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体会

2018-02-09 21:23周晓平罗颖杜娜郑佳郑文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共情服务能力

周晓平 罗颖 杜娜 郑佳 郑文秋

沟通能力是现代护理人才的一项核心能力[1]。护士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各方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特别是临床阶段培养的沟通能力可以使她们增强自信、减少纠纷,受益一生。共情指的是在人际沟通中,能从对方立场去理解他人处境并应对的能力[2],其核心即同理心[3]。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大都是95后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沟通能力不足。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沟通能力是摆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我们在临床阶段的护理沟通能力教学中融入共情教育,使临床共情与护理服务、护理礼仪、护理技术相结合,不仅促进了沟通能力的提升,而且提高了教学成绩、完成了教学目标。

1 临床阶段护理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现状

1.1 缺乏共情交流的沟通现象

共情的实质是“感同身受”。看似简单的话语,其实并不容易做到。临床阶段的护生在陌生的医院环境,接触不同病种的患者,往往知识的学习已经使之应接不暇,各种仪器设备、各项技能操作及基础护理服务的学习任务也很繁重,在进行护理活动中很少去考虑患者感受,也很少去进行护患的交流。更谈不上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甚至视而不见。有时又怕说错,不知怎样表达,索性不去解释,拒绝沟通。不会“说话”、不会“问病” 、不会“倾听”的现象在实习生中普遍存在[4]。如果遇到情绪不佳或对护理服务要求较高的患者和家属就会产生纠纷,甚至拒绝护生进行各项护理服务。导致不能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还会降低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

1.2 缺少共情训练的沟通培养

调查发现目前的护生临床沟通多局限于医学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文化的需求缺乏考虑[5]。所以这种沟通虽然基于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但有时不被患者接受,甚至产生误解。而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也是如此。虽然我们在临床教学中注重沟通能力的训练,如怎样进行入院介绍、怎样进行健康宣教、注意仪态仪表、技术操作前进行解释取得同意等,但大多数是教科书式的机械沟通。护生主动沟通的能力不足,往往是不得已去沟通或者以应付的心理去沟通,沟通的过程给患者一种高高在上的命令式的感觉,没有互动、没有交流。不难想象,这种沟通会是怎样的冰冷和勉强,沟通的效果更是不尽人意,会带来许多的纠纷和不良事件。

2 临床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共情教育的意义

2.1 促进了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提高

实习护生需要掌握必要的临床沟通技能,才能有效地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获取信息,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6]。而临床沟通技能的核心即是以情感人。只有通过共情能力的培养,使护生从心底里去关心爱护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时刻想到患者的感受并积极回应,才能实现沟通能力的提高。有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护士缺乏对患者的移情和沟通[7]。也只有提升了共情能力,才能培养护生在一切临床护理工作中充满爱心、信心和耐心。否则就会出现如入院评估问话时例行公事、心不在焉、点到为止等现象,自己觉着烦,患者更是不愿意回答,造成患者的不信任、挑毛病、起纠纷。护生的沟通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培养,只有掌握了临床共情的时机选择和技巧的运用,才可以使沟通更及时、更真实、更顺畅,护生也会不断提高共情能力进而促进了沟通能力的提高。

2.2 保证了护理临床教学目标的实现

共情能够使护患双方体验相同的感受,使护士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做出有助于治疗的反应,进而提升护患沟通质量,保证了护理效果[8]。护理临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兴趣和职业认同。通过共情教育,指导护生做好共情时机的选择、共情方法的运用,如非语言的运用、帮助患者控制情绪、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并做出回应等,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提高了护生的职业成就感。共情的结果是相互的,患者感受关心、关爱的同时,也会理解鼓励护生,良好的共情能力不仅提升了护生的沟通能力,更使护生提高了学习动力、增加了自信心。使他们顺利完成每项学习任务,并学有所获。

3 共情教育在临床护理沟通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3.1 护理服务中体验共情

护理服务贯穿患者就医的所有环节,护理服务实践更是护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基础护理到重症护理,从门诊就诊到住院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更是诠释了医院的护理理念。但是我们深深知道,没有感情的沟通是机械的,是不完整的。那么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要在临床护理的各项服务中注意进行共情教育。如强调在实施护理服务时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随时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体会患者的痛苦,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仔细关注其言语、动作和表情,并适当调整服务时间、动作和言语,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9];如在与患者交谈的技巧方面,体会患者的难言之隐、对家属的反应心领神会、巧妙应答等;有时即使需求没有解决,患者也会体会到关爱,并接受相关结果。

3.2 护理礼仪中渗透共情

护理人员的礼仪和行为在护理服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0]。落落大方、言语得体只是基本要求,我们要求护生从心底里关心患者、关爱患者,并急患者之所急,将共情渗透到日常护理礼仪中。如患者在倾诉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倾听,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语,更不可否定患者的价值观,不要随便转移话题,或说完就走,看似话语没毛病,实际没有感情,敷衍患者,拖延患者的要求。要注意随时与患者进行眼神、动作的交流,如点头、握手等肢体接触对患者进行鼓励,交谈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患者表情的变化,及时进行回应,达到护患双方的共情反应;在日常的护理查房中,注意与患者的眼神交流,面露微笑,适时查看患者,并注意俯身、抚摸、握手等肢体语言的运用。

3.3 护理技术中结合共情

护生的技能操作是临床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护生的操作患者往往是拒绝的,这也增加了护生进行操作的心理压力。我们在对护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中,强调积极参加高仿真模拟训练和情景培训,在实际操作中才能保证较高的护理技术,避免操作失败造成二次伤害。对于导尿、置管等有创操作,要指导护生随时进行沟通,做好解释安慰,并随时关注患者的反应,询问有哪些不适,并进行回应。这些共情教育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时护生即使操作没成功,患者也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由此可见人性化的关怀,可以弥补护理技术的不足。

共情作为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能力,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又能客观理解他人,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11]。作为有效人际沟通的重要因素,共情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医学领域,已成为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12]。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也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学科,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阶段培养的沟通能力,可以使他们将来更好为患者服务。共情作为医患沟通的重要途径,是医务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13]。而共情教育可以使护理学生养成爱伤观念并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成为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工作者。

猜你喜欢
共情服务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