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整合: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新视角

2018-02-12 08:53赵磊磊
教师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领导力校长信息化

赵磊磊, 梁 茜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引言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1]。近年来,尽管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事业取得较大进步,然而,不少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薄弱和不足之处,如: 管理者重视不足、建设效率低下、专业人才缺乏等[2]。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也在一定程度呼唤“人的信息化”,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信息化[3]。对于教育信息化来说,教育参与人员才是真正选择与使用技术的个人或群体,技术本身只是理念、工具与方式,缺乏“人的信息化”,“硬件的信息化”无法真正驱动技术与教育有效整合[4]。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管理者以及学校信息化推进的掌舵者,校长如何推动技术整合,将决定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力度和实际功效。已有研究主要从能力或者过程两种视角审视信息化领导力及其发展,然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源起与生成研究极为匮乏,因此,本研究尝试从技术整合的角度分析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源起与发展,以期能从新的视角为校长信息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支撑与参考。

一、技术整合障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背景

技术整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障碍性问题较为常见,相关障碍也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与挑战。金斯伯格和麦考密克调查了美国的超过1000名工作在好学校和差学校的教师,研究发现,教师一般会使用电脑处理文字或练习,但很少“使技术完全融入学习活动”,尽管现在师生有更多的便利使用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但技术的存在和使用之间存在鸿沟,仅依靠技术的存在本身很难普及教师和学生的使用[5]。虽然有一些技术被用来支持学生学习并促进学校的积极变革,但信息技术将彻底改革公共教育的预言尚未实现,仅仅在学校里安装计算机和网络,并不足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由此,我们亟需反思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学校领导人,校长应从研究限制技术与教育一体化的障碍中学到什么信息,以及他们如何能够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效的领导方法呢?换言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背景需充分考虑技术整合障碍。梳理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将技术整合的障碍可归纳为四个主题,即有效学习问题、公平问题的争议、教师专业发展不足以及缺乏有效领导,以下将予以一一概述。

(一) 有效学习问题

随着电脑和网络在大部分学校的普及,教师们和管理者们开始将他们的关注焦点从硬件、线路和技术获取转向更基本的问题诸如技术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6]。Kearsley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发展应用技术的概念基础——关注如何思考并解决学习问题、做出决定并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进行交互[7]。教育者正在研究成功的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了解技术、教育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在使用数字技术学习时,与现在的工具相比,有什么不同或更好的做法?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来满足我们学校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教师如何在技术的运用上得到支持,以有意义、综合的方式丰富课程?技术领先者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支持教师探索和试验各种方法,以有意义、富有挑战性和真实性的方式将技术整合到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之中。相关有效学习问题,正是技术与教学整合过程中所遇的障碍性问题,与此问题相呼应,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建设需从信息化教学领导的角度思考技术为学习问题服务的可能性、方式与解决方案。

(二) 公平问题的争议

学校的技术整合与公平问题密不可分。在当今社会,拥有技术素养意味着能进入高科技就业市场、参与全球经济以及在新信息时代取得成功,公立学校必须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充分参与这一新社会所需的技能的地方。不幸的是,“数字鸿沟”经常体现于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学生分类中[8]。此种“数字鸿沟”现象,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提出较大挑战,也促使校长在技术整合方面反思公平问题的争议。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的研究报告发现,在使用计算机教育孩子时,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不公平。在贫困家庭、少数民族儿童、女童、低成就者、非英语母语的儿童、残疾儿童和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年轻人中发现了不平等现象[9]。美国大学妇女协会一项为期两年的全国性研究报告指出,女生在高中高级计算机课程中的入学率仅为17%。在大学一级,尽管其他传统男性教师(工程和医学)的入学率有所增加,但这种不成比例的趋势一直存在于与计算机相关的领域[10]。基于以上分析,可发现“数字鸿沟”在技术整合方面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程度的一大难题。在我国不均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校长如何在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信息化公平的有效提升,属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不容忽视的价值选择。

