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

2018-01-30 04:41宋柳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瑞舒伐阿托

宋柳徵

冠心病发病率较高, Vaspin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Vaspin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有研究发现降脂治疗可能会对Vaspin水平产生一定影响[1,2]。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 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 而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则是他汀类药物中较为常用的2种, 为探究上述2种药物在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对患者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 此次研究将以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分组治疗, 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③对此次研究药物无使用禁忌;④患者均为自愿参加。A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5例;年龄45~73岁, 平均年龄(59.7±4.6)岁;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4.6±2.2)年。B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4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9.8±4.9)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4.5±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 1片/次, 1次/d,口服给药。B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1片/次, 1次/d,口服给药。患者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待检, 抽血量为3 ml。经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待检,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TC、TG及Vaspin水平的检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TG及Vaspin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TC、TG以及Vaspi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清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Vaspin水平为(1.83±0.25)ng/ml, 高于B组的(1.03±0.18)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TG以及Vaspin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TG以及Vaspin水平比较( ±s)

注:与B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TC(mmol/L) TG(mmol/L) Vaspin(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34 3.95±0.49a 2.04±0.35a 1.42±0.23a 0.85±0.36a 0.97±0.22a 1.83±0.25b B 组 34 3.96±0.58 2.05±0.33 1.41±0.34 0.86±0.41 0.95±0.34 1.03±0.18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 多见中老年人群, 近年来发病率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出现明显上升。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但随着临床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冠心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作用, 较多细胞因子参与到了冠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当中。Vaspin是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有明显相关性的一种脂肪因子, 多数学者认为该脂肪因子对冠心病具有保护作用, 但调脂可能会对Vaspin产生较大影响[3]。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类型, 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效果, 其中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最为常用。在治疗冠心病当中降血脂十分重要, 其是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Vaspin对动脉粥样硬化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对抗作用, Vaspin可调节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 从而降低炎性因子表达, 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从而达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4-6]。同时有研究发现冠心病血管病变指数越高的患者Vaspin水平越低。以往临床多认为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主要是通过调脂达到的,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同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所达效果以及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药物动力学、药物利用率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7-10]。

此次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项研究结果可证明两种药物在血脂方面的应用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Vasp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治疗后提示A组Vaspin水平较B组有明显升高(P<0.05)。该项研究结果可证明瑞舒伐他汀对Vaspin水平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其可有效提高患者体内Vaspin水平, 因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从而提高冠心病的整体治疗效果, 同时此次研究结果也表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治疗可能并不仅仅依靠血脂的调节。此次研究虽得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差异, 但此次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如样本量相对较少, 研究时间相对较短等,未能对2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作进一步探讨等, 后续研究可考虑做如上方面的改进, 以便进一步明确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作用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综上所述,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对患者血脂的作用效果相似, 但相比而言瑞舒伐他汀对于脂肪因子的影响更大, 其有助于提高Vaspin水平, 但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1] 刘瑞, 刘艳芬.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IL-35、NF-κB水平影响的比较.药物评价研究, 2017, 40(8):1141-1144.

[2] 卢志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响.新疆医学, 2017, 47(4):415-417.

[3] 庞胜, 刘亚辉.瑞舒伐他汀钙和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3):124-125.

[4] 刘思宁, 栾天竹.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对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影响.临床军医杂志, 2016, 44(5):520-523.

[5] 王罗卿, 孙黎明, 王怡练, 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5,31(2):289-291.

[6] 蔡婕.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山东大学, 2015.

[7] 陈文, 程芳洲.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 19(4):417-420.

[8] 沈芳.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比较.延边医学, 2015(9):157-158.

[9] 吕毅, 罗素芳.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MFG-E8、Klotho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中国实用医刊, 2017(18):105-107.

[10] 冯杰.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中国处方药, 2015(6):99.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他汀瑞舒伐阿托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