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触诊揣穴的重要性

2018-02-06 20:04欧阳建彬郝晓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0期
关键词:腧穴

欧阳建彬 郝晓婷

【摘要】触诊揣穴可以提高腧穴定位的准确性,可感知患者的疼痛不适与局部腧穴的状态,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古代医籍及现代临床研究等来阐述触诊揣穴的重要性。

【关键词】触诊;揣穴;腧穴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0..02

腧穴在《内经》中有“节”、“骨空”、“气穴”等不同名称,《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有:“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十二原穴可以反映五脏病候,阐明腧穴既是人体神气、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在早期相关医籍中描述腧穴位置时并没有标准化,通过以手扪循,按压揣摸等方式来确定腧穴的位置,更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1 古代医籍

1.1 描述腧穴定位的方式

《素问·骨空论》:“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应手。”《灵枢·背腧》:“胸中大俞在杼骨之端,肺俞在三椎之间......肾俞在十四椎之傍,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以上两句在描述背部腧穴时用到“所”字。理解为处所之义,似乎未完全理解文意。在《汉书·张良传》中有:“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其中“里所”,犹里许也。故上述两句中“所”字也应同《汉书》作“许”义,表程度或大约接近某个数更为贴切。腧穴的位置并不是完全固定的。

1.2 揣穴的系列动作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灵枢·本输》:“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为合,伸而得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阳陵泉者,正竖膝予之齐,下至委阳之阳取之;取诸外经者,揄申而从之。”这表现出两个特点:其一,“陷者中”;其二,“伸”、“揄申”。《经络腧穴学》教材中的定位为:“在小腿外側,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描述方法继承了古代文献中“陷者中”,但是缺少找寻时先牵拉伸展小腿,活动膝关节,使气血流畅的系列动作。另外黄龙祥研究员发现腧穴早期手足腕踝部的脉口成为“经脉穴”,又演变成相应经脉的“原”穴和(或)“输穴”。这些穴位为都有一定的特点,即在早期的医籍中有“动脉应手”的描述。如手太阴肺经11个古典腧穴具有这一“脉动”特点的就占7穴[1]。因此,寻找腧穴通过屈伸按压揣摸与感知脉动更易取准腧穴。

1.3 切循原则与腧穴异常表现

《内经》:“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而下之。”“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标幽赋》:“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这表达的是针灸治疗前医者通过切按循等方式察虚实、宣气血的必要性。《素问·刺腰痛篇》:“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触诊揣穴可发现经络腧穴“累累然”、“黍米”等异常。古人通过这些反复说明了针刺前揣穴的重要性,强调切循经脉腧穴以知虚实,以知腧穴之所在,然后开始针刺操作。

1.4 按之快然,灸刺皆效

《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人有老少,身有长短,肤有肥瘦又以肌肉纹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针灸资生经》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案例:“治喘,按肺俞无不酸疼,即是受病处,灸无不效也;治足杂病,各部穴不同,然须按其穴,酸疼处灸之,方效。”用手仔细按压腧穴周围,找出酸痛之处,即是受病之处,灸刺皆效。

2 现代触诊揣穴经验

刘金香等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悬灸法寻热敏点,穴位压痛法找压痛点,经穴触诊法查皮下结节与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腧穴学对经穴定位比较,分析热敏点出现部位及与经穴压痛点、皮下结节的重合率,发现热敏点的出现部位并不与经穴定位完全重合。以热敏点为参照,与热敏点重合比例最高为压痛点,其次为标准经穴及皮下结节[2]。由此可见与同样具有治疗作用的热敏点、压痛点等需要借助灸热、压敏等刺激来确定。杨正飞等[3]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背俞穴进行触诊,寻找压痛、结节、条索状或者按之空虚的阳性反应点,统计分析数据,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触诊阳性反应点出现频次前四位的背俞穴为胃脘下俞、脾俞、肾俞和肺俞。

综上,古今文献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触诊揣穴的重要性,医者通过触诊揣穴可以发现腧穴的异常,定位更具体准确的针灸刺激点,感知人体疾病寒热,察看经脉气血虚实;并且通过针灸刺激这些触诊揣按后的腧穴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触诊揣穴的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黄龙祥,黄幼民.针灸腧穴通考——《中华针灸穴典》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0-76.

[2] 刘金香,张 波,陈日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热敏腧穴出现规律的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1,42(01):37-38.

[3] 杨正飞,王 蕊,史丽萍.2型糖尿病患者背俞穴反应点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7,37(03):526-527.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选穴规律*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灸治疗颤症的临床取穴配伍规律研究
旅途止泻按脾腧
关于针灸推拿专业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探讨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