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2018-01-30 04:41肖东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压痛风湿性关节炎关节

肖东伟

风湿性关节炎为常见的慢性或者急性结缔组织炎症, 患者多表现为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和疼痛, 多是因急性发热与关节疼痛所引起。诸多研究者认为风湿性关节炎与遗传、免疫、感染及内分泌有关[1-3], 本病的病理特点主要为关节腔滑膜炎症、形成肉芽肿、软骨与骨组织破坏和细胞增殖导致关节间隙消失变僵直, 甚至丧失功能。当前有诸多的研究证实, 采用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4-7]。基于此, 本次研究纳入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78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探讨了中药附桂骨痛颗粒的治疗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78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游走性与多发性大关节疼痛, 同时有结节、红斑或者红肿痛, 部分患者可能仅感受到关节僵硬、酸困与疼痛;经实验室检查为血沉增快或者风湿3项阳性;采用X线检查并无骨质损害。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签署知情通知书。排除过敏体质者, 精神疾病者, 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 合并严重心、肾、肝重要脏器异常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9例。对照组男16例, 女23例 , 年龄 19~80岁 , 平均年龄 (50.20±10.46)岁 ,病程9个月~20年, 平均病程(6.5±4.5)年;实验组男18例,女 21例 , 年龄20~80岁 , 平均年龄 (49.60±10.10)岁 , 病程10个月~19年, 平均病程(6.8±4.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洛索洛芬钠口服,60 mg/次, 3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附桂骨痛颗粒口服, 5 g/次, 3次/d, 饭后服用。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关节疼痛指数为疼痛程度评分×关节数, 无痛为0分, 轻度疼痛为1分, 中度疼痛为2分, 疼痛无法忍受为3分;关节肿胀指数为关节肿胀评分×关节数,无肿胀为0分, 轻度肿胀隆起为1分, 中度肿胀周围有凹陷为2分, 重度肿胀骨突为3分;压痛指数为压痛程度评分×关节数, 无痛为 0分, 压痛为1分, 压痛且表情痛苦为2分,拒绝按压为3分[3]。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与无效3级, 患者症状都消失, 并且实验室指标抗O正常, 判定为治愈;患者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 实验室检查变化明显, 恢复工作能力, 判定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愈20例, 有效1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87%, 对照组治愈15例, 有效15例,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6.92%,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比较( ±s)

表1 两组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关节疼痛指数 关节肿胀指数 关节压痛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9 11.2±3.6 7.5±1.9a 9.2±2.6 6.0±1.4a 8.7±1.7 6.1±1.2a实验组 39 11.3±3.4 5.1±1.6ab 9.1±2.8 4.3±1.2ab 8.6±1.8 4.4±1.2ab

3 讨论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以关节受累为明显症状, 属于常见的急性或者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 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中, 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作用是抗炎、镇痛、解热, 对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只能起到缓解作用, 而很难治愈,并且容易复发,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8,9]。中医学将风湿性关节炎纳入“痹症”范畴, 以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为主要受累的大关节, 局部病变表现有红肿热痛或者冷痛怕风等症状。中医理论认为, 风湿性关节炎是外袭寒湿侵袭所引起的, 患者腠理疏松, 风寒之邪进入人体并阻塞经络。本科针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附桂骨痛颗粒联合西药治疗, 附桂骨痛颗粒主要成分为附子(制)、制川乌、肉桂、淫羊藿、党参、当归、白芍(炒)、乳香(制), 其中附子辛、咸, 大热, 乌头苦、辛, 大热, 作为君药, 具有止痛、祛风逐湿、温阳散寒之功效;肉桂、淫羊藿具有温阳补肾效用;党参益气扶正, 当归活血养血, 乳香行气止痛;诸药合用起到益气活血、消肿止痛、温阳散寒之功效, 以治本为主, 兼顾其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各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具有相似性[4]。

综上所述, 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附桂骨痛颗粒可显著提高疗效, 改善临床症状, 安全可靠, 并且中西药联用可弥补中药起效慢的缺点, 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1] 张春华.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重庆医学, 2015(4):511-513.

[2] 冉小青, 叶丹萍, 周函, 等.活血祛风通络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微循环的影响.湖北中医杂志, 2012, 34(5):17-18.

[3] 杨戈.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9):101.

[4] 段华.附桂骨痛颗粒治疗骨性关节炎(阳虚寒湿型)临床观察.中成药, 2012, 34(9):1666-1669.

[5] 刘洋洋.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河南中医,2017(2):320-322.

[6] 王雅娟, 董西林, 王志勇,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临床研究.中国中医急症, 2005, 14(4):322-323.

[7] 李晓强, 辛宁, 孙海庆.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4):177-178.

[8] 李霞兰, 王少军, 杨艳平,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中草药, 2007, 38(6):I0002-I0004.

[9] 韩庆松.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中医学报,2012, 27(9):1208-1209.

猜你喜欢
压痛风湿性关节炎关节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