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2018-01-25 10:24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开学家长学校

逼学生改微博昵称为官博转赞评是“自黑”

近日,网友爆料河南平顶山某高校强制让学生微博把昵称统一改为“年级+专业+班级+姓名”,还要关注学校微博账号转发、评论、点赞。一位学生表示,自己的姓名显示在微博上没有一点隐私,而且个人微博昵称没有办法按照标准格式改,对此,负责人竟要求换手机号重新注册。笔者认为,社交媒体时代,各种社交平台发挥着不同的职能,对大学生来说更是“泾渭分明”。QQ负责应付学校事务,微信负责和家长周旋,微博负责“哈哈哈哈哈”,万万不可搞混。如此一改,对该校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社交灾难,如同顶着自己的学生证,在网络冲浪中裸泳。这么做既侵犯了学生的个人权益,又有泄露隐私的风险。(葛书润)

四次延期开学,这所高校责任意识去哪了

本月,长春东方职业学院因新校区未按期完工无法正常开學一事终于有了结果。在四次延期开学后,学校终于承诺将采取改造老校区部分办公用房办法,解决学生宿舍、教室等问题,确保在11月12日正式开课。一所学校动辄推迟开学日期的做法实质上是对学生权益的漠视。如今,开学日期是确定下来了,可学生们耽误了数月之久的课程又该如何弥补?对此,当地教育部门也应介入调查给学生和家长一个合理的交代。无法按时开学纵有工期延误等多方面因素,但也少不了校方和施工方的效率和责任意识淡薄,若能将开学前交付作为目标,即便无法按时完工也会未雨绸缪,不至于出现延期开学学生无学可上的尴尬局面。(嘉 木)

“哭穷”式困难学生评比与“选秀”无异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做到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透明,确保认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此意见是对当今社会一些学校在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问题的对症下药。“哭穷”式的困难学生评比频频出现,究其根源,在于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学校认定贫困生的过程中,无法全面了解申请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一些学生谎报家庭情况,学校又难以准确审核申请学生的贫困证明。另外,标准模糊,非客观因素过多影响实际评选结果。当然,还有个别学校的“懒政”心态,对于认定困难生抱有无所谓、不要紧的态度凸显。(吴 迪)

“校长陪餐制”是校餐管理的好办法

如何让学生们在学校用餐既吃得饱,又吃得健康有营养,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安徽将制定学校午餐管理办法,引入准入与退出机制,落实中小学校校长陪餐制,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校长每天和学生们一起用餐,等于把学生餐的安全与否,有没有营养等托付给了校长。一方面,校长亲自品尝后能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校长和老师们陪学生用餐,至少让供餐单位不敢胡来。更重要的是,与学生一起用餐时,可以听到学生们对食堂饭菜好差的评价,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督促供餐单位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但学校食堂的饭菜是否真正让学生和学生家长满意,不是校长陪学生用餐就能解决的,关键是学校必须真正负起应该负的责任来。

(胡建兵)

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孩子们“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玩网游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家常便饭”。网游并非天生就是洪水猛兽,其危害在于“沉迷”。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网络游戏更是特别容易让人上瘾。对于自觉性和自制力尚很差的中小学生来讲,尤其容易着迷,因此必须集合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环境。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是堵住上瘾漏洞的关键一环。要把预防的篱笆扎紧,就需要学校和家庭无缝衔接,老师不埋怨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甩锅”给老师,共同负起责任,无疑将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郑海鸥)

搞“暖心家访”不能寒了教师的心

教师家访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许多学校非常重视家访工作。但现实中一些学校布置家访工作简单化,仅仅对教师提出数量上的硬性要求,而对家访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困难缺少关注与关怀,抑制了教师家访的积极性,使得家访工作难以取得实效。家访对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关注、关怀教师在家访中的切实感受,为教师解决家访中的实际困难。反之,若学校对教师只有简单粗暴的强制要求,罔顾教师的实际困难与心理感受,那么,不仅无法保证家访实效,更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谌 涛)

掌掴女老师,如此家长太“霸道”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通报,因一位老师正在上课未能及时接听学生家长电话,遭对方掌掴,家长已被行政拘留5日。老师在上课时不能接听电话是非常合理的。作为家长,打电话向老师主动询问自己孩子学习情况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因老师正在上课未能及时接听电话,就心存不满,甚至在沟通中还动手打人,而且当着众人的面掌掴老师。这种武断的行为,既对老师是一个极大的羞辱,又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社会影响。只能说,为一点小事就掌掴老师,如此家长太缺乏教养,法制观念淡薄。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罗定坤)

同学说句“哈哈哈”就让写检讨,太荒唐

近日,江苏盐城技师学院一名学生因在群内回复学生社团干部“哈哈哈”三字,被“副社长”要求“不给一个理由”就罚交400字检讨。该校团委书记回应称,这名学生干部出发点是加强管理,但措辞生硬伤害同学,校方已对其批评教育。“平等”本该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身为学生社团干部,如果一开始就把自己摆得高人一等,发号施令、唯我是从,稍有冒犯、便加鞭挞,只能说过度敏感地认为别人“哈哈哈”就是“冒犯”,还动辄要别人检讨,这才是在冒犯大学精神。当然,有类似“官瘾”的学生仍是少数。在被要求写检讨后,那位学生回了一句“什么鬼”,就是对官僚化的同学关系的不屑。其他学生对此大加鞭挞,也是对抗校园“官本位”文化的自觉。

(与 归)

花6.8万学打坐冥想,孩子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七天成诗人,蒙眼能辨色”,通过一系列全脑开发课程,可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近日,多名浙江省乐清市的学生家长反映,乐清“脑立方”培训中心存在虚假宣传,不少家长交了6.8万元的高额培训费,结果发现课程并没有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升反降。据悉,该培训班内容就是打坐冥想,蹲马步等。之所以有些家长如此信赖,无外乎几点原因,一来防范意识太差,轻信培训中心的承诺;二来存有贪心,拉人有提成;三则盲目跟风。做家长的即使再有钱,再舍得给孩子教育上投资,也应该坚持科学合理与实事求是的原则。更何况学习本就没有捷径,信奉“七天成诗人,蒙眼能辨色”就是盲从盲信之举。一言以蔽之,孩子教育不能太急功近利。(杨玉龙)

如何让社会实践教育不再是“走过场”

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体验教育,体验的情景应该是真实的,体验的感受也应该是真切的。因此,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少一些“模拟”的、“演戏”似的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那种“走过场”式的活动,不仅达不到社会实践教育的真正目的,反而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学校组织实践教育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增强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价值认同与道德情感。不仅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动手做事,让他们在实践中动情励志,还要思考如何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不应该是“雨过地皮湿”,也不应该是“潮退之后沙滩依旧”,而是应当让学生有真切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健康成长。(陈 瑜)

猜你喜欢
开学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开学了(2)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