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体会

2018-01-30 04:41黄生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脑溢血脑神经残疾

黄生耀

脑溢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发病原因是因血压骤然增高造成大脑微血管破裂, 引发脑内出血。出血灶因血液将对脑组织形成压迫, 极易造成病灶部位水肿, 加重病情引起脑疝、脑移位等[1]。突发脑溢血发病急, 病情猛烈、致死率极高, 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突发脑溢血的救治成功率, 优化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突发脑溢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方法与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突发脑溢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者的救治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 年龄最小42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56.6±6.1)岁, CT脑部扫描出血灶显示:15例基底节区出血, 5例丘脑出血, 4例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 2例脑室出血, 1例小脑出血。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 年龄最小40岁, 最大72岁, 平均年龄(57.2±4.9)岁, CT脑部扫描出血灶显示:17例基底节区出血,6例丘脑出血, 5例脑出血, 3例脑干出血, 2例脑室出血, 1例小脑出血。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灶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行急诊内科救治, CT扫描与救治同步实施,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指标, 包括血压、呼吸、瞳孔、心率与CT检查结果, 对患者昏迷程度进行评估, 初步判定患者脑血管发病类型, 出现恶心呕吐情况要考虑有无颅内高压;入院后要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 卧床休息, 急性期尽量避免移动, 及时将患者紧身衣物解除, 平躺在病床上, 将头偏向一侧, 将口腔中的分泌物与呕吐物及时清理, 行吸痰处理,防止出现窒息, 并机械给氧。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 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置, 对体温>38℃患者实施降温处理;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降压药治疗;对合并患有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给予亚硝酸戊酯和及时给氧;意识不清患者, 因出血灶规模大且伴有水肿要及时给予甘露醇脱水, 每间隔6 h注射1次。在抢救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1.2.2 对照组 患者行常规流程神经内科救治, 先送至CT检查, 在医护人员组好准备后对患者进行救治, 给予吸氧、常规降颅压、脑血管疾病药物滴注治疗等, 患者入院观察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2], 满分为5分, 得分越高表示预后越好, 其中恢复良好, 恢复学习与生活记5分;轻度残疾,无法正常学习工作记4分;重度残疾, 无法独立生活记3分;植物生存, 和外界无互动记2分;死亡, 记1分。总有效率=(轻度残疾+恢复良好)/总例数×100%。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包括言语、凝视功能、意识程度、面瘫、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 满分45分, 其中评分0分为正常 , 1~15 分为轻度 , 16~30 分为中度 , 31~45 分为重度[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观察组 34 70.5±10.6a 22±6a 28.2±7.5a对照组 30 80.2±18.9 28±6 38.3±8.2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恢复良好15例, 轻度残疾16例, 重度残疾2例, 植物生存1例, 死亡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恢复良好8例, 轻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5例, 植物生存2例, 死亡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脑溢血是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 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脑溢血临床致死率高达10%~20%[4-7]。脑溢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等。临床上抢救脑溢血患者需要结合其脑部CT检查结果, 确定具体的发病原因, 综合考虑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进而提高救治成功率[8-10]。

患者脑组织受损程度通过意识障碍程度表现出来, 所以在急救时要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密切地观察, 可以通过观察角膜反射情况、眶上神经反应等掌握患者意识, 另外, 呼吸状况与瞳孔变化也是脑出血病情的外在表现, 当双眼瞳孔缩小时初步断定为脑干出血, 若瞳孔散大则为晚期脑疝或者是临终表现;当患者血压升高则预示着颅内压增高;当患者有呼吸不规则或者呼吸停止, 同时有头痛与呕吐症状, 则可初步判定为脑疝。上述外部表现均为医生判断病情, 制定并实施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接受急诊内科迅速救治的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救效果更为理想,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0.0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死亡率更低, 恢复预后更好, 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8.2±7.5)分, 比对照组更低, 这说明实施急诊内科救治能够有效改善疾病的影响, 提升预后。

综上所述, 对突发脑溢血患者行急诊内科救治, 救治成功率高, 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1] 陈堃.突发脑溢血患者急诊内科治疗的方法分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1):110-111.

[2] 马红旗.浅析突发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中外医疗, 2013, 32(8):21-22.

[3] 陈金安.评价突发性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效果.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1):126-128.

[4] 刘均荣.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急救治疗.中国实用医药,2015, 10(19):195-196.

[5] 沈明东.突发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效果分析.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6):229.

[6] 李江.浅析突发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今日健康,2015(3):51.

[7] 彭亚玲.突发脑溢血应用急诊内科治疗的方法研究.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6):81-82.

[8] 石楚才.脑溢血患者急救诊治特点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4):863.

[9] 石春梅.浅析突发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5):65.

[10] 许霞.突发脑溢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治疗分析.医药前沿,2017, 7(15):78-79.

猜你喜欢
脑溢血脑神经残疾
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大黄治疗脑溢血的作用机制初探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脑溢血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基于HTML5的脑溢血康复护理软件设计
脑溢血后如何急救
篮球运动员运动与脑神经相关性研究
经颅直流电配合语言训练对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分析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