(三) 教师专业发展不足

实现有意义的技术整合的一个重大障碍是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不足,众多教师缺乏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意义的机会。一方面,在许多区域,技术资助还没有扩大到包括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教师大部分都是自己去寻求技术资助,获得该领域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主动参与,典型的培训服务也仅仅集中于获取计算机应用技能,而不是技术整合策略和项目设计技巧,导致教师很难有效将技术整合于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在学校使用计算机以实践或实施他们所学的知识的机会有限。如果不经常用于课堂实践,或在学习和教学设计中应用,经过单一的培训习得的计算机技能很快就会丢失。由于缺乏有意义的机会去学习如何做,许多教师抵制(主动或被动)将数字技术融入他们的教学实践的外部压力[11]。基于以上技术整合所面临的教师专业发展不足问题,作为技术领导者,校长亟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即时性和灵活性的技术整合机会,需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引导方面侧重于技术整合和设计,而不仅仅是计算机应用程序。

(四) 缺乏有效领导

从校长自身角度来看,不少校长没有为其作为技术领导人的新角色做好准备。缺乏有效领导,已成为诸多校长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尽管不少校长努力开发用于在学校实现信息和通信技术成果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但校长很少有以有意义的方式使用计算机和学生互动的经历,也缺乏指导教师的必要技术经验,因此,在许多学校,非正式领导人出现在教室、图书馆和计算机实验室,以承担制定技术集成的艰巨任务,并支持热心教师的分布式和经常不协调的工作。另一方面,不少校长的技术规划常常局限于获取硬件和软件的目标,专注于购买设备、建立实验室和设置线路,而不考虑必要的组织和文化上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是支持适当使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了许多学校都有昂贵的计算机实验室只是用来打印、比赛和培训这一现象。此外,学校管理人员不得不在购买设备、线路和联网方面做出艰难的决定,由于缺乏对硬件选择和部署方案如何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理解,校长经常依赖技术人员的建议,营造出的仅是意在保护机器免受老师和学生的伤害的一种受限制的、被锁定的学校网络。限制性网络不是开放学习的机会,而是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障碍。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缺乏有效领导已成为影响校长有效解决有关信息和通信技术联网的复杂问题的关键因素,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应以有效领导为切入点,不仅关注有关技术的预算、财务和管理等发方面的问题,也需考虑利用技术为师生提供便利这一关键问题。

二、技术整合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方向

技术整合的成功经验可以为那些急于在自己学校取得同样成绩的教育领袖提供重要借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功的技术整合实践范例主要具有以下共同要素:即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拓展公平的参与渠道、实现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搭建基于信息共享的领导支持网络。

(一) 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

学生是教育之本,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可被视为技术整合的基本目标,也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基本方向。技术整合应坚定不移的聚焦于学生真实学习经验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技术支持,关注成功的学习实践的特点[12]。通过线上合作、研究和交流,与该领域的专家交流,来使学习的发生超越课堂的围墙,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来指导研究。教师的角色从一个控制知识传播的人转变为一个聪明的导师,支持学生建构他们自己所理解的意义。Collins总结了在技术手段有效使用基础上教室里的教与学所发生的变化,将这些变化置于从说教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更大改革的背景中:从传统的满堂灌到小组教学,从讲课到辅导,从关注好学生到与较弱的学生合作,从竞争到合作[13]。VL Cohen观察了技术使用良好的教室与传统教室的不同之处:学生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更为流畅;学习被看作是一种更自然的过程;有天赋的学生试图在使用计算机时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技术影响了学习内容的探索方式[14]。从技术与校长领导整合的根本目标来说,学生发展必然是技术整合的核心所在。由此,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需以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为基础,关注如何通过培养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推动学生学习变革与发展,其不仅需考虑如何将技术引入“基于学生项目合作设计的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学习方面的参与度,也需思考如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增加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力和责任。

(二) 拓展公平的参与渠道

拓展公平的参与渠道,有利于技术公平及技术伦理的保障,其可被视为技术整合的核心目标,也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核心方向。伴随技术整合的推进,技术相关的不公平现象并不少见,技术公平成为影响技术伦理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表明,从传统意义上说,电脑对男孩的吸引力大于女孩[15]。在高中计算机课、大专计算机设计和编程课程以及信息技术(IT)职业中,女生比例不足的现象明显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Kearsley的研究表明,教育技术的发展对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有显著影响。同时,贫困家庭学生不太可能在家里使用电脑,这也是由于社会经济较低地区的学校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购买新电脑而造成的不平等[16]。相关问题的出现,为技术整合的伦理价值以及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研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拓展公平的参与渠道成为技术伦理保障的有效路径。成功的技术整合理应将促进所有学生和教师以尊重多样性和尊重差异的方式均参与进来,需尊重个人的学习风格和提供选择,同时鼓励学生选择挑战定性思维的活动,消除基于性别、文化、能力和社会经济背景的数字技术的以往经验造成的潜在不公平感,与之同时,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信息和通信技术机会,而不是被看作是“男性”活动,或是最适合有才华的学生的活动,学校的所有学生都应适当地、公平地获得技术,而不受教师的技能或兴趣的限制。

