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新生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2018-01-25 18:55李绮敏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一年级幼小衔接应对策略

李绮敏

【摘 要】有效的幼小衔接能促进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和谐发展。文章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小学一年级新生问题的有效策略。具体来说,为了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入细致地寻求幼小衔接的应对策略,还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恰当的教育方式,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家长要重视幼小衔接问题,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小学生;幼小衔接;应对策略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面对的不仅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效的幼小衔接能减小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使一年级的新生能根据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消除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主体与环境的失衡现象,减轻压力与心理焦虑等,让其在新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小学教师又将如何应对一年级新生的各种问题呢?综上所述,结合笔者的实践,分别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家长方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入细致地寻求幼小衔接策略

(一)了解学龄前孩子的心理特点,让他们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他们依靠具体事物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来思考,由此派生出思维的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固定性和近视性。比如,孩子们比较喜欢模仿老师的动作、语言;另外,孩子们比较善于机械记忆,如他们能熟练朗读儿歌和古诗,并流利背诵,但在内容、意义的理解和有序记诵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即理解记忆能力差。再是,他们的知觉发展不够充分,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兴趣点,就会忽略其他方面。

由上可知,我们的应对策略可以从注意学生品质、正确使用评价、注意树立榜样、加强孩子意志磨练等方面入手,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注意力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活动实践的心理基础。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新生就读一年级的时候,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在家长中推广家庭教育和谐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气氛。再是重视游戏,在高效的感性经验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在使用评价时,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顺利实现过渡。

(二)创设温馨的环境,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小学教育以课室班级为主,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学生享用的机会较少,因此,孩子们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得活泼、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些,让学生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还有和谐的心理环境。

(三)新生的非智力因素特点不容忽视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生活既紧张又向往。上课时间的改变导致他们的疲劳感加剧,同时随着觉得自己已经长大的自豪感的慢慢增加,出现了双面性,进而出现幼儿反抗期。甚至个别学生比较自我,导致新生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我们的应对策略必须给予教师和家长积极的指引,帮助他们掌握调节学生的心理,不断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及方法。从而让学生逐渐克服任性、执拗、鲁莽、犹豫和蛮横等问题,提高自身道德与能力水平,能在新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促进身心健康。

二、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恰当的教育方式,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作为一年级新生的教师,要正确把握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区别,转变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慎防教育教学上的脱节行为,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些对于确保一年级新生顺利过渡到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和生活特别重要。小学一年级新生面临着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生活内容的变化。学前教育时,很多幼儿教师像父母般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关系。小学是义务教育,不管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而教师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得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因此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压抑和生疏。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的是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面对这些变化,孩子们心理难以承受,教师们又将如何解决呢?可以这样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达成共识,定期研讨,及时交流,形成常规

随着深化教育改革,我们要多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多了解幼儿园教育,正面剖析一年级新生在活动中、学习中、师生关系中的不适应因素,确定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策略,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即从单纯的知识准备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交际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准备。同时,一年级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进一步加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受当今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影响,个别学校一年级任教老师都是从高年级下来任教一年级,或者是新入职教师,在一年级工作方面缺乏经验,这样会导致教师任教起来很困难。对此,我们的应对策略可以是多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多一些有趣的表扬、一份小礼物,课堂上动静结合,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殷切的期待和真诚祝愿。同时老师们可以多坐班,经常与孩子们聊聊天,做做游戏,及时排解孩子们的一些问题,让他们获得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再是,多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让孩子学会交往和自理,分配适当的任务,提高孩子的责任感,使其获得成就感,从而得到新的教育和发展,使幼小衔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家长要重视幼小衔接问题,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家长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重视与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这个关键期,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家长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使家长们在幼儿入学前都会产生焦虑,他们的反应过于急躁或者“画蛇添足”。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的阻力往往来自于家长。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可以结合家长学校,多开展主题讲座;再是多指导家长参与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使其更新观念。总之,要利用家庭的力量,让孩子获得双倍呵护,千方百计让幼小衔接赢得支持。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孩子热爱生活和学习

家长要为新生们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新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可为孩子开辟一个独立学习小空间,尽快让孩子热爱生活和学习。

(二)家长要调整心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并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三)提高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要提高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如孩子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孩子的作息时间、孩子的各种生活能力(自我管理、与他人交往、应付突发事件、安全意识等)、孩子的心理素质等。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孩子顺利地融入学校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年级幼小衔接应对策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看偶像养成类真人秀 如何养成“叙事文本”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