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8-02-08 20:36翟佳丽肖晓飞宫健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医学记忆课程

翟佳丽 肖晓飞 宫健伟 马 红

(滨州医学院传统康复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0)

西医院校的临床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十二五”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为提高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质量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如《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1]。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学的质量,提高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医学”的教学质量是本人研究的重点。

中医学课程主要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等知识。中成药和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技术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医院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学习中医学能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走向临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国家教委要求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前期已经系统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等西医课程。中医和西医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研究手段以及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学生在理解和学习中医学知识上有一定困难。中医和西医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和社会背景中发生发展起来。在自然观上,中医学属有机自然观,强调整体、功能、天人相应等,其理论可证性弱;而西医学属于构造型自然观,强调结构、局部、分析等,其理论具较强的可证性[2]。因此,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初次接触到中医学时往往存在着学习兴趣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3],本人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在临床专业学生的中医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整改,积累了点滴经验,总结如下。

1 增加授课内容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中医学是以我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为主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4]。通过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确立中医思维模式,激发中医学习兴趣,培养传统医德,对于中医学知识的认可大有裨益[5]。兴趣的产生在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人与特定情境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从未接触过中医学知识的临床医学学生,课程的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就承担着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任务[6]。在讲解中,可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物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比如,阴阳学说部分,用阴阳的繁体字“陰陽”来解释阴阳的最初的含义:日光照在山岗的一侧,明亮、温暖、动物活跃兴奋、水气向上向外升腾等,代表了阳的特点,反之为阴。藏象学说部分,五脏中肺生理功能为主气,司呼吸,宣发卫气,主管情志中的悲伤,引导学生分析红楼梦人物林黛玉,因为其肺气阴两虚,所以具有咳嗽气喘、容易感冒、怕冷、易于悲伤啼哭的症状。肝主疏泄,开窍于目,在志为怒。肝火上炎之人情绪急躁易怒,常有眼睛发红、露睛的症状。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张飞:肝火上炎导致脾气急,睡觉睁着眼睛,也就是中医中所说的露睛,最后被部下所害也与他急躁易怒有关。而病因学的七情内伤部分用文学典故范进中举,大喜发疯的例子解释心主神志,在志为喜,大喜伤心。学生一般对于此类传统文化和人物故事非常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

2 增强师生互动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提高自始至终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而实践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始终以教师宣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很快会感到枯燥乏味,兴趣索然。中医学作为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学科,中医学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实践中得到的体会[7]。由于受专业学时总量的限制,临床医学的中医学没有安排实验课。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大纲,将部分章节设计为理论实验一体化课程。这部分主要是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的内容。比如四诊中的脉诊,在讲解正常脉象后分别要求学生10人为一大组,2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进行脉诊,异常的脉诊要举手示意授课教师,由授课教师再次进行脉诊,将具有典型异常脉象的学生作为每组的标准化病人,由教师带领组内的学生对其进行辨证分析。对于中药学的部分,本人会携带当堂讲授的中药标本到课堂,让学生传阅,观察其外形,从而产生直观印象。对于小蓟、蒲公英等校园中常见的安全无毒的中药,要求学生以神农寻百草的心态在课后进行寻找、收集、鉴定,并带到课堂上讲解该药的四气五味性能和功效主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中医的神奇,从而建立起信心,也促使个人自觉地学习中医学,减少厌学情绪。

3 重视课前十分钟 提高学习效率

中医学课程理论性知识比较多,本人在每次课后都会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总结为数条,说明掌握程度。下次授课时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大声朗读和背诵,复习相应知识。

(1)“课前十分钟大声朗读法”能加强学生记忆的效果。记忆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运动记忆等不同的记忆类型。学生在放声朗读背诵的过程中,通过眼睛看书获得视觉信息,形成视觉记忆;声音传到耳朵获得听觉信息,形成听觉记忆;以及口腔发出声音产生动作,形成运动记忆;多重信息叠加到大脑,从而产生最佳记忆效果。(2) “课前十分钟大声朗读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钟的集体复习背诵后,为了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本人一般每次课都携带学生花名册,随机点名,依照学生的回答情况打分,作为平时成绩,如果迟到或缺勤,则扣除相应分数,从而很好地提高出勤率。(3)“课前十分钟大声朗读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学生有课堂上玩手机、打游戏的恶习,分散精力,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在集体背诵复习的过程中,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身处其中的学生也无心玩手机、上网,慢慢从被动到主动,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充分的利用好“课前十分钟”,首先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到教室,现在大学一般不再要求严格早晚自习,但是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都是可以做到的。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提前到场,如果学生对上次课程重要知识点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可以再次重复,确保学生复习有的放矢。

总之,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反复实践、长期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杨敏,邓庆平,黄鹤冲.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9):1160-1161.

[2]刘宁,李文刚.用比较的观点看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J].北京中医药,2004,23(6):366-367.

[3]钟玉,严瑾,荣晓凤.合理使用中成药的PBL法临床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18-19.

[4]王桂敏,魏铭.中医学[M].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7.

[5]杨雪.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教育的意义[J].中医教育,2013,32(6):83-84.

[6]王鑫.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法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2(2):155-156.

[7]傅贵平,江嘉陵.临床专业《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8(2):133-134.

猜你喜欢
中医学记忆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