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8-01-29 20:22张淑琴林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计划性胃管医护人员

张淑琴 林芳

非计划拔管是指患者未取得医护人员知情同意情况下将导管自行拔出,或指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导管意外脱出的事件,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外科患儿,外科常见病包括胆囊炎、胃炎、胃溃疡、胰腺炎、肠炎等 ,且临床治疗手段以手术多见[1]。患儿接受手术前留置胃管是常用的治疗手段,留置目的多为胃肠减压、鼻饲等,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会相应增加临床治疗费用,且再次置管增加患儿机体不适感受,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医疗纠纷[2]。研究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将我院外科收治的75例患儿,分析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及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75例患儿,包括男42例、女33例,年龄0.5~12.0岁,平均为(6.8±2.0)岁。纳入标准: 研究已取得所有患儿家长同意后进行;需排除危重患儿。

1.2 方法

1.2.1 原因分析 发生非计划拔管后,护士应尽快处理,进行二次置管等操作,处理完毕后与患儿家长交流,了解拔管情况,登记非计划拔管因素表。分析原因发现与下列几点有关:(1)年龄: 拔管与患儿年龄有关,年龄较小的患儿尚未形成自主意识,患儿对外界刺激敏感,无自我约束能力,且情绪不稳,住院期间,因缺乏母亲照料,导致患儿产生焦躁情绪,易发生非计划拔管。此外年龄较低的患儿对异物刺激敏感,插入胃管后对患儿造成不良刺激,出现胃管不适反应。(2)住院环境及父母陪伴: 嘈杂的住院环境会刺激患儿出现烦躁心理,且无父母陪护的患儿对临床治疗工作配合度较低,对胃管产生错误认知,未得到父母及时有效的指导,产生意外拔管情况。而有父母陪护的患儿,父母可对导管维护起到一定监督作用,陪伴下给予患儿安全感,改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3]。(3)受教育水平,患儿自身及陪护家属受教育水平均有关系,学历较高的家长,护士对其提供健康指导、解释留置胃管因素后,家长对置管行为表现理解,可掌握导管护理要点,做好日常监督工作,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而学历相对较低的家长因知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留置管道的意义,对医疗工作表示不理解,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不配合及逆反心理,家长无法早期发现非计划性拔管高危风险因素,增加其发生可能性。(4)非计划拔管中,可分为2种情况,一种为固定不当管道自行滑脱,另外一种为患儿或医护人员意外拔除,其中自行滑脱情况可通过积极预防而降低发生率,发生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固定工作不到位、患儿发热、皮肤出汗,导致导管固定胶布松动、患儿如存在长时间哭闹、翻身及活动时未固定好导管,极易引发导管自行滑脱。此外当导管内容物引流较多、患儿出现咳嗽、打喷嚏等较大幅度的动作时,可能导致胃管意外脱出。(5)时间因素: 科室夜间值班时护理人员相对较少,患儿处于睡眠状态,家长无法做到整夜观察患儿体位情况,家长警惕性相对下降,增加非计划性脱管风险。且部分家长无法理解护士约束患儿肢体行为,对患儿保护意识较强,且留置导管时间较长的患儿,其发生非计划拔管率高于留置导管时间短的患儿[4]。

1.2.2 护理对策 通过对75例患儿中发生非计划拔管的22例患儿进行原因分析后,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首先重点做好导管固定工作,护士应改良胶布固定方法,可采用3M胶布,根据患儿管道固定部位裁剪适宜大小的胶布,取适宜长度后粘贴在患儿鼻翼或面部,采用交叉固定法,分别从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固定胃管,固定好后再取胶布以“Ψ”法固定。将负压吸引器用别针固定在枕头处[5]。(2)护士应与患儿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入院时根据患儿年龄段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取得患儿信任,重点为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进展、疾病相关知识、留置胃管目的等。发放宣传手册,采用耐心诚恳的态度为家长解释采取肢体约束的意义,向其解释约束肢体可保护导管,降低拔管率,护士使用小手套保护患儿肢体,避免拔除导管[6]。(3)护士重视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要求家长熟悉并掌握导管护理维护操作要点,行置管操作前护士应为患儿及家长进行知识宣教工作,采取集中授课方法,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加护患交流。列举其他同类型疾病患儿留置胃管经验,加深家长对胃管置管意义的理解程度,取得家长支持与配合,不断安抚患儿不良情绪,增加家长陪护时间。此外护士应向家长强调非计划拔管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向家长强调日常护理工作中重点观察事项,如告知患儿翻身时导管保护措施、家长应协助患儿翻身,且保持轻柔缓慢的动作,避免过度压迫胃管,引起堵塞情况,避免牵拉胃管,预防导管意外脱出。(4)科室应合理安排夜间值班人员,保持3人/班次,夜班护士应秉持高度责任心,加强夜间巡视,重点查看留置胃管的患儿,及时叫醒患儿家长,加强看管力度,多与患儿家长保持交流,强调可能导致非计划拔管的风险因素,要求其重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7]。日常巡视过程中护士应保持耐心仔细的服务态度,及时发现胶布松动表现,更换新的胶布,妥善固定处理,对于严重不耐受导管、符合拔管指征的患儿应早期拔管处理,避免加重损伤。(5)加强心理干预: 护士对患儿取得的进步均应及时口头表扬,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及时告知家长治疗进展,反复沟通[8],改善不良情绪。

2 结果

75例患儿中,非计划拔管患儿为22例,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9.33%,计划拔管患儿为53例,计划拔管发生率为70.67%,留置胃管过程中无脱管、感染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非计划拔管是一种意外拔管类型,实质指非医护人员计划内的拔管现象,文章研究对象均为儿童,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则相应增加置管次数,提高治疗成本,易引发护患纠纷事件,降低临床护理质量。因此临床在进行科室管理过程中应重点针对非计划拔管制定防范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可从3个方面开展,包括医护人员、管理、患者等方面;如重视对儿科医护人员加强导管维护相关知识教育,规范科室置管、导管固定、拔管等操作流程;护士应掌握拔管时机,及时遵医嘱拔管。此外为不配合的患儿应在征得家长同意后采取适当约束措施,同时为家长加强健康宣教;科室合理分配人力自愿,为住院患儿提供置管后全程风险评估,预防非计划拔管发生,建立管理小组。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外科非计划拔管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与年龄、导管耐受程度、心理、住院环境、时间、父母陪护、导管固定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非计划拔管情况发生。

[1] 黄朝梅,何力,邵巧仪.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改善早产儿喂养的观察 [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7):776-778.

[2] 张玉蓉. 肠内营养管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2017,15(11):1308-1310.

[3] 黄惜华,李惠怡,赵雪婷,等.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Ghrelin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6):2125-2129.

[4] 陶玲,董红梅,任爱玲,等. 新生儿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在防止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2):143-144.

[5] 郑炳坤,刘丽君,程秀永,等. 早产儿胃食管反流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85-788.

[6] 郑继红. 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4):8643.

[7] 朱洪琪,李欣. 小儿外科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75-76,79.

[8] 肖珊,王平,聂晓琴. 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18):100-102.

猜你喜欢
计划性胃管医护人员
外科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具应用的研究现状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