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2018-01-31 00:20侯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侯燚

摘 要 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本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对于高职机械类专业是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学科基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结合各种教学实践环节对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为顺利地过渡到学习专业课程及进行机械工程现场的技术应用打下初步的基础。所以应该特别注重课程的实用性。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占用学时多,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近年来我院《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来看,存在着以下种问题:

(1)由于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而学生的基础较差,一旦遇到困难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在校学习时间短,学时被大幅压缩。本课程教学计划为已经被消减为64个学时,虽然教学时数减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质量仍然需要保证。

(3)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其动手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2课程改革中的措施

2.1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的,重构教学内容。一方面,理论教学着重于零件参数的行动、合理的结构设计及公式的意义和含义,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公式、定理等的推导证明,可以选择均舍弃,如齿轮传动中,接触疲劳强度、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推导过程。另一方面,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的内容,提倡学生自习,如变位齿轮传动设计、圆锥齿轮传动设计、轴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轴承的组合设计等。

2.2教学方法改革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在平面连杆机构这一章为例,首先要重视课程的导入,先从生活的连杆机构如手动抽水机、缝纫机踏板、雷达、订书机的开盖机构等实例出发,采用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设计。如任务之一就是让同学生分组作业,领取材料自行组装成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械、双摇杆构,并解答以下三个问题:取哪个杆为机架?最短杆和最长杆之和与另两杆之和有什么关系?已知杆长度,如何判断四杆机构的类型?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由于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很有成就感,对所学知识也记得牢。

2.3教学手段改革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在课件中大量运用动画、图片、视频和解说,对机构及零部件的工作方式和原理进行形象逼真展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校的网络教育平台,将相关资料上传上之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资料,有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学习;建立作业库,可以随机给各个学生布置作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抄袭;建立题库,可以方便平时的测试。同时该平台还能通过数据分析,让老师能很清楚的知道学生哪些的知识点未掌握好,有利于以后針对性复习和下次教学的改进。

2.4实践教学改革

2.4.1建立开放式的研发认知实验

通过建立开放的机构、零件陈列室提高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并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能随时到认知实训室参见模型。

2.4.2更新和改造落后的实验

引进先进的测试手段和仪器,进一步优化和补充现有的测绘室、机械原理实训室。对于涉及机械量的测量,从验证性测量转变为注重测试手段和方法。这样不仅验证了课程中的理论和知识,而且掌握了不同机械量的测试和数据处理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3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在减速器拆装实验中,通过对多种形式的减速器实物进行拆装,熟悉减速器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测量齿侧间隙和接触精度,不仅使学生对减速器的结构布局、装拆工艺、加工工艺等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我校还开设了机构和机械传动创新性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副和构件的组合来构建不同的机构,也能通过不同的传动组件形成不同的传动方案,并能进行性能的测量,利于学生选择最优方案,从而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2.5考核方式改革

最终的成绩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平时表现组成,其所占比例为6:2:2。

(1)理论考核。理论考核包括期末考试、章节测试、平时作业。通过课堂测试,减小期末考试据点比重期末考采用闭卷考试,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占理论考核的60%。章节测试以每月一次为宜,这样知识点相对较少,减小学习难度,占理论考核的20%。平时作业成绩占理论考核的20%。

(2)实践考核。实践过程中分组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避免部分懒惰学生的产生抄袭想法。要求学生每次实践成绩达到60分以上,否则本门课程需要重修。

(3)平时表现。针对平时的课堂表现,主要策略为对学生玩手机、睡觉、迟到、早退、缺席等明确扣分值,对课堂上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明确加分值。每次上课做好记录,做到有理有据。

3结束语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可在一定程度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课程改革,有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更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设计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岳腾达.浅谈《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改革[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18).

[2] 罗林峰.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基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