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实施策略初探

2018-02-03 05:40陈岚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探究

陈岚

探索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挖掘生活资源,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意识地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乐趣,感悟数学的魅力,以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为此,笔者尝试了将数学问题置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中,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的数学实例,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领学生步入“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挖掘数学生活资源策略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生活资源,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熟知的实际问题,如绿色出行、超市采购、旅游等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也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如浦东特色、学校、菜场、教室等来编制课堂教学实例;还可利用人物资源,如让学生、家长、其他教师等都参与教学。这样,就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材”源茂盛,全方位地构建丰富的数学生活资源,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20名学生的“滑轮车”表演,在播放了学生们英姿飒爽的视频后,向学生提问:表演者前后两人之间相隔2米,这排队伍在场上要占据多少米?请同学们用图画出刚才的队伍,小组合作讨论求出队伍究竟有多长。学生们兴奋不已,纷纷拿起笔画线段图,求解队伍长度。大家经过讨论和质疑后认识到,20人之间只有19个间隔,所以队伍长38米。

又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时,教师抛出一个生活问题:叶同学的奶奶是绿色蔬菜的菜农,她卖菜时算起账来比计算器还快,这是怎么回事呢?如青菜一千克2.5元,1.2千克青菜应收多少钱?请大家猜猜奶奶是怎么算的。学生們兴趣盎然,纷纷猜测奶奶的算法。如“2.5×1.2=2.5×1+2.5×0.2”“2.5×1.2=2×1.2+0.5×1.2 ”“2.5×1.2=2.5×0.4×3”……枯燥的数学计算也充满了乐趣。可见,通过挖掘更多的生活资源,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具吸引力。

二、创设数学生活情景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带领学生一起体验和探究新知识。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数学生活情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主动处理实际问题。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乒乓特色课程,以学生每天都喜欢参与的乒乓活动为载体来举例:学校乒乓馆里的五个台子上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共有14名参赛选手,请问有几个台子在“双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后,仍然未能获得答案。当教师看到有的小组在画图时,便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学生们边画边说出自己的想法,顺利解决了问题。

先画5个台子:□□□□□

假设5个台子全是“单打”,应看到10人:

♀□♀—♀□♀—♀□♀—♀□♀—♀□♀

还少了4人,赶快添上:

♀♀□♀♀—♀♀□♀♀—♀□♀—♀□♀—♀□♀

以上图示法巧妙直观,添上4人后,有2个台子就变成了“双打”。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阳光体育场景,使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了。

教师还可以挖掘教室里的师生人物资源,采用借代法,让学生说说身边的事,用真实生动的材料取代原来的例题,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学习。例如,教师出示这样的问题:一位同学的数学成绩提高了,妈妈为了奖励他,给他买了20个鸡蛋,让他每天吃2个,他家里还有一只母鸡,每天会下1个蛋,那么家里的鸡蛋能够让他吃多少天?学生们避繁从简,通过热烈的讨论后得出:每天先去鸡棚里拿一个,加上买回来的鸡蛋最多可吃20天。这样的例题更有亲和力了,避繁从简的解题思路也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学生熟悉的场景,还要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探求数学知识,学会用具体形象的图画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数学学习更加形象直观、易懂易学。

三、探究数学生活消费策略

探究数学生活消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提炼出来,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每一角落都有数学。例如,小马要过生日了,他想买6瓶2升装的饮料招待同学,巧遇商店促销“买三瓶2升装的饮料送一罐350毫升的饮料”,问小马可获赠多少饮料?又如,笔者所教的班级有48位学生参加运动会,每人一瓶4元的矿泉水,恰逢超市搞促销买4送1,要如何购买才最优惠?教师还可用学生春游的快乐场景,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学生在校外郊游时,让他们考虑如何购买公园团体门票及合理安排租船项目。如全班48人去划船,租船价目表如下:每条大船10人,租金20元;每条小船6人,租金16元,要怎样安排最省钱?通过小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计算各自方案的租金,探究租船秘密,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游玩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效益观念,渗透合理消费的思想。

经过探索实践,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初见成效。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内化,建立了清晰的数学概念,启迪了创新思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还会经常挑战各类报刊上的“有奖竞猜”数学题,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是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让不少“怕数学”的学生喜出望外。这些都得益于通俗易懂的课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运用。

综上所述,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处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助于促进学生随时随地关注数学。教师应把一些相关的生活信息和其他学科知识“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教学“千姿百态”,引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探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设问引导探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