙可以这样有趣,这样无痕,这样引人深思……

在人间最美四月天的义乌,在全国小语名师工作室联盟的舞台上,江苏省海门市文化语言研究所的祝禧老师用《圆圆的世界》告诉我: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是离哲学最近的人。回顾祝禧老师在语言游戏中实践引导儿童进行哲学探索的过程,我觉得她是用一道道优美的曲线在儿童的心灵画下了一个完满的圆。

一、在大大的世界里找到自我

开课伊始,祝老师娓娓讲述“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个古老的故事,自然地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己听妈妈讲,妈妈听外婆讲,外婆听太外婆讲,太外婆可能听太太外婆讲,并肯定地表示自己当了爸爸妈妈后也要给孩子讲,让故事像绕口令一样接下去。在这个好似逗趣的开场中,我发现学生其实已经步入了哲学之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生命的起点是谁,自己是在扮演生命传承之链中一个节点的角色。美国哲学家李普曼认为,儿童以其强烈的好奇心和独特的方式,在成年人想不到的地方进行具有哲学特点的思考,探究着具有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概念、法则,以及关于思想、心灵、真理、知识、信念等哲学命题。祝禧老师用故事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通过追溯故事起源激发他们朦胧的自我意识,教会他们在大大的世界里找到自我。

二、在神灵的世界里找到自然

当学生发现自我之后,另一个问题来了,“我”在哪里呢?于是紧扣“世界在神灵里”这句话,祝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神灵是什么。虽然学生的发言稚嫩,甚至引人发笑,但都带有鲜明的思考痕迹。这是他们对“世界”这个概念的初次探索。法国教育部长阿尔贝·雅卡尔《睡莲的方程式》中说:“即使是最微妙的概念也可以很早就介绍给青少年,不一定非要让他们完全理解这些概念的所有细节,但目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朝这些概念指示的方向进一步探索。不是要详细地探索一个新领域,而是在这个领域里转一转,激发他们的渴望。”所以祝老师并不需要学生给出完满的、漂亮的答案,只是欣赏儿童探索世界的热情,享受挑起学生好奇心的乐趣。因为这何尝不是发现儿童世界是自然世界的一种途径?尤为称道的是,祝老师点明大家都是自然之子时,儿童脸上的表情由先前的疑惑好奇变得恍然大悟。因为想象中的神灵与现实的自然世界在儿童的心中得到完满融合,那是一种寻找到归属感的欣喜。

三、在自然的世界里找到规则

当学生沉浸在自然的、自由的世界里美美地读《蜜蜂和神灵》时,祝老师又带着学生在探索哲学之路上突兀一转:花朵、庭院、围墙、小镇、祖国、世界、神灵,这些词语一个比一个大,以阶梯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中。它把世界是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先有后、有规有则的认识形象化了。这样无痕的教育,学生自然而然接受了,并用琅琅的诵读声传达出自己对“规则”的理解。好一个润物无声的妙招。

四、在规则的世界里找到变化

哲学对世界的认识都是相对的。如果学生恪守既定规则,丝毫不敢打破常规,那么学生这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个体将被塑造成一个模子的群体。这绝不是祝老师进行规则教育的初衷,在相对的世界里,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像风、像水、像空气一样既固定存在,又总在变化。祝老师适时引入《太阳地球和月亮》《水和风还有女孩》《四季儿歌》三首小诗,开拓出新的领域。从看得见的到看不见的,从自然到宇宙,从宏观到微观,学生在寻找、验证世界中的圆,重新认识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的变数与变化。用哲学的方式认识世界对学生的启迪作用有多大,学生在问答歌的环节展示中给出了精彩的表现,不再拘泥于常见的一问一答,而是自主变通选取自问自答、众问一答、一问众答、众问众答等多种形式,很好地诠释了“变与不变”。

