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高职课外体育问题与推进策略研究

2018-01-26 14:14李建陈曙全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外核心职业

李建 陈曙全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等得以实现。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体育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样肩负着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任,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体育将成为高职学生体、智、心、社会适应以及职业核心能力等发展的重要平台。

1. 课外体育活动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作用分析

体育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椐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机能提高等规律,以促进人体身体、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成长,以及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提高为目的教育活动。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教给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体格、智力和社会能力等的发展,同时使运动融入生活,成为学生最重要的课余生活方式之一。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各种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它是职业能力核心组成部分和职业能力结构中最深层次的一种行为表现或隐形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劳动者就业和岗位转换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影响深远。2007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出版的《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用)》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划分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自我学习”、“数字应用”、“解决问题”、“创新”7项能力。相关研究证明,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组织管理、人际交往与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均具有较好作用,而这些当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作为社会职业人应具有的职场通用能力即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从学校体育的功能与作用来看,体育活动的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几乎涵盖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各个方面。因此,高职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建设对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讲,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竞赛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吃苦耐劳、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等精神品质的养成。其次,体育活动为学生人际交往提供良好锻炼平台,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第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学生组织管理、自主学习与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2. 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高职课外体育相关问题分析

2.1 “工学结合”模式下体育课时被缩压,课外体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职学校体育整体质量不理想。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教育重点转向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长时间不固定的专业实训实习压缩了体育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时间。由于课堂学习时间减少,体育运动知识技能课堂学习的系统性及学习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与此同时,课外体育不受重视,课堂学习内容在课外得不到强化与提高,加上学生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场馆和师资力量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职学校体育整体质量不太理想。

2.2 高职体育改革主体方向不明,学校体育课改步伐缓慢,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建设滞后。

从近年来关于高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献来看,随着高职教育职业性方向的确立,高职学校体育内部也响起了职业性体育改革的口号,部分学者开始尝试职业性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体育学者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第一”角度对高职院校职业性体育改革又提出了质疑和批判。由此,短时间内高职学校内部出现了关于高职体育“姓职”还是“姓体”的大讨论。岂今为止,高职学校体育改革大体方向仍不明朗。同时,受制于高职体育课改理论研究的欠缺,大部分学校体育管理者对高职体育改革发展态势拿捏不准,在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方面表现谨慎,加上学校师资场地条件等的限制以及与其它多部门间协调不畅,高职学校体育改革步伐缓慢,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建设也明显落后于其它学科。

2.3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成长。

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高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性,其主要表现在体育课时不足,可供学生选择和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不多、现有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无序,课内、外体育课程模式均不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成长。首先,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系部推出,体育教师很难有机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体育课时数也由专业系部设定。大部分高职学校年均体育课时量远没有达到2014《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规定的108学时。有50%以上的学校只开设一年体育课,且各项体育课程学期平均课时未超过30学时。其次,除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个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开展以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特色体育课程以外,多数高职院校仍然以“压缩版”的体育选项课或“行政班+选修课补充”的模式进行授课。由于学期体育课时少,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以行政班形式开课,有利于班级管理,但难以照顾大部分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特长,造成部分学生课堂“吃不饱”现象,也不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和课堂质量的提高。部分学校把体育选修课作为体育课程的补充,弥补体育课时的不足,但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不多,且各项目课时较少,选修课教学同样未能满足广大学生对各项运动兴趣与特长发展的需求。第三,学生运动俱乐部、体育社团等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学生体育社团数量少,内容单一,缺乏专业指导,活动质量不高,吸引力不足,不利于学生课外锻炼与能力成长。

2.4 课外体育活动以竞技项目为主,学生参与率和竞赛水平不高,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作用不明显。

首先,从课外体育内容的调查结果来看,75%以上学校课外体育开设田径和篮球比赛,60%以上学校开设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35%学校开设了健美操、体育舞蹈,另有少部分学校开设有拔河和跳绳比赛等。课外体育活动均以常规性体育竞赛为主,缺少突出高职特色或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相关体育活动内容。 其次,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堂内容不一致,课内、外没有形成有效对接,课内所学知识技能在课外得不到有效练习与提高。第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以传统体育竞赛为主,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人数少,质量不高,二级学院课外体育活动以参加校级比赛的“竞技人才”选拔为主,现有高职课外体育模式对广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热情和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作用不大。

3. 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高职课外体育质量提升策略

3.1 坚持体育课程改革,建立课内外一体化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管理。体育课程开设要遵循体育学科学习特点和体育技能形成规律,还要尊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选择权利,同时需要考虑高职学校特色。使体育课程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运动技能水平提升,又能突出高职专业特色,还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与此同时,把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课外体育组织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弥补体育课堂学习不足。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负责不同项目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教学与管理,提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质量。通过高质量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提升,同时发展学生社会交往、团队协作、开拓创新等多项职业核心能力。

3.2 突出高职课外体育育人功能,把课外体育建设成体、智、心和社会适应以及职业核心能力成长的综合性训练平台,在高职学校体育目标中嵌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容,同时把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相关内容纳入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并研究制定相应的考核量化指标。

3.3 由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牵头,对学校课外体育制度进行顶层设计,落实各部门课外体育工作责任,把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业绩纳入相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范围。

3.4 合理计算体育教师工作量,把课外体育指导纳入体育教师学期或全年工作量计算范畴,保证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指导时间和相关待遇,提升教师课外体育指导积极性。

3.5 根椐场地师资和高职学校特点,搭建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完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学分认证体系,督促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定量的课外体育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将其设为毕业和升学的基本条件。

猜你喜欢
课外核心职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小满课外班
职业写作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爱的职业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