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浅析

2018-01-29 05:0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院校时代政治

赵 爽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新的变化。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不同、培养目标的不同、教育课程设置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等都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要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一、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我国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新发展、新局面。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 生源多层次化

高职院校招生生源与普通高校显著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多层次化,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时代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招生模式。

1.参加春季、秋季高考

这种招生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学生参加高考报名,符合学校分数线等要求即可进入学校就读。高职院校的分数线普遍低于普通高等院校。

2.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

主要包含两种衔接模式,一是分段式衔接模式。这种衔接模式主要指高职院校通过升学考试招收中等职业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现阶段衔接模式主要有3+2/3+3模式和4+2模式,3+2/3+3模式即完成三年中职院校学习的毕业生,通过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学习2—3年;4+2模式指的是中专后加两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分段式衔接模式学生生源的起点是中专,相对于参加春季、秋季高考的学生在文化理论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二是一体化衔接模式。主要代表为“五年一贯制”模式。这种模式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学生来源于初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自律能力。

3.自主招生考试

自主招生是高校的自主选拔方式。包括国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与高职自主招生两大类。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学校自己组织安排考试,具体考试内容由招考单位决定,学生通过笔试和面试,不用参加高考等升学考试即可入学就读。从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的多层次可以看到高等职业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性,生源质量数量的参差不齐都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乔治·桑: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我们争取幸福、获得信任、感受陶醉的能力达到顶点。接下来,疑虑与忧郁就笼罩上来,并把我们永远裹住,就好像我们的灵魂不能再满足它们的需求。或许这就是其实正在黯然隐去的命运,我们被判定要缓缓地步下曾经乘兴勇敢地攀上的高坡。

(二) 学生人文素养较低

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了解、鄙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旧观念、“普高热”、就业市场和劳动用人制度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导致优质生源数量下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与普通高校相比,文化氛围还不够浓,文化底蕴还不够深厚。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比较匮乏,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

(三) 学生心理素质较弱

新时代背景下,大众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大专,考不上一本、二本、三本的“差”生才去大专学习,用人单位也倾向于普通高校、名校毕业生。这种普遍的社会认知,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有一部分同学和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认为自己学校不好,专业不好等,得过且过,自暴自弃,整个大学都想着“混”下来,能得到毕业证就可以了,并没有真正的想学习新知识。远大理想信念也就无从谈起。

二、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一) 新时代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我国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思潮激荡,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着了改变,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了难度。

1.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互联网接收到越来越多的信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充斥着许多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危害了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及时的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的深刻变革,要求我们时刻警惕新媒体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挑战。

2.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高职学生生源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高职学生年龄普遍在13-21岁之间,较几年前相比年龄跨度增大,这个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实训课占用学生大多数的学习时间。目前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两门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两门必修课一般设置在大一的上学期、下学期分别修完,形势与政策课一般贯穿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相比与普通高校的四门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思想政治实践课等贯穿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明显存在一定的差距。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 受教者的“消化不良”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相对于普通高校,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受教者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现象。当前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大规模大批量扑面而来,应接不暇。高职院校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鉴别甄选能力普遍偏低,经常会人云亦云、随大流,缺乏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三、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

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首先要求我们要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环境。

1.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如沐春风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应注重教师结构优化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包括年龄、学历、职称、学科、专业背景、科研等多方面优化。新教师应向老教师学习理论、方法、经验,老教师向新教师学习新的理念、方法等,互相取长补短,良性互动;其他方面也要合理的进行优化。综合素质提升包括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充电”,不段的学习新的理论、理念、把握新形势,走在时代的前列。

2.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如今,“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高职院校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刷微信“朋友圈”、微博、QQ、淘宝、浏览新闻网站等社交网络平台,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阵地,且面对网络诱惑自律性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抓住并占领这一高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模式。目前有许多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忠宝推出全国首个思政类脱口秀《宝哥说》,受到学生欢迎;高校教师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与同学们进行线上互动,发现很多课上不说话的同学,反而在网络平台上都非常的活跃积极;学校建立自己的主流宣传媒介,以学生的视角和语言进行信息及时的沟通,潜移默化地思想政治教育等等。这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新媒体手段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一步全方位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

3.线上和线下教育有机结合

线上和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线上线下互补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辐射作用。线上时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和思想波动,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线下也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可以面对面的与学生交流,答疑解惑,更加的直接。

(二)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新路径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目前,各高职院校大都能清楚的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还有待加强和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同”效应,当下,高职院校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协同”新路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新的形式、类型、形态渗透到专业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等课程当中,真正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合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以充分发挥其深化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协同”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和专业课程的协同,这是高职院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新路径的关键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在学生整个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实训过程中和专业课教师联系十分紧密。有些高职学生对专业课教师“言听计从”、甚至崇拜,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必须要求专业课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发挥其优势作用。

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新路径,要保证校内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尤其专业课课程,构建“大思政”“大教育”和“大宣传”格局。

(三)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高职院校一般建校历史较短,文化氛围不够浓,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和普通院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较低,接受能力差等因素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渗透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置一些和学生密切相关又非常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观。并利用高职院校特有的教育环境进行大学精神、校园环境、寝室文化、团学文化、网络文化等教育宣传,实现高职院校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束语:新时代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手段,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院校时代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