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产教研有机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8-01-29 05:02李克骄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赛项教研大赛

李克骄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职工大学,天津 300070)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选拔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大赛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推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双创”竞争力,促使“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职业技能大赛不但展示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也将企业的新技术,新需要提供给学校,促进了产教研的有机融合。

一、技能大赛作为产教研引领的意义

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深化,技能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产教研结合有待新的突破,天津市经济发生需要职业教育整体支撑。而技能大赛无疑是多种呈现职业教育发展状态和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载体”和“推手”之一。

但目前各学校虽然重视技能大赛,但并未将大赛与产教研进行有机的结合,大赛培训仍然是独立的体系。为了大赛而赛、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情况比较普遍。若培训只为大赛、大赛只为获奖、获奖只为荣誉,则无法达到通过技能大赛带动教学改革、无法达到有效的促进产教研相结合、无法达到通过大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利平台,甚至某些方面背离了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

因此,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加强教学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双创教育和职业教育技能为本的育人理念,探索一条产教研有机结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

二、实践与探索

通过技能大赛作为引领,着力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学历为主、理论知识老化、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实验室设备陈旧无法适应当今产业转型的需求、毕业生就难等突出问题。并在近几年的工作中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一)以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的进程

首先,我们和生产制造企业签订了产教研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学校新建和现有的教学和设备资源,力求和企业在产教研方面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

深入研读技能大赛各项规程和要求,然后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实际需求,配合企业日常生产需要和新产品研发需要,找到技能大赛和企业需求的契合点,和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积极配合。在技能大赛培训的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和企业合作开发设计新产品,改进新工艺。在此合作期间与企业共同对“纵向折叠自行车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改进,同时此作品日后也作为全国技能大赛的初赛参赛设计作品,在进入决赛后的答辩环节此产品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技能大赛培训和日常教学过程中,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去,将课堂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直接接触生产实际,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大赛选手,陪养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强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结合。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将企业工程师请到学校,用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大赛培训、教学指导,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二)以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分析归纳总结,梳理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适度调整课程的设置,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简化、提炼、转化为实操类教学项目。

技能大赛重在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方式上,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建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将技能训练融合在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着力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体系,把生产方式、岗位标准、比赛规程物化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关联。

(三)以技能大赛赛项内容为基础开发实用型教材

近年产业升级和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需要,CADCAM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各个高职院校纷纷开设“逆向建模”课程,特别是近年来的技能大赛已经将“逆向建模”环节包含其中,且在智能制造类技能大赛中占比逐年增加。但各出版社 “逆向建模”教材却寥寥数本。因此急需高质量、适合教学和大赛培训有关的“逆向建模”相关教材以供教学、培训、自学之需。

目前能见到的有关逆向建模教材,虽然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一是虽然刚刚出版但是所含技术确是比较陈旧;二是属于范范介绍不适合做专业教材;三是作为教材在体系上存在缺陷。特别不适合作为高职教材,和技能大赛培训教材。

因此我们根据大赛赛项需求和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认真研究大赛规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了有针对性的教材“逆向建模技术实用教程”,以供本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和技能大赛培训使用。教材以项目教学为主,实例突出行业特点。

为了使得教材涉及的素材符合技能大赛要求,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教材中所采用的所有素材均为从工厂收集的实物,然后在实验室进行3D扫描后获取素材数据。充分借鉴了历届技能大赛试题实例,让大赛培训更加有针对性。为了便于自学,还为课程录制了完整的视频授课教程。

(四)以技能大赛带动实验室建设

从2015年起,我们对技能大赛赛项、赛题和所涉及的产业行业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能够大量解决就业的生产制造类企业,对智能制造、3D打印、增量制造、现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高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巨大。同时工业产品智能制造类项目也是近年来技能大赛的热点赛项。据此我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拿出大量资金建立了3D智能设计实训中心,以工业产品智能制造作为技能大赛培训重点,突出CAD/CAM和产品设计中的“逆向建模”环节,然后逐渐向其他竞赛项目扩展的实验室建设方针。

实验室建设要求首先要符合技能大赛赛项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学校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实验,同时还能应用于企业合作开发设计产品。因此实验设备最主要的特点应该具备在保证先进性、实用性的基础上,还要保证足够的精度,以保证服务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日常设计,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大赛培训和教学实验。

在此原则上,从2015年5月开始筹备,直至2016年底完成了3D实验室的建设。实验设备包括工业级3D扫描仪、符合CAD/CAM高效运行的图形工作站、可完成快速成型的3D打印机等设备。建成后的实验室可以完成模具设计、逆向制造、工业产品设计样品测量、3D动漫设计、艺术品造型设计、古玩研究(非触摸实现再造)等相关实验。在满足相关技能大赛赛项集训的同时也为院校其他专业课程提供了最先进的实验条件。

