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生物教学探讨

2018-02-03 05:42隋晓红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建构机制评价

隋晓红

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从而建构更加完整的学习机制和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结合鲁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创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同一班级的学生素质结构和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难以实现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通过合理分组开展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而且在保证知识结构健全完整的基础上,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在创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诉求出发,建构完整的教学流程和小组学习框架。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二要考虑结合不同职责,提升组内分工合作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具备合作的内驱力,能够配合教学流程,建构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理念和教学结构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三要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维度,建构小组学习目标。例如,从心理维度,可参考九型人格对学生进行分组;从行为维度,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行为表现力进行分组。同时要积极促进小组间的合作交流,确保班级内所有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模式,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深度挖掘合作学习结构的同时,要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水平出发,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环境。教师要能够及时传达教学内容,而学生要能及时将其认知结构和内化效果反馈给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技巧。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合作机制,培养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意识,只有输送有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理念,才能升级合作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1]。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觉行为,进一步内化知识,体会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型;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过程和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内化。二要结合实际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实现良好的教学反馈。三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有序和有效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围绕目标进行交流,能及时提出问题,并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和睦融洽、互助共进的同伴关系。例如,在初三生物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起源和进化”一课,教师逐渐渗透合作技巧,在小组分工环节,结合实际教学目标拆分了不同任务,并将任务分配到不同小组;各小组内部经过讨论,再自主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任务;最后学生们搜索和收集了各种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资料,建立了基本的学习脉络,先在小组内分享和整理,后在小组间进行资源共享,从而构建了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2]。

三、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

教师要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生物课堂,就离不开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确实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活跃度,但也容易出现学生闲谈的情况,教师要通过评价对此进行纠正。要建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评价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与合理的建议,使合作学习“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确保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开展。评价应具有多样性,要结合整体性教学评价和个人化教学评价,提升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要结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情况制定教学基准,建构完整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型的实效性价值;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奖惩机制,对于合作效果良好且整体学习机制和学习模型建构较为完整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而对于合作学习模式运用效率较低的小组,教师可扣除相应的课堂分数,给予提醒,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更有效的合作,使学生能够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小组学习[3]。

四、教学案例分析

在此,以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为例,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和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一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收集与生物生殖和发育相关的教学视频和网络资源,建立基本的教学模型:将整堂课转化为“人类文明的生物实验室”,提出每位学生都是实验员,大家要共同研究生命的课题,只有研究成功,才能获得“生命科学实验室”颁发的奖杯,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和教师建立基本的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完整度。

二是划分研究模块与分配小组任务。教师将本单元的三小节分为三个主题研究模块——植物研究单元、昆虫研究单元以及鸟类研究单元,让學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模块,选择相同模块的学生自然成为一组。教师发放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关的课前资料,请学生在组内讨论以下问题:通过阅读资料学会了什么?还收集了哪些好玩的资源?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提高了整体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维持合作交流的进度和讨论方向。

三是建构知识结构。教师在提出相应研究题目后,组织学生对课题进行知识总结和知识网络建构:知识点有哪些?绘制思维导图后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机制和学习成果[4]。教师要组织小组对成果进行展示,保证知识建构的模型和知识框架体系贴合实际。教师还要通过有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合作学习与内化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应积极建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形成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米热古·马合木提.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92.

[2]段乐茹.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城市地理,2015(22):168.

[3]黄世鹏.浅谈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中的结合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6(20):51.

[4]徐超.生物课堂因合作而精彩——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36):92.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机制评价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