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18-01-30 04:41潘孝锦金远林赵新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针灸

潘孝锦 金远林 赵新平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 由膝关节退行性变引发, 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 病程长, 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呈进行性发展,严重者发生膝关节畸形,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极大。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口服非甾抗炎药治疗, 但效果有限,且有明显不良反应。中医认为, 本病属“痹症”范畴, 针灸是特色中医外治方法, 通过辨证取穴, 具有效果明显, 操作简便, 不良反应小的优点[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康复科诊治的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经X线及膝关节液检查确诊, 临床可见关节持续疼痛, 晨僵时间不超过30 min, 膝关节存在骨摩擦音;K/L标准评级在Ⅱ~Ⅲ级;排除其他膝关节疾病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观察组男15例, 女31例, 年龄43~76岁, 平均年龄(64.7±8.1)岁, 病程6个月~7年;对照组男16例, 女30例, 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65.6±9.3)岁, 病程6个月~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药物治疗, 使用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 或外用止痛的喷剂及膏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 取膝周穴位,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血海、梁丘、足三里、悬钟、太溪、阿是穴[2], 采用1.5寸毫针常规针刺穴位,行补泻手法得气, 每10分钟行针1次, 共治疗30 min;若患者伴有寒湿, 可在膝周穴位上给予艾灸或隔姜灸, 1次/d, 针灸后勿久站、负重, 注意保暖。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症状缓解时间, 采用WOMAC量表评价症状严重程度, 包括疼痛、僵硬、关节功能三个维度, 总分96分, 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膝部无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 X线显示膝关节恢复正常, 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膝部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明显减轻, X线显示膝关节骨赘明显减少, 症状积分减少70%~95%;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膝部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有所减轻, X线显示膝关节骨赘有所减少, 症状积分减少30%~69%;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膝部有明显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 X线显示膝部骨赘无减少,症状积分减少<30%[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疼痛 肿胀 晨僵观察组 46 5.4±2.3a 6.2±2.5a 6.5±2.8a对照组 46 8.2±3.6 10.3±3.1 11.4±3.6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 44.5±6.2 22.3±5.1a对照组 46 45.1±6.7 32.4±6.8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 日常的站立、行走皆与其相关, 容易发生关节磨损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形成膝关节退行性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较为棘手, 西医保守治疗多效果不佳, 患者多病程缠绵不愈, 非常痛苦, 严重者需要行关节镜清理术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4]。

中医认为, 本病的发病与肝肾亏虚、寒湿凝聚密切相关,治疗的关键在于温通经脉、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扶正祛邪。针灸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通过循经取穴, 表里配穴, 主要选取肝、肾两经穴位, 配合阿是穴, 根据虚则补之、盛则泻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原则, 应用补泻手法, 使穴位得气, 同时局部加用艾灸或隔姜灸, 发挥温经散寒、通痹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诸穴合用疏通经络、驱寒止痛、活血祛瘀、滋补肝肾, 平衡机体阴阳, 获得标本兼治的效果[5]。现代研究表明, 针刺膝关节周围穴位能加速膝关节周围血运, 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 促进炎症的吸收, 快速缓解疼痛水肿, 同时改善膝关节内营养和代谢状况, 修复磨损软骨, 抑制骨赘形成, 增强膝关节抗病能力,从而促进膝关节内结构的修复, 改善膝关节功能[6-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效果佳,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于春梅.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2016:306.

[2] 乔磊.针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 31(9):68-70.

[3] 李其友, 郭瑾, 田华张, 等.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针刺研究, 2017, 42(4):350-353.

[4] 邱建文, 王禹燕, 麦少云, 等.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5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 2012, 18(12):62-64.

[5] 朱立春, 刘金钟.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河北医学, 2014, 20(9):1567-1569.

[6] 王芗斌, 谢雪榕, 侯美金, 等.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登梯活动时下肢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 2017, 37(10):1027-1034.

[7] 丁明晖, 李燕, 张宏.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效果.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4):321-324.

[8] 张金贵.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 2003, 19(11):21-22.

[9] 丁青.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用医药杂志, 2005, 22(11):985.

[10] 彭支莲, 黄剑.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穴研究.河南中医, 2008, 28(7):104-105.

猜你喜欢
骨性关节炎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