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多芭与普拉克索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01-30 04:41尚文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普拉克多巴帕金森病

尚文鹏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脑部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强直、步履蹒跚等运动性障碍, 以及焦躁、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1]。临床治疗常用美多芭等左旋多巴类药物, 长期服用容易引起晨僵少动、异动症及剂末现象等不良反应, 影响治疗效果[2]。为了探明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本院特选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帕金森病相关诊断标准, HAMD评分≥18分。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 每组45例。A组中男25例, 女20例;年龄53~78岁 , 平均年龄(63.3±5.3)岁;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4.5±2.5)年。B组中男24例, 女21例;年龄54~79 岁 , 平 均年龄 (63.8±5.9)岁 ;病程 1~13 年 , 平 均病程(4.7±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美多芭, 初始剂量为62.5 mg/次,2次/d, 逐步增加剂量至250 mg/次, 3次/d。B组在服用美多芭的基础上给予普拉克索口服治疗, 初始剂量为0.25 mg/d,逐步增加剂量至4.5 mg/d, 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3,4]参照Webeter量表评分, 改善率 =(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5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为25%~50%;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8周后, B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A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4周后 治疗8周后A 组 45 27.4±3.9 23.6±3.1 19.3±3.0 14.6±2.3 B 组 45 27.2±4.1a 19.6±2.9b 14.8±2.3b 8.4±2.0b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组患者治疗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7例, 总有效率为62.22%;B组患者治疗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6.67%。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治疗后共发生晨僵少动、异动症及剂末现象等不良反应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B组患者治疗后共发生晨僵少动、异动症及剂末现象等不良反应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9,P>0.05)。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临床表现首发为静止性震颤, 继而出现动作迟缓、肌肉强直、步履蹒跚等肢体运动性障碍, 以及焦躁、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其病理机制为患者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出现异常,导致多巴胺合成量减少, 引起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水平失衡,进而造成锥体外系功能亢进, 致使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仍无根治方法,治疗原则为改善相关运动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 恢复病残功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细胞移植及基因技术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补充中脑多巴胺含量来缓解临床症状, 延缓疾病发展进程, 改善运动障碍状况[5-7]。美多芭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常用药物之一, 具有较好的早期疗效, 可以在短期内改善临床症状, 但无法阻止病情恶化, 而且长期大剂量使用会造成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进一步变性坏死, 引发剂末现象、晨僵少动、异动症等多种不良反应。普拉克索属于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通过选择性的与多巴胺D2、D3受体相结合, 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降低活性氧自由基的合成量, 消除谷氨酸的毒性, 阻止多巴胺神经元进一步变性坏死, 对于保护神经、延缓帕金森病情发展具有显著功效, 同时通过刺激多巴胺受体阻止并发症的发生。美多芭与普拉克索合用治疗帕金森病能够增加脑缺乏的多巴胺, 营养并修复黑质细胞, 促进多巴胺的合成, 有效改善临床症状[6,8-10]。在本研究中,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 高于A组的62.22%;治疗1、4、8周后, B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美多芭和普拉克索, 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恶化,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病残功能的逐步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能够减少美多芭使用剂量,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于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大力推广。

[1] 罗利海.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30):6073, 6076.

[2] 任艳丽, 郭根明, 李千军.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7):884-885.

[3] 任洁明, 王万华.联合应用美多巴与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中国临床研究, 2016, 29(11):1482-1484, 1487.

[4] 龙振钊.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1):69-70.

[5] 王恩铭, 刘晶晶, 朱新喜, 等.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药品评价, 2016, 13(19):35-36, 39.

[6] 殷卓琳.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中外医疗, 2015, 34(31):119-120.

[7] 彭文君.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5):58-59.

[8] 刘志强, 朴钟源, 刘永丹, 等.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对运动功能的作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8(15):94-95.

[9] 刘书芳, 汪琳.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5):141-142.

[10] 陈斌.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56例临床观察.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2):224-225.

猜你喜欢
普拉克多巴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Can We Ever Stop Thinking? 我们能够停止思考吗?
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评价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素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尿酸水平的影响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古稀之年靠皮划艇横跨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