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慕课的几点思考

2018-01-29 05:02张思斯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张思斯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20)

慕课(英文简称MOOC),中文译为“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慕课使传统教育模式吸收了互联网思维、方法和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标志着教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如何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慕课的积极意义和潜在问题,切实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当前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慕课的积极意义

(一)拓宽思政课教学地域空间,有效解决思政教育话语窄化的问题

法国思想家福柯认为,话语作为基本的文化符码,统一控制着认知图式、语言和某一学科具体的知识结构。学科自然构成了话语生产的控制体系,一门学科的话语固定下来,并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语言有了明显的界限。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话语受地域空间限制,使得与外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逐渐脱离,成为象牙塔坐而论道式的话语体系,直接窄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功能和意义。然而慕课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思政教育话语窄化的问题。首先,慕课的制作在搜集大量时下的社会热点、新闻动向基础上本身就给人带来新鲜感,学生愿意对这种可视、可感、可想的新鲜素材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得到理性认知。其次,由慕课带来的课堂教学的情景模拟以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拓宽思想政治理论的思考空间,而这种理论的深入思考也是对以往的社会实践经验深加工的过程,这样做无疑在时空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使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形成更加贴近学习者的生活体验。再次,慕课教学平台的搭建强调师生在教学中平等地位,这样打破了”以教为核心”传统思政教学环境下给人们形成的思政教育话语单一、间接、抽象的刻板印象,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无疑促进思政教育话语朝着大众化、生活化进行转化。

(二)加强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发挥虚拟环境下的渗透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主要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日常的文化传统和环境情境,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教育者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两点:一是注重日常的文化传统和环境情境,二是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慕课教学平台的搭建吸纳了网络的隐蔽性、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这一虚拟的教学空间进行学习,更乐于交流互动,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思政课堂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搭建富有时代气息、学生喜爱的信息平台,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育者利用学生在慕课平台上自由发表意见,表达真实想法的契机了解学生在具体知识点上的认知不足,在慕课平台上进行适时的点播和指导,并就其涉及的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系统的讲解,这样使思政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达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思政课教学提供良好人文环境

在慕课教学平台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平等,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原则,在这种网络创造的主体平等的氛围中,受教育者更易于接受,慕课教学平台的搭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强调教育资源为人所用,以人为本意识。慕课应成为师生共用的教学工具,在慕课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了传统教学设计,活化了思政课教材的纲领性、概念性的语言表述,有利于将思政课的政治形态和理论形态向生活化、大众化转化。网络案例资源与思政理论资源的整合,在空间上促进了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理论思辨的发展空间,加强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辩护功能和规范功能。慕课在线学习平台的搭建有助于教育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任务教学模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促进学生主动性、探究性、协作性学习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样慕课搭建了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思政教师也可基于大数据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针对性教学,切实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慕课面临的挑战

(一)知识点碎片化,难成系统化,学生的理论素养难以提升

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不懈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理论认知存在先天不足,思政课更应注重提升理论素养,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在实际慕课中,往往考虑到在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认知特性,慕课制作倾向于短小、新颖、可视度强,这样就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整合,甚至会加入一些热闹肤浅的内容迎合学生低层次的需要。学生对于知识点长期碎片化的学习导致对主旨提炼和深层理解存在不足,然而学生往往对此无法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立足于学生长远的需要,其人才培养目标在短期内也无法显现出来。从短期看,慕课引入思政课学习中,新颖有趣深受学生欢迎,但从长期效果来看,学生三观的形成,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及思政课改造人、塑造人的效果并未真正发挥出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学生三观系统化的改造,需要长期营造科学严谨的教育氛围,才会最终达到学生政治思想上坚定,从而树立科学的政治信仰。

(二)思政课堂“去中心化”,弱化思政教师的主导地位

慕课带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必然趋势。同时,慕课带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增加了合作学习、互助学习课堂互动环节,这都需要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要地位;在思政课堂中,无论是何种教学改革,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准确的讲解、价值观的引导以及为学生答疑解惑都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在课堂上放任学生的思想行为,教师不能及时制止学生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就难以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准确传授并将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统一到正确的思想认识层面。同时,慕课学习对于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网络自我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思政教师没有对慕课课程学习的前期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没有对学生慕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及时反馈、没有对慕课课程论坛中学生的讨论焦点展开课堂讨论,最终明晰观点,那么慕课与思政课堂教学就难以进行有效对接,慕课之于思政课也难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教学改革引入信息技术,但不能把信息技术放上最高地位,吹捧“技术至上”把受教育者当成上帝,这样慕课的学习跟现实的互联网环境就没有任何区别,弱化了思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很容易使思政教学改革走上弯路。

(三)慕课制作对于思政教师信息化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

思政课不像一些理工类的学科既要有理论也有实际操作和演示,作为纯理论的人文学科,如果在慕课制作仅将老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制作成视频搬到网络上,学生依旧会面对网络上老师的讲授而厌烦,尤其是慕课投入到互联网这一大的环境下,要遵从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慕课对思政教师的资料材料梳理归纳能力、学生在线课程学习问题分析能力、网络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线上线下教学互动的应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引入网络元素,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就很难实现慕课开拓的初衷。慕课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还是新鲜事物,尤其是针对思政课在内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如何结合互联网传播规律选择和利用慕课资源,建立与教学相适应,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慕课课程体系,不断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思政课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学习互联网视域下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的互联网应用水平,提升思政课的教育实效。

三、未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慕课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

(一)正确的政治立场与开放思维模式

慕课的实质就是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运用到课堂的结果。慕课教学对于老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专家将其定义为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最核心因素就是能否在课堂上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就看教育者是否具备开放的思维模式。思政老师对课堂可能接纳的信息要有预知判断,对于课堂上随时涌入的未加工信息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论认知本来就需要一个过程,对理论的筛选、判断到最终选择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课堂上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反的意见,老师应适时应对,及时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又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用理论的感召力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增强开放思维模式同时,更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政课有别于其他课程,是有鲜明的政治属性的。思想观点可以互相交流,但政治立场绝不能改变。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带领人,在课堂上,不能受学生的偏激观点的错误引导,要明辨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跟各种错误的思想和倾向做斗争,坚定、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思政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到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二)便利的信息化手段与教学内容深化转化

慕课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思政课堂可借助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实现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及时查看学生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师生双边互动,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用网络技术打造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教师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困惑适时给予引导、纠正。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做到的。在利用慕课学习平台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注意强化教学内容。一些学校在思政课慕课学习平台搭建上还引入了蓝墨云、斗鱼直播等信息手段,这在对教学内容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有互联网时代所谓时尚、新潮的表述和个性化的表达,这种贴近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本没有错,但教学内容不能浅薄,要有更深的学理分析,带动学生对人生和社会深入思考,这才达到思政课堂教学效果。思政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加深理论认知,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慕课教学转换了教学形式,是对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增加学生理论分析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不能流于肤浅。因此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既要遵循慕课制作要求,进行合理的剪裁,使其短小精悍,又要深挖理论的深度,直击学生思想困惑的根源,准确解释教学知识点,切实提高学生理论认知水平。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和统一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带动教学理念的变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在被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已经成为慕课教学效果衡量的标准。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革新教育理念,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及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在思政课堂拥有极大的获得感。同时,思政课堂的政治属性不能变,树立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教育目标不能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教育目的不能变。在这样目标面前,思政课堂必须达成统一的共识,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增强学生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认同感,没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那么无论什么样的教学设计革新都失去了意义,在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目标之下,慕课引入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多设计实践教学和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展开直播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提出的观点做及时的引导、纠正。慕课制作过程中要合理的汲取网络信息资源。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