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渗透教育研究

2018-02-11 17:34张兴浩
学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学过程学习习惯

张兴浩

摘 要:板书式数学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数学素质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继承和弘扬数学家精神,这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无形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质;教学过程;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0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27

数学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培养、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培养小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让小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当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锻炼和加强小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教育方式转变与启发式教学

教师授课过程是一个师生互联的过程。在教师方面,应灵活转变教育方式,启迪学生智慧。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有很多的应用性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2],所以在教学时应广泛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有很多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必须有严格的训练,只有在训练中不断地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激发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须有一定的规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时要规范整洁,明确解题步骤,对每一步骤的求解都有理有據。求解的规范整洁有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便于后期的检查和修改。对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要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加深学生对理论、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教师要灵活转变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单向传输。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靠死记硬背、进行“题海”战术重复练习等消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教学方法是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地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当时机进行适当地引导[3]。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特点各有不同,统一安排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应使用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中有很多内容是无法用言语让学生深刻理解的,所以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或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实验和如何做实验。小组讨论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在理论教学上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实践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探索,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探索不同的道路和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这样才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才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认知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师应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做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辅以实验检验,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学生数学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授之以渔”,抛砖引玉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育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对于任何数学问题,都不可能有统一标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所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不应向学生灌输“只此非彼”的思想,而应教授学生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索。

(二)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因学生的个人特点而有所不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自己探寻出自己的兴趣,学生自己感兴趣才是真正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形象化、生动化的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关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敢于迎接挑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精神。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要适当地表扬,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及时纠正,积极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实验结合

教师可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放到课堂上进行教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理论上,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实践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广泛联想,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制订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数学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培养、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是小学义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启发式教学是当代提倡的教学方法,其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数学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辅以实验检验,是对学生数学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应采用“授之以渔”,抛砖引玉、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实验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陈艳艳.谈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

[2] 张俊丽.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S2).

[3] 王珏.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4):59.

猜你喜欢
数学素质教学过程学习习惯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拉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素质的探讨
数学概念变式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