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造性理论述评及对我国教育实践的思考

2018-02-09 15:30杨光李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创造力动机创造性

◆杨光 李梅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一、新时代中小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中小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工作显得愈加重要。人才强国战略需得益于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国家之未来,民族之希望。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应立足当前,不断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营造“乐于创新、勇于创新、成于创新”的社会氛围。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快速发展,对科学与技术等领域萌发出兴趣并倾向于付诸实验,亟需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价值引导。

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说过:“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历史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却没有在中国发生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李约瑟之问引发了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思考与反省,归根到底是近代中国对人才创造性培养的不足。人们的智慧与创造性无法发挥,或者无法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就无法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真正做出重要贡献。本文从国外创造性经典理论与我国教育实践中的思考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时代中小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二、国外创造性理论述评

早期人们认为创造性是少数人的专属,即只有小部分杰出的人具有创造新产品、发明新事物的能力。这种创造天赋使得他们在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学者逐渐认识到,创造性并非只是少数天才的特殊能力。创造能力是一种连续的、人人皆而有之的,而非全或无的、少数人专属的能力品质。

另外,早期人们认为创造性的核心是思维因素,但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创造性不仅仅是指个体的思维能力,还包含人格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当中很多人的智商水平并不高,而是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这些人的人格特点与一般人存在较明显的区别。因此,关注人的创造性,不能仅关注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更应该注重创造性的人格因素。

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会上发表演说《论创造力》,倡导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创造力的研究。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创造力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1.Amabile的创造力三结构说

Amabile专注于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提出了创造力的成分模型理论。在成分模型理论中,Amabile认为创造性的发挥不可缺少三个基本的成分:领域相关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创造力相关的技能(creativity relevant skills)和工作动机(task motivation)。领域相关技能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内积累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有可能在该领域内发挥出新颖的联想和创造。创造力相关的技能是惯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的思维特点,善于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信息并相互联系、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思维结果。动机主要是指内在的兴趣和自我满足的喜悦感。早期Amabile的理论中认为内在动机对于创造性的发挥是有益的,而外在动机是无效的或是有害的,阻碍了个体创造性的发挥。这一点受到了质疑,外在动机并非一无是处,也并非总是有害,在某些情况下也是能够发挥有益的促进作用的。

例如,著名数学家谷超豪,他曾在建国初期时为国家需要而更改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专业。他原本是主攻“非线性微分方程式与动力学系统的理论”,但考虑到偏微分方程是联结数学与实践的纽带,国家要重点发展的原子弹、导弹等领域亟需该领域的学术知识,谷超豪义无反顾地更改了学术主攻方向。在国家需要这样的外部动机驱使下,最终,谷超豪及其团队在偏微分方程领域深耕的成果协助解决了机翼的超音速绕流问题,也为国家的导弹研制等重大国防科研项目做出了重大的创造性贡献。

后来,Amabile对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动机协同”(motivational synergy)理论,认为部分外部动机也能够刺激人们更为投入的工作,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发生协同关系时可以提高创造力。

2.Csikszentmihalyi的创造力三叉系统模型

Csikszentmihalyi认为,创造力是个体(person)、专业领域(domain)、业内人士(field),这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该观点强调社会网络的重要性,认为个体运用创造性将专业的知识信息呈现出新的成果,这样的成果被业内人士认可,并且撒下火种,由更多的业内人士加入和追随。因此,创造性的发挥和持续发展需要社会网络共同的相互作用。

这个理论模型凸显了系统性的优势,指出了创造性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并非单个人的力量,社会网络的相互作用带来了更大的价值。但是创造力三叉系统模型并未说清楚专业领域和业内人士之间的关系如何,二者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系统的观点固然有价值,但理论尚待进一步发展。

3.Sternberg的创造力投资理论

Sternberg的创造力投资理论持一种“低买高卖”的观点。该理论认为高创造性的人是在新领域内追求新异的、奇特的、起初不被看好但有发展潜力的想法。一旦新想法最终呈现出了它的高价值性,就会被高价卖出。这种观点类似于经济学领域的“低买高卖”,因此称之为创造力投资理论。该理论将创造力看作是由智力(Intelligence)、知识(Knowledge)、思维风格(Thinking Style)、人格特质(Personality)、动机(Motiv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该理论认识到创造力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智力和思维因素,而是将知识、人格特质甚至环境因素也纳入了进来,丰富了创造力的内涵,并且强调不同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创造力投资理论的价值。

创造力投资理论的局限在于虽然考虑到了智力、环境等六个构成创造力的主要成分,但并未说清楚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众所周知,环境因素对于创造力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好的环境会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坏的环境则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但环境究竟怎样作用于个体的创造力发展与发挥,理论却并未说明白,这也为后来的学者和教育者提供了启发和思考的空间。

三、我国中小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思考

1.建设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权威性教学为主,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唯一、确定的标准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的观点和方式都被否定,这极大地限制了广大青少年思维的活跃性与联想。而目前学校教育已经初现端倪的启发式教学则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师授课、学校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新奇想法和新异观点、解题方法保持开放性,尽可能地让学生表达他们的自由观点,对同一问题承认有不同角度的不同看法,对新的解题方式也加以肯定和推广。这样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包容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思维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挥与发展。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尽量在这一时期保护好学生脆弱的自尊心和好奇心。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人格特点皆有所不同,学校与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每位学生的差异,以敏感的观察力发现学生的优势与特长,以温暖的善意表达对志趣差异的尊重。当学生展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教师与学校当以引导和支持为主,避免打压和嘲讽。教育工作者呵护好青少年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健康发展。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与学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参与校内外科技文化创新类的竞赛或其他活动。青少年的创造性想法和构想应当被及时发现与重视,教育工作者给予其适当的指引和辅导,协助他们将构想付诸实验和实践,并在国内外创新活动实践平台中得以展示和交流。科技文化创新类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创新活动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从青少年的创造性培养抓起。我国中小学生的创新教育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创新文化氛围仅在少量的学校中得到较好地发展,多数学校尤其是偏远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创新教育意识仍远远不够。因此,我国青少年的创新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创造力动机创造性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