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2018-01-30 04:41冯柳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丁三醇出血量剖宫产

冯柳欢

产后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科并发症, 严重时也会导致产妇死亡, 在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产后出血居于首位。因此, 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与产后出血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1],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孕妇产后出血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本院选取50例行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中25例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产后出血防治, 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双胎者与前置胎盘者各1例, 所有产妇均具有剖宫产适应证, 采用剖宫产作为临床分娩方式, 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5例, 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5.32±3.72)岁, 平均孕周(36.12±2.34)周, 平均孕次(1.42±1.21)次;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7.16±3.07)岁, 平均孕周(36.41±2.73)周, 平均孕次(1.62±1.52)次。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平均孕次、平均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剖宫产术进行生产, 在子宫下段作一横切口, 将子宫下段打开后, 将羊水吸尽;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 给予宫缩素40 U, 分别采用宫体注射与静脉滴注方式给予, 给予量为20 U/次, 若患者宫缩状况不佳时,可应用20~50 U的宫缩素持续宫缩治疗;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在宫体内注射20 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以及20 U宫缩素进行静脉滴注, 若产妇的宫缩效果不佳, 则需间隔15 min后给予产妇持续给药治疗, 给药药物与剂量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250 μg。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计算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 采用容积法、面积法、称重法三种方法对产妇行剖宫产术后2 h与24 h出血量计算。容积法是将术中羊水吸入瓶内对羊水量进行测量;面积法是应用止血纱布的血湿面积对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进行计算, 10 cm×10 cm的血湿面积计作产妇产后出血量[2];称重法是术后放置产垫, 以1.05 g为1 ml出血量为计算标准对产妇出血量进行计算。同时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术后2 h出血量以及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对比( ±s, ml)

表1 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对比( ±s, ml)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2 h出血量 24 h出血量对照组 25 321.42±45.74 445.23±71.23观察组 25 223.45±43.21a 289.32±70.34a t 7.7850 7.7872 P<0.05 <0.05

2.2 两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后的出血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出血2例, 出血率为8%;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出血10例, 出血率为40%;观察组行剖宫产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5, P<0.05)。观察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出现恶心、胸闷、潮红者各1例,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出现恶心、胸闷、呕吐者各1例, 一般性血压升高、发热、寒战者各2例, 潮红者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7143, 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 而且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 与产妇抢救成功以及产妇预后效果的提升均具有直接关联[3]。当产妇在产前检查时存在羊水过多、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双胎妊娠等合并症时, 就提示产妇在分娩产出后存在出血倾向, 因此, 根据产妇产期的出血倾向表现[4], 在产妇分娩过程及娩出后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 可使产后出血率有效降低, 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功效。经临床研究提示[5],多数的产后出血患者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 因此, 在临床预防治疗中对产妇子宫收缩能力的促进加强是产后出血防治的关键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常应用宫缩素, 促进产妇子宫收缩, 但是在注射宫缩素后, 胎盘内的宫缩素酶会短时间内快速清除体内的宫缩素, 宫缩素的使用半衰期只有4 min, 同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宫缩素仅能对子宫上段的收缩能力进一步促进, 对出血量具有降低作用[6], 但是若患者应用宫缩素达到体位点饱和后, 再增加注射剂量, 宫缩效果也不会得到提升, 同时若宫缩素的应用剂量过大, 也会诱发患者出现水中毒。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仅对妊娠子宫平滑肌具有收缩促进作用, 同时对于胎盘附着部位也具有极佳的止血效果, 同时半衰期较长, 宫缩的收缩作用较为持久[7-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的术后2 h出血量以及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率8%低于对照组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行剖宫产术后产妇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与预防, 对于产妇的出血症状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 可有效促进产妇宫缩, 对于出血部位也具有较佳的止血效果, 值得在产后出血的临床防治中推广应用。

[1] 黄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12):811-814.

[2] 郑疆, 陆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1):48-50.

[3] 包智慧, 龚晓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17(2):243-245.

[4] 赵淑慧, 杨彩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医学综述, 2014, 20(14):2664-2665.

[5] 罗书, 关红琼.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山东医药, 2017, 57(13):60-62.

[6] 朱俊芹, 刁美霞, 李小英.氨甲环酸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剖宫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及对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影响.中国医药, 2015, 10(10):1521-1523.

[7] 贾惠琴.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2, 33(5):696-697.

[8] 黄小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54例.中国药业, 2012, 21(11):108-109.

[9] 杨国庆, 於利刚.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的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2):52-53.

[10] 赵金娟, 刘荃, 宋晓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安徽医药, 2012, 16(8):1144-1145.

猜你喜欢
丁三醇出血量剖宫产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