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8-01-30 04:41李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球囊心肌梗死流程

李莹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诊科病症, 病情十分严重, 病死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原则为及时开通机体梗死血管, 使心肌灌注有效恢复, 挽救生命[1]。最近几年, 医疗机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获得了较大进展, 相关研究显示:对梗死血管开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确诊所需时间与接诊时间等, 所以急救人员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抢救十分重要[2]。为了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优化后的急诊护理, 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1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都满足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伴随恶性肿瘤者、全身感染者以及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9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6例, 女52例, 年龄39~76岁, 平均年龄(58.3±6.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5例, 女53例, 年龄40~77岁, 平均年龄(59.2±6.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急诊常规护理:急诊室接诊后, 接诊护士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流程, 如吸氧、静脉输液等,确诊后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2.2 观察组 予以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急诊室接到患者时, 使患者保持仰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及时连接心电监护与氧气等设施, 便于及时发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整个过程中需要对输液管道进行密切监控, 避免脱落与扭曲等, 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神志等情况密切关注, 有助于发现异常后可以马上救治, 倘若患者疼痛难忍, 可采用吗啡或杜冷丁肌内注射, 4~6 h后可重复注射1次, 针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采用杜冷丁与非那根进行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3];利多卡因对心室颤动与发病6 h内的初发年轻者具有预防作用, 因此,如果患者产生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的症状可马上采用利多卡因予以静脉滴注, 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准确记录监测、护理以及救治情况;并做好血常规与心电监护, 明确诊断。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 携带监护仪氧气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予以统计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时间与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43.5±15.2)、(79.4±11.6)min, 均短于对照组的 (52.7±27.4)、(117.3±79.4)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急诊时间(min) 急诊球囊扩张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98 52.7±27.4 117.3±79.4 12.1±5.2观察组 98 43.5±15.2a 79.4±11.6a 11.0±3.5b

2.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复发24例, 复发率为24.49%;观察组患者复发6例, 复发率为6.12%;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严重管腔闭塞与心肌供血不足而坏死[4]。冠状动脉闭塞18 min后, 心内膜下的心肌细胞会坏死;闭塞180 min后坏死区域会不断扩大, 占全层的66%, 闭塞360 min会导致透壁性心肌坏死;医学上把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60 min内作为抢救的最佳时间。超过此时间的抢救效果会明显降低, 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6]。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较迅速, 病情较严重, 患者早期病死率相对较高。相关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中,有50%患者在发病后60 min内猝死, 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为致命性心律失常[7]。常规急救护理对策的准备时间较长,急救护士仅单纯的根据医嘱予以处理, 不具备规范的护理目标, 专业水平与经验存在差异的护士, 对患者开展护理急救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 可在急救前后立即救治, 成功抓住挽救患者的黄金时间, 尽可能确保其生命安全[8]。

此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 可使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使其病死率尽可能降低。由于常规急救护理没有明确分工, 院内接诊室没有负责人, 护士只能单纯的遵医嘱操作, 不具备规范化的接诊流程, 延误患者的救治时间。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 使医院急救准备时间缩短, 患者可以快速得到救治, 使患者转移过程、院前检查与处理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为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 对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9]。

本研究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1±5.2)d,观察组为(11.0±3.5)d,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时间与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43.5±15.2)、(79.4±11.6)min, 均短于对照组的 (52.7±27.4)、(117.3±7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24例, 复发率为24.49%;观察组患者复发6例, 复发率为6.12%;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学者[10]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探究, 其选取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别实施常规与优化后的急诊护理, 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急诊护理组急诊室抢救时间、确诊时间以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常规急诊护理(P<0.05)。

总之,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明显缩短, 提高抢救成功率。

[1] 邹红丽.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6):257-258.

[2] 夏继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效果的影响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9):207-208.

[3] 李倩, 曹云, 许金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5(2):90-91.

[4] 金学敏.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71-72.

[5] 王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 33(3):223-225.

[6] 林逗, 黄彩芳, 黄兴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5, 9(s1):13-15.

[7] 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 2014, 9(18):108-110.

[8] 樊智娟, 黄欢, 张俐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0):2839-2840.

[9] 阿依仙木姑·木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探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7):206,208.

[10] 汤雁晓.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A02):1038-1039.

猜你喜欢
球囊心肌梗死流程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