五、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圆满

四季是怎样转动的?转着转着谁长大了?缺了一个季节好吗?祝老师看似浅显的发问,传达的却是深刻的思索:大家在变化的世界里期冀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满、团圆”应运而生。哲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哲学问题的解决离不了文化范畴这个大圆圈。怎么寻找到文化中圆圆的世界?从饮食文化入手,月饼、元宵、圆圆的蛋糕、青团……这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蕴藏着人们对圆满的追求。文化、哲学、生活手拉手形成了一个圆圆的世界,但它们又各自有自己的世界,形成一个大圆套小圆的圆满。

六、在圆满的世界里思索缺失

祝老师心思巧妙,教学《太阳地球和月亮》时,不动声色地给出“日出日落、月缺月圆”这个铺垫,到讲述绘本故事《失落的一角》方显功效。当圆圆的世界出现缺失,该怎么办?她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寻找圆满与保留缺失的过程形象地、童趣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生命历程刚刚起航,未来会遇见圆满,更会遭遇缺失。是一直找寻还是保持现状?哪种选择更圆满?这些问题需要学生用一生去体验和感悟得与失的滋味。

教学至此,祝老师的课也画出一个圆圆的世界。学生在故事声中走进哲学的大门,在语言游戏中领略辩证认识世界的趣味,最后又在故事声中带着满足,携着疑问离开。《圆圆的世界》犹如绮丽的小诗,在小小的课堂中既能见到祝老师的匠心独运,起承转合如无缝对接,又能看到哲学启蒙理念鲜明地跳跃其中。哲学启蒙的探索与教学的节奏完美契合,让儿童哲学探索这个尚无固定定义与系统诠释的教育命题,在满眼风景的春天里相传递,绽放出一束灿烂之光,使人产生朦胧而美好的期待。

那么,这样的语言游戏课,能够达成提升儿童语文素养的目标吗?特级教师赵福楼在《谈谈语文核心素养》中解读语文学习的核心圈为三层次:语言层次;文章与文学圈子;文化和哲学层次。这与祝禧老师倡导“教有文化的语文,培养有教养的儿童”的思想不谋而合。对照《圆圆的世界》的活动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祝老师将这三层次的目标用充满情趣与快乐的游戏方式在“圆圆的”语言世界展开实施。也许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祝老师将高层次的目标定位为“受到最初的关于完满人生的哲学启蒙”。所以,这是一节真正意义上提升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

“亲近母语”论坛主持人徐冬梅曾发愿,为了让学生获得对生命、世界的美好认知,让学生的人性更加完善丰盈,要用实际行动探索哲学教育。因为“教育的作用不仅作用于人的认识和思维,更要作用于人的人格和信仰。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在世界互动中可以获得良好的心性,可以拥有人生生命的智慧。”感谢祝禧老师让我们有幸见证学生在语言的游戏中与哲学的美好遇见,更让我们期待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哲学的种子,伴随缕缕春风茁壮成长!

附祝禧老师教学设计简案:

第一板块 用古老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开启语言游戏的大门

师讲述“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古老故事。学生跟着讲述,就像画圈圈,并联系学生在班级,班级在……一直到宇宙在哪里。

第二板块 在《蜜蜂和神灵》的“圆圆的”语言世界狂欢

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蜜蜂和神灵》,从中发现语言的秘密,领会大大的自然里有万事万物的生命,享受阅读小诗的愉悦和发现语言秘密的快乐。

第三板块 在一组小诗中寻找生活世界里的“圆圆”

朗读儿歌《太阳地球和月亮》《水和风还有女孩》《四季儿歌》,继续寻找自然世界中的圆,体会人们对于圆满生活的追求。

第四板块 讲述聆听绘本故事《失落的一角》

师讲述《失落的一角》,生聆听并提问,带着问题离开:如果你丢了一角会去寻找吗?找到之后还会再丢吗?

猜你喜欢
神灵哲学世界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菱的哲学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神灵迷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