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肺炎sTREM-1、IL-17、PCT和P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8-01-30 05:46赵纪维琚国文白丽梅
浙江实用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病原体儿科标志物

赵纪维,琚国文,白丽梅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浙江 嘉兴314000)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儿童重症肺炎(PSP)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复杂,并发症多。WHO数据显示,每年儿童肺炎超过1.5亿,其中7%~13%为PSP,位于 5岁以下儿童死因之首[1-2]。现有研究指出,除外感染因素,机体过度免疫反应在PSP发病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因此,明确PSP患儿的免疫平衡变化对于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是新近发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可表达于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免疫细胞表面,但目前鲜有关于sTREM-1及其他相关炎症因子的研究[4]。本研究通过检测PSP患儿sTREM-1、降钙素原(PCT)、白介素 17(IL-17)、前白蛋白(PA)水平变化,探讨其对PSP早期诊治的临床指导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6例PSP患儿为PSP组。入组标准:(1)均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PSP的诊断标准[5],即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基础上存在以下任何一项,拒食或脱水征、意识障碍、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婴儿>70次/min、1周岁及以上的儿童>50次/min)、发绀、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提示多肺叶受累或病变浸润范围≥2/3的肺野、伴胸腔积液、脉搏血氧饱和度≤92%、存在肺外并发症;(2)年龄<14 岁;(3)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川崎病、严重肝肾疾病、免疫性疾病及合并其他系统感染性疾病等。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儿保科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均除外慢性疾病及近1个月内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史者。PSP组:男30例,女 26 例;年龄 2~14 岁,平均(4.8±1.7)岁;对照组:男 25 例,女 25 例;年龄 3~14 岁,平均(4.7±1.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生物标志物检测 PSP组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抽取空腹静脉血3mL,注入含有10%EDTA的无菌试管中,充分摇匀,3000r/min离心10分钟,留取上层血浆,-80°C冻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sTREM-1、IL-17、PCT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测定过程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PA水平,试剂盒购自芬兰ESPOO公司,仪器为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病原体检测 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采用一次性吸痰管采集痰液标本,即刻送检。病毒检测:将标本制成悬液,低速离心10分钟,收集细胞制成涂片,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按相关阳性标准判断。细菌检测:将标本制成悬液,接种于各种常见培养基培养。支原体检测:采用ELISA间接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浓度,IgM>13U/mL为阳性。

1.3疗效标准 PSP组均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6]进行规范化治疗。疗效评价标准[7]为显效:治疗3天后发热、呼吸困难、紫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1周后肺部X线显示病灶基本吸收;有效: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1周后肺部X线显示病灶有所吸收;无效: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1周后肺部X线显示病灶无吸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本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组间生物标志物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SP组sTREM-1、IL-17、PCT水平明显升高,P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间生物标志物比较(±s)

表1 两组间生物标志物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A(mg/L)对照组 50 21.61±3.69 73.12±14.22 0.31±0.13 171.38±22.38 PSP 组 56 68.23±8.16*143.38±31.23*2.27±0.44*132.16±17.17*组别 n sTREM-1(pg/mL)IL-17(pg/mL)PCT(ng/mL)

2.2不同疗效间生物标志物比较 治疗后,PSP组显效患儿血清sTREM-1、IL-17和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效的递减,sTREM-1、IL-17、PCT 水平明显升高(P<0.05);显效者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较有效、无效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无效患儿间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PSP组不同疗效间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2 PSP组不同疗效间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s)

与显效比较▲P<0.05;与有效比较△P<0.05

疗效 n sTREM-1(pg/mL) IL-17(pg/mL) PCT(ng/mL) PA(mg/L)显效 31 23.25±4.63 76.12±19.15 0.37±0.20 165.47±32.09有效 20 39.11±6.14▲ 91.38±21.29▲ 1.06±0.47▲ 140.18±37.23▲无效 5 73.18±11.12▲△ 155.12±43.09▲△ 2.36±0.62▲△ 125.29±31.26▲

表3 PSP患儿不同病原体间生物标志物比较(±s)

表3 PSP患儿不同病原体间生物标志物比较(±s)

与细菌感染比较*P<0.05

病原体 n sTREM-1(pg/mL)IL-17(pg/mL)PCT(ng/mL)PA(mg/L)细菌病毒31 13 76.81±11.86 63.29±13.62*144.07±32.31 136.10±28.56 2.48±0.45 1.99±0.34*135.51±18.38 131.37±16.23支原体 12 61.02±12.21*135.10±30.98 2.01±0.33*130.31±17.46

