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教授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经验总结

2018-02-08 20:36孙雅鹏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润肠肾阳虚阳虚

孙雅鹏苏 云

(1 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5级,山西 太原 030619;2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一科,山西 太原 030024)

导师苏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名中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防治中心主任,从事肛肠系统疾病的研究与诊治30余年,对便秘(constipation)的诊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经验,对便秘的中医治疗也有很深的造诣,余有幸师从苏云教授,在跟师学习过程中获益匪浅,现将论治中医便秘的一点经验述之如下。

便秘是一种大肠病证,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临床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或排便间隔时间长为特征。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如: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之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便秘等都属本病范畴。

1 病因病机

《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可见《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和肾病有关。再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谓:“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大抵治病,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引导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故李东垣强调了饮食劳逸与便秘的关系,指出治疗便秘不可妄用泻药。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将便秘分为“实秘、虚秘、热秘、冷秘”。

苏云教授认为便秘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方面。并且这些病因病机之间常常互相转化,或相兼为病。如肠胃积热与气机郁滞可以并见,阴寒积滞与阳气虚衰可以相兼;气机郁滞日久化热,可导致热结;热结日久,耗伤阴津,又可转化成阴虚等等。然而,便秘总以虚实为纲,冷秘、热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秘则属虚。虚实之间可以转化,可由虚转实,可因虚致实,而虚实并见。归纳起来,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余导师苏云教授认为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病因为:患者得病初期,不予重视,拖延病期,使疾病由实转虚,或前期未能正确治疗,多用寒凉泻下之品解一时之快,如番泻叶、大黄、芒硝、芦荟等,损伤中阳,脾虚则运化失司,糟粕内停;《景岳全书》:“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阳虚则胃肠失于温煦,肠道失于濡养,推动无力,传导失司则大便难下形成便秘。长期服用苦寒攻伐之品,耗伤阳气,致肾阳虚弱,肾开窍于二阴,肾阳为本,肾阳亏虚,则阴寒内生,肠道失于温煦,推动无力,小便清长、大便艰涩形成便秘。

苏云教授认为脾肾阳虚型便秘主要表现有大便排出困难,粪质干硬,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次数减少,常三五日、七八日,甚至更长时间解一次大便,每次解大便常需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常伴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等症;或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常由于排便努挣导致肛裂、出血,日久还可引起痔疮,而排便间隔时间可能正常;或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排便无力,排出不畅,常需努挣,排便时间延长,多伴有汗出、气短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由于燥屎内结,可在左下腹扪及质地较硬的条索状包块,排便后消失。余跟师两年余,临床最常见表现为大便干或质中,不易排出,无便意,虽偶有便意却排出困难,伴有肛门憋胀下坠感及里急后重症,小便清长,面色 白,畏寒肢冷,甚则腹中冷痛,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迟[1]。本病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多发于中老年和女性。

2 诊治经验

2.1 中药汤剂 苏教授擅长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近年来在过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专方专药治疗便秘的研究比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常使用济川煎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即肉苁蓉 (酒洗去咸)20 g,当归15 g,牛膝15 g,泽泻10 g,升麻10 g,枳壳15 g,火麻仁20 g,制附子9 g(先煎),熟地黄15 g,玉竹6 g。

脾肾阳虚贯穿整个病理过程,但疾病本质是以虚为主,实邪亦可挟在其中,如湿邪、热邪、瘀邪等。《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是故在治则治法上要以补为本[2]。

“北方色黑,入痛于肾,开窍于二阴。”在《内经素问》中,古人认为便秘与肾的关系十分密切。肾主水,开窍于二阴,司二便,若肾阳虚衰,则下元不温,气化无力,则五液失主,纳合失司,致小便清长而大便秘结。肾之府为腰,肾虚则腰膝乏力酸软。治则上宜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方中君药为肉苁蓉,功效为温肾助阳,润肠通便。臣药为当归补血理血,润肠通便,牛膝补肾强腰,共引药下行。佐药为枳壳破气消积,化痰除满以助通便,泽泻利小便而泄肾浊。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稍加升麻以升清阳,最为精妙,诸药配合为使药,共助通便。“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临床运用时,多补养精血、润肠通便药物同用,故加熟地黄、玉竹养阴润燥,增强通便功效[3]。

