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学习的实践研究

2018-01-25 20:51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计数指南经验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查 英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数学学习需要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形象思维快速发展,并且初步尝试发展幼儿的归类、推理、逻辑判断等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对数学活动中的知识点把握的不够准确,活动过程虽然能够从幼儿兴趣入手,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但是缺乏对幼儿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在《指南》的引领下,进行数学核心经验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知识点,让教师明白“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如何教”的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

一、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内涵

核心经验是指儿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对于儿童的数学学习领域而言,核心经验就是儿童在这一年龄发展阶段中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概念和能力。

任何一个核心经验都具备:基础性、系统性、适宜性、前瞻性四个特点,它是综合了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儿童数学领域发展的年龄阶段性特点基础上的梳理,依赖于认知发展心理学和早期数学教育的已有研究,不仅能够指导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感知和学习,同时它们也足以让儿童能够为终身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打下基础。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一般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集合与模式、图形与空间、数概念与运算、比较与测量。

二、核心经验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要求

㈠认真梳理核心经验,把握“教”的方法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大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内容有哪些,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帮助幼儿有效的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等等问题,幼儿的数学学习才有可能遵循以儿童发展为本,体现幼儿在活动中主体性的有效教学。

在了解核心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核心经验中的四个方面主题,我们将大班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教师梳理每个核心经验的若干要点,儿童在每个核心经验学习中的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有效的支持和促进儿童获得该核心经验,加深教师自身对数学的理解,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如:在几何与空间的数学主题中,我们会围绕图形的核心经验学习来进行探讨。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形这一核心经验中的三个核心经验要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中的兴趣点来设计活动。大班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分一分”,大家可以看到,核心经验帮助我们在设计和梳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活动的重难点,提炼数学语言。这样就会避免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在组织和实施活动中知道该怎样提问、如何小结,使教师对科学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充满信心。在幼儿对图形核心概念了解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设计了“再大一点”,这节活动源于大班孩子喜欢的一本数学绘本,根据大班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孩子们的兴趣入手,从活动目标、材料投放、数学语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不断完善教学活动。

㈡积极参与理论研究,促进幼儿有效的“学”

核心经验具有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支撑,可以补充和丰富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认识,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数学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如何进行指导。在计数的数学主题中,我们了解核心经验的三个要点是:

1.可以通过计数来确定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

2.计数的基本原则适用于任何集合;

3.小集合的数量可以不数数就直接感知到。

了解这些要点,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幼儿学习计数的过程,遵循幼儿学习的轨迹,以便教师根据幼儿学习计数的特点设计和开展数学活动,组织和指导活动的方法具有针对性,以便更好地支持幼儿理解计数技能的发展。

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统计”,涉及到计数的基本原则这一核心经验,同时还渗透了几何与空间的核心经验。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请几位幼儿介绍自己统计图形的方法,并鼓励幼儿用数学语言大胆讲述,并对幼儿计数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通过幼儿的表达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根据幼儿的回应发现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教师的提问和小结在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帮助幼儿巩固学习数数的方法,如:先数正方体,再数球体;从上向下数,从左到右——帮助幼儿在计数活动中不断总结数数的方法,促进同伴之间的学习,提升幼儿计数的能力,为数概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核心经验对大班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

㈠提升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围绕大班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遵循幼儿数学学习的轨迹,尝试将数学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从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开展数学活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大班幼儿方位意识不断增强,大部分孩子能以自我为中心正确地区分左右,但对以客体为中心的区分左右还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引导——遵循幼儿空间方位的发展的轨迹:从上下到前后再到左右;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从近的区域范围到远的区域范围,我们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左右”,通过听口令做游戏、好朋友握握手、找朋友等活动,创设不同的情景,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反复进行以客体为中心正确辨认方位的练习。活动中,教师强调幼儿尝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加强幼儿对方的运用和理解,发展了幼儿空间方位的认知能力。

㈡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活动不应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应该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面对生活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幼儿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大班数学活动“再大一点”引导幼儿发现三角形在不断变大的过程中发现小棍数量的增加,引导孩子归纳规律,发展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导孩子观察小木棍拼成的等边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找到图形变大所需最少小木棍的规律,发现再变大一点的等边三角形所需最少的小木棍数量,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幼儿来说,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他们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并能按照规律推测,这种抽象的脑力活动有益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同时,变化的图形,还为幼儿提供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有效扩展幼儿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活动中,老师还巧妙地设计幼儿猜想增加小木棒的数量,这其实也是对孩子分析能力的培养,幼儿通过前几次的操作,可以理解每个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借助分析能力理解正三角形每次变大的数量和整体的关系,提高数学分析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关注幼儿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大班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加深教师对数学的理解,帮助教师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使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幼儿数学活动操作化、幼儿数学活动游戏化,促进幼儿在解决问题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走进数学、喜欢数学。

猜你喜欢
计数指南经验
古人计数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