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评价

2018-01-30 04:41赵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热毒病毒性消失

赵群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小儿时期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咽痛、发热等, 在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病, 相关调查显示[1], 有90%以上的患儿, 均是因病毒性病原体所引起的, 且具有传染性, 可引发其他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 将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 也对患儿日后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繁多, 疗效也因人而异, 本次研究本院选取了90例患儿, 随机分组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7日~2016年3月8日收治的90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患儿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对研究药物过敏者以及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8例;年龄最高13.0岁, 最低0.7岁, 平均年龄(6.31±2.54)岁;病程最长4 d, 最短1 d, 平均病程(2.3±0.1)d。观察组中男28例, 女17例;年龄最高14.0岁, 最低0.6岁, 平均年龄(6.27±2.63)岁;病程最长5 d, 最短1 d, 平均病程(2.2±0.3)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50217)进行治疗, 剂量:<5岁,每次0.6 ml/kg;5~10岁, 10 ml/次;11~14岁, 15 ml/次。将热毒宁加入到10% 100~200 ml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19993827]进行治疗, 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剂量, 每天10~15 ml/kg, 将其加入到100~2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咽部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治疗后24 h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为显效;治疗后24~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为有效;治疗48 h后, 体温、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任何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咽部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63±0.81)、(2.38±0.86)、(2.73±1.36)、(2.63±0.67)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2.94±0.36)、(3.41±0.32)、(3.64±0.87)、(3.29±0.2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鼻塞消失时间 咽部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 45 1.63±0.81a 2.38±0.86a 2.73±1.36a 2.63±0.67a对照组 45 2.94±0.36 3.41±0.32 3.64±0.87 3.29±0.28 t 9.9140 7.5299 3.7811 6.0971 P 0.0001 0.0001 0.0003 0.0001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1例肠胃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出现5例肠胃不适, 1例白细胞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726,P=0.0491<0.05)。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通常是因病毒感染所致, 主要病毒有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等,患者通常以鼻咽炎为主要临床症状, 其次症状为中耳炎、扁桃体炎等, 并且病毒还会导致患者体温升高、发热, 从而引发鼻塞、咳嗽、咽喉肿痛以及全身无力等症状。由于部分患者年龄过小, 抵抗能力较低, 发病时症状较为严重, 住院率十分高, 如不及时治疗, 将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 也会直接影响患者家庭的总体生活质量[2]。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由于患儿年龄过小, 通常是采用单药, 以减少药物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反应。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 当药物进入患儿细胞内后, 能竞争性抑制病毒RNA多聚酶、鸟苷酸转移酶以及肌苷单磷酸脱氢酶, 从而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且利巴韦林还能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但由于该药具有细胞毒性, 在治疗后会有部分患儿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现象, 长期使用会导致部分病毒出现耐药性[3]。热毒宁注射液是我国二类新药, 其主要成分为青蒿、金银花以及栀子这三味药材, 通过现代机制进行工艺提取, 具有退热、抗感染以及抗病毒等作用。有相关研究机构对该药进行了分析, 金银花为臣药, 起到清热解毒之功效, 并对青蒿具有促使的作用,使其更好发挥退热之功效, 栀子为佐药, 能够强化金银花的抗感染、解毒之功效, 诸药合用, 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4-9]。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咽部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63±0.81)、(2.38±0.86)、(2.73±1.36)、(2.63±0.67)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2.94±0.36)、(3.41±0.32)、(3.64±0.87)、(3.29±0.2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肠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出现5例肠胃不适,1例白细胞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726, P=0.0491<0.05)。这也与高佩琦[10]研究得到的结论相仿。

综上所述,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1] 邓佳, 宋香清.2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比及社会效益评价.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37(7):762-766.

[2] 张帆.利巴韦林与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吉林中医药, 2017, 37(7):670-673.

[3] 葛雯, 李海波, 于洋, 等.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草药, 2017, 48(5):1027-1036.

[4] 杨健捷, 叶雨华, 元焯成, 等.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44(11):84-86.

[5] 庄桃.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2):110-111.

[6] 王亚辉, 孙玉坤, 唐哲.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24-27.

[7] 余超.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5(12):1610-1612.

[8] 赛丽娜.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中国农村卫生, 2017, 8(16):98-99.

[9] 丁春杰, 曹甦.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16(61):195.

[10] 高佩琦.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8):1482-1485.

猜你喜欢
热毒病毒性消失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热毒宁合阿齐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临床观察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