(五)以技能大赛培训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

我们报名参加了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举办的高校“双创”实战演练平台《2017年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匠心·工业美”智能制造创新创意大赛。

本次大赛初赛阶段对提交的产品设计方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产品要具备实用性、创新性、标准化,同时还要求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和运动仿真。为了初赛的设计产品能达到大赛要求,我们组织学生与企业工程师一起研究比赛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和培训,经过多次对设计方案的修改整理,最终确定了“纵向折叠自行车”的设计和改进方案作为初赛参赛作品。最终通过专家评审进入决赛。随后我们针对决赛时的作品展示、现场答辩、现场实操、现场考试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学生和教师以及企业工程师夜以继日的为大赛积极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钻研精神也被充分激发出来,技能大赛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参赛选手实际动手能力的高度要求,并且大赛项目有极强的就业导向。因此我们在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拓展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次全国大赛初赛阶段的产品设计环节是需要创新思维的,在培训过程中,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从绿色出行想到共享单车,从方便出行想到折叠自行车,新奇特的创意不断涌现,好的设计方案层出不穷。学生们着手开始设计的时候,遇到之前未学习到的新知识也大多靠自学完成。赛后学生也是感慨颇多,认为参加大赛是段难以忘怀的特殊经历,大赛阶段培训所学到的知识绝对是平时上课获得知识的几倍。技能大赛也是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在这次全国大赛的决赛阶段,其中的实操环节是需要队员协作完成的。在训练过程中,开始学生都不想承担辅助的角色。但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训练,最后在决赛阶段,参赛队配合默契体现出极高的团队精神。通过大赛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六)以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围绕技能大赛,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根据新设备、新项目的要求,选派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进修,提高专业素养,达到以赛促教、教赛结合、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如果没有技能大赛,教师只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即可完成日常教学,对教学成果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无外乎就是考试。由于衡量标准过于单一,教师根本不需要对生产实际进行深入了解,也不需要具有实际的动手能力。而由此培养出的学生是无法达到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技能大赛对于教师来说,不再局限于书本的教学,在教学和大赛培训中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也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大赛培训服务。由此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特别是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双师”平台。

(七)通过组织和举办技能大赛以提高对技能大赛更深入了解

就像是对一个运动项目的了解,如果只做参赛队,不做裁判员和主办方,依然无法对这个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积极参加各个级别技能大赛的同时,我们更希望通过组织和举办技能大赛对技能大赛本身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是在校内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技能大赛,以扩大技能大赛在学校的影响力,推动技能大赛对各项教学的改革进程,检验各项改革的成效,同时也为更高级别的大赛挑选优秀选手。在领导的努力争取下,和职教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11月我校成功举办了“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职教集团‘工业产品三维智能设计’技能大赛赛项”。从赛项的设计、赛事征集,到大赛规程、赛项、赛题的制定。从参赛队赛前集训到比赛设备准备、比赛现场的安排、比赛现场的监督,这些大量而细致的工作的圆满完成使我们对技能大赛本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成果与收获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效果。

(一)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与普通高校选手同场竞技并取得优异成绩

2017年12月取得了与全国普通高校选手同场共技的机会,我们参加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举办的高校“双创”实战演练平台《2017年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凭借“纵向折叠自行车”初赛产品设计进入决赛,经过决赛阶段现场答辩、实操、试卷答题等环节,最终获得“匠心?工业美”智能制造创新创意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

(二)成立了产教研一体化研究中心

在2015年10月分别与高新科技企业天津市枚霖自行车制造有限公司,和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天津市豪柏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产教研合作协议。

企业为技能大赛培训和教学提供了大量生产制造的实际应用素材,和技术支持。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从实际中来,避免了教学内容纯理论化,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三)大赛引领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逐见成效

将日常教学与大赛技能训练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参赛能力,探索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效途径。通过竞赛训练,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人人皆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理念提升了职业院校学生自信。不仅要“专业”更要“专长”的办学宗旨让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四)实用型教材的开发和编写

在对技能大赛规程、赛事和评审标准研究基础上,开发编写了针对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以及技能大赛培训教材《逆向建模技术实用教程》。此教材即可作为大赛培训和日常教学用书,亦可供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电产品逆向设计、材料成型、医疗器械、服装设计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学习参考自学之用。

(五)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多名青年骨干教师。锻造了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完善了实验室建设

为了配合技能大赛培训和学校信息化发展需要,分别建立了先进的3D实验室和学习体验中心。在满足相关技能大赛赛项集训的同时也为院校其他专业课程提供了最先进的实验条件。

四、今后展望

职业技能大赛为产教研有机结合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提供的平台,将学校、企业、社会联系起来。加快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产教研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在实训室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通过产教研有机结合的途径,使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赛项教研大赛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在我校成功举办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荣获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团体一等奖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圆满落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亲历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
说谎大赛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