2.3不同致病病原体间生物标志物比较 细菌感染PSP患儿sTREM-1、PCT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支原体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病毒、支原体感染患儿sTREM-1、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病原体感染PSP患儿IL-17、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PSP通常为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除外致病菌毒力作用,感染后机体防御机制的过度激活、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导致肺组织局部的炎症进一步失控,进展为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8]。因此,及时对PSP进行针对性的诊断,控制病情,阻止进展过程,可以帮助患儿获得较好预后。目前,早期的病因诊断仍无法解决,临床上多以经验性治疗以及对症治疗为主,以上治疗虽能快速控制感染,但免疫失衡未能及时解决,尚有病情反复、迁延的可能[9]。因此,早期明确机体免疫失衡情况、确诊致病病原体,掌握PSP发病特点,对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常用PCT、IL-17水平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及严重性判断。PA主要由肝脏合成,半衰期约12小时,在脓毒血症所致肝功能不全的早期即出现明显变化,被视为脓毒血症的敏感指标[10]。PA属于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非特异性宿主防御作用,因清除感染过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而大量被消耗,故在急性时相反应过程中,其水平迅速降低,且在细菌感染疾病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11]。sTREM-1是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在脂多糖(LPS)所致的内毒素血症中具有显著的炎症放大作用[12],在细菌、真菌的刺激下血清sTREM-1含量明显升高,已成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同时对疾病预后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果显示,PSP患儿血清 sTREM-1、IL-17、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水平则明显降低 (P<0.05),且随着治疗好转,各指标水平呈现和病情平行的动态变化,表明上述四种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可有效反映病情并有助于判断临床疗效,可辅助判断炎症免疫反应水平。

成人细菌感染常规借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水平及PCT进行判断。对于5岁以下的患儿,其免疫功能尚未完善,上述标志物存在一定较大范围的生理波动,无法满足临床判断需要。尤其在患儿严重感染并发免疫低下、肝功能衰竭时,上述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3]。王晓颖等[14]认为,与病毒或无感染者相比,细菌或真菌性肺炎的患儿,血清sTREM-1呈高水平表达,且推测该现象系sTREM-1仅在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表面高度表达所致。与病毒感染不同,细菌或真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激活,sTREM-1水平相应增高。本文发现,细菌感染PSP患儿的sTREM-1、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支原体感染者(P<0.05),与上述文献结论较为一致,进一步认为,sTREM-1可辅助上述指标对患儿致病病原体作出诊断。

综上所述,PSP患儿血清 sTREM-1、IL-17、PCT水平明显升高,PA水平明显降低,且上述生物标志物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血清sTREM-1、IL-17、PCT及PA水平可反映PSP严重程度,并可作为PSP感染病原体判断的相关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1] 张建华,李艳华.儿童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7(13):5715

[2] Black RE,Cousens S,Johnson HL,et al.Global,regional and national causes of child mortality in 2008:a systematic analysis.Lancet,2010,375(32):1969

[3] Choi SH,Hong SB,Ko GB,et al.Vir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requiring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American Journal ofRespiratoryand CriticalCare Medicine,2012, 186(4):325

[4] Adly AA,Ismail EA,Andrawes NG,et al.Circulating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ed on myeloid cells-1 (sTREM-1)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 in neonatal sepsis.Cytokine,2014,65(2):184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下).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1):856

[7] 景焕清.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3,5(6):131

[8] Bradley JS,Byington CL,Shah SS,et al.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3 months of ag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Clin Infect Dis,2011,53(12):25

[9] Levine OS,O'Brien KL,Deloria-Knoll M,et al.The Pneumonia Etiology Research for Child Health Project:a 21st century childhood pneumonia etiology study.Clin InfectDis,2012,54(Suppl 2):S93

[10] 游勇,许昌成.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3):411

[11]杨青茹,武焱旻,张敬浩,等.老年重症肺炎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与预后.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194

[12]Palazzo SJ,Simpson TA,Simmons JM,et al.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sTREM-1) as a diagnostic marker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Respir Care, 2012, 57(12):2052

[13]Enarson PM,Gie RP,Mwansambo CC,et al.Potentially Modifia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Routinely Managed in District Hospitals in Malawi.PLoS One,2015,10(8):e0133365

[14]王晓颖,李莉,李尔珍,等.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对3个月龄以下婴儿细菌感染诊断价值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6):424

猜你喜欢
病原体儿科标志物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