兼气虚者加黄芪30 g,党参15 g补中益气;兼有血虚则加制首乌20 g补血润肠;兼寒凝气滞、腹痛甚者加肉桂10 g,木香10 g温中行气止痛,加淫羊藿10 g,锁阳10 g大补元阳;兼胃气不和、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5 g,砂仁10 g降逆止呕;肾阴阳俱虚者去泽泻,加熟地黄15 g;兼见舌红绛者,当加桃仁10 g,川芎15 g,丹参10 g活血润肠;兼见苔白腻或苔黄腻者,若湿邪盛者,当加白蔻仁5 g,杏仁15 g,薏苡仁20 g化湿和中,若湿热之邪盛者,加黄连10 g,黄芩10 g,栀子15 g清利湿热;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若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可用理中汤加当归、芍药;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2.2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选取神阙穴,循脐部经络可直抵病所,脐部为腹壁最薄处,周围血管丰富,其下即为大肠,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与利用,刺激肠道蠕动。敷贴中药选取:枳实、厚朴、三棱、莪术。按照1:2∶1∶1的比例研磨成粉,陪以适量黄酒,搅拌均匀成糊状,将其涂在脐贴上,约10 g,每次6小时,早晚2次。敷贴的中药皆有畅达肠腑气机的功效,可通过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而阳虚便秘者,久病成瘀,然三棱、莪术不但通畅气机,尚有活血之效,尤宜于此症。便秘尚有外导法,如《伤寒论》中的蜜煎导法,对于大便干结坚硬者,皆可配合使用。

3 典型医案

韩某,女,54岁。于2017年6月19日在门诊以“排便困难5年,加重3月”为主诉来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大便质中,3日1次,自行口服“通便灵”“果导片”“番泻叶”“四消丸”等药助便,效果欠佳。近3月排便困难逐渐加重,便意消失,伴里急后重症、腹部胀痛、肛门憋胀下坠感。口服“泻药”量逐渐增加,方可排便,大便干,6~7日一行,纳可,眠佳,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诊断:阳虚秘。治法:温补肾阳,润肠通便。方药:济川煎加减。处方:肉苁蓉 (酒洗去咸)20 g,当归15 g,牛膝15 g,泽泻10 g,升麻10 g,枳壳15 g,火麻仁20 g,制附子9 g(先煎),黄芪30 g,桃仁10 g,丹参10 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及中药敷贴日2次。用药1周后,患者腹部胀痛逐渐减轻,矢气增多,便意逐渐恢复,期间排便2次,略有不畅,便质硬,成羊粪状;2周后,腹部偶有胀气,便意明显增多,排便4次,皆顺畅排下,仍有排不净感,便质干,成型;用药3周后,腹胀腹痛基本消失,便意恢复正常,排便8次,便质软。

按:苏云教授认为,目前阳虚便秘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高,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多真阳、真阴亏损,多属虚证,但临床多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故遇老年人便秘不可一味补虚,更不可用猛进攻伐之品。故脾肾阳虚型便秘的治疗以温补肾阳,润肠通便为法,运用济川煎加减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此型便秘,取得较好疗效,一般患者用药1月后可收获良效,便意普遍恢复,腹痛腹胀逐渐消失,大便次数可调整到1~2天1次,且较为顺畅,巩固疗效2月后,排便顺畅。济川煎主治阳虚阴寒内盛,功效为温阳通便。在温阳的基础上加熟地黄、玉竹养阴润燥,达到阴中求阳之效;加制附子增强其温阳之效;加火麻仁以润肠通便,增强其攻下之力。如今只用一种疗法稍显力量薄弱,故用敷贴疗法以助疗效,厚朴、枳实增强行气之功,三棱、莪术不但通畅气机,且对病久成瘀有活血之效,黄酒不但能引药入经,且温通经脉,尤宜此症。

预防调摄:患者不能单单依赖药物功效,自身生活习惯对排便有很大影响,应注意饮食调理,合理膳食,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恼怒,适当锻炼,可促进胃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养成晨起排便习惯。如此才能提高治疗阳虚型便秘的疗效。

[1]朱勇.丁义江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5,47(9):17-18.

[2]杨勇,丁曙晴,丁义江.阳虚便秘诊治策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0):73-75.

[3]张淼,刘华生,高丽娟.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阳虚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34(5):29-31.

猜你喜欢
润肠肾阳虚阳虚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HPLC法同时测定五仁润肠丸中10种成分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