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18-01-30 04:41李景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心电图

李景隆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猝死率高、预后差、并发症多等特点,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症状通常为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持久胸骨剧烈疼痛等,患者的心电图检测则显示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 有效恢复心肌再灌注,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3]。但是在进行介入治疗时, 容易发生支架内血栓, 严重影响介入治疗的疗效。针对此情况, 本院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运用了替罗非班, 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研究,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3例。观察组患者男29例(54.72%), 女24例(45.28%);年龄最小58岁, 最大79岁,平均年龄(65.84±7.33)岁。观察组患者男29例(54.72%),女24例(45.28%);年龄最小69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66.52±7.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做好常规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 服用250 mg的氯吡格雷片和300 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术中给予患者注射8000 U的低分子肝素,术后再注射4000 U的低分子肝素[4]。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释放好手术支架后, 给予患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 剂量为10 μg/kg, 以0.15 μg/(kg·min)的速度维持注射 , 维持注射时间为 24~36 h[5,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 d ST段改变情况及术后梗死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1级、2级、3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7 d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有42例(79.25%)术后7 d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 对照组患者中有32例(60.38%)术后7 d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梗死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有94.34%为IRA血流TIMI3级, 对照组患者术后有81.13%为IRA血流TIMI3级,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梗死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内的不良心脏事件有2例(3.77%), 对照组患者术后30 d内的不良心脏事件有8例(15.09%);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心脏事件比较(n,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 有效的恢复心肌的再灌注,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7]。但是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 容易损伤患者的血管内膜, 也就造成了血小板的聚集, 导致患者发生血栓, 严重影响着介入治疗的疗效[8]。因此,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中, 有效的控制血栓极为重要。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受体阻滞剂, 能够有效的对血小板膜的糖蛋白起到强效的阻滞作用, 阻断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受体和相关复合物的结合, 从而抑制血小板生成[9]。替罗非班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收缩状状态、炎症程度,促进患者梗死血管的复流[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有42例(79.25%)术后7 d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 对照组患者中有32例(60.38%)术后7 d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有94.34%为IRA血流TIMI3级,对照组患者术后有81.13%为IRA血流TIMI3级,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内的不良心脏事件有2例(3.77%), 对照组患者术后30 d内的不良心脏事件有8例(15.09%);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运用替罗非班,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梗死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 减少患者术后的心脏事件发生率, 其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1] 杨明.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12):153.

[2] 罗长军, 张敬, 冯红兵.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4):108-110.

[3] 许研, 李金秀.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介入治疗中价值.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3):306-308.

[4] 王蕊, 陈步星.高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6(1):27-30.

[5] 刘巧燕.阿托伐他汀与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10):98.

[6] 蔡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 15(54):79-80.

[7] 游翠芳, 罗瑞英.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持续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8):986-988.

[8] 李柏华, 莫云秋, 王铁华, 等.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海南医学,2015, 26(21):3239-3245.

[9] 叶海波.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5):155-156.

[10] 楚艳贞.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3):173-174.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心电图
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