(三) 实现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团队,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17]。实现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被视为技术整合的关键目标,其也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关键方向。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属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利用技术实现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有效整合需要支持持续、及时的教师专业发展,重点是教学和学习,包括许多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机会,教师不应在未经过充分训练的基础上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实现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技术整合的重点目标,其中,有效的专业发展包括辅导、现场指导、个别教学、在实践中观察信息和通信技术整合以及自我导向学习[18]。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利用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仍需进一步有效提升,校长需致力于通过技术整合于领导过程实现对教师个人成长的有效支持,并为有相似目标的教师之间的合作创造机会。在此种情形下,教师的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需予以着重考虑。此外,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投入较少,技术无法有效支撑农村地区全部教师的现象较为普遍,以上相关问题也成为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四) 搭建基于信息共享的领导支持网络

搭建信息共享的领导支持网络,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其可被视为技术整合的重要目标,也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重要方向。技术的引进伴随着工作人员、学生和家长创造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标的机会,这些机会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技术的整合。共同愿景的创设以及共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基于信息共享的领导支持网络作为有效支撑,校长的信息化沟通能力已成为校长技术整合是否成功且有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技术整合,并不仅仅是校长一个之事,其需依赖于信息共享的领导支持网络。Kearsley和Lynch建议技术用户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观念:缺乏创新和意识共享必然导致失败[19]。校长必须与教师、学生等学校成员讨论他们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感受,以便建立一个健全的信息技术支持氛围及领导支持网络。如此以来,作为领导者,校长可通过了解师生的需求、愿景,协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念并致力于达成目标。因此,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绝不可忽视学校成员间的信息化沟通与交流,致力于将创造性的技术方法应用于文件共享、资源传递、教学互助等多个教育环节,并带动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分享其技术适应经验与体会,以便校长通过技术反馈最大程度地调整技术整合模式。

三、技术整合角色: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定位

角色责任是发展有效技术领导模式的起点,其与实现有效技术整合的目标有关(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拓展公平的参与渠道、实现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基于信息共享的领导支持网络)。基于技术整合目标,笔者提出了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定位角色,即技术整合角色:学习领导者、学生权利的领导者、教师能力建设的领导者、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导者。

(一) 学习领导者

作为学习领导者,校长必须表现出对技术与学习关系研究的透彻理解,特别是如何通过技术应用培养学生高级技能。作为教学领导者,校长必须不断地集中精力将技术应用于这些更高层次的成果(一般集中体现于学生的沟通、探究、决策和问题解决方面),而不仅仅是基本操作、知识和概念的培养。与之相对应,“鼓励教师不断反思来引领实践”、“为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互相协作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知识建构的能力”成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学习领导目标。在鼓励教师不断反思来引领实践方面,校长需引导教师通过展示、电子公报来发展个人ICT技能,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在为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机会方面,校长需鼓励技术的创新应用,及时利用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机会,并通过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鼓励协作、行动研究项目,最大程度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并致力于通过学生技术应用项目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效沟通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技能。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互相协作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知识建构的能力方面,校长需聚焦于信息化教学,并尝试在学生发展项目以及教师培训项目中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引导教师参观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尝试引进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软件,并致力于在核心课程的技术应用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应以学习领导者角色的塑造作为技术应用的首要取向,校长尝试在技术与教学整合方面实现有效领导,有利于在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素养提升方面最大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技术服务与学习过程的交互也需校长通过自身的技术领导实现价值观的引领与传递。

(二) 学生权利的领导者

作为学生权利的领导者,校长应着重关注获得技术的公平性的重大问题,确保每个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年龄发展技术技能的机会。校长应该对性别、经济背景、族裔和性别等影响学生使用计数的语言差异和系统障碍等因素充满警惕,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有学习/身体残疾者)、情感/社会需求、或天才学生),引导教师针对不同个体准备个人的发展计划,标注特定内容的修改和对教学方法的改动,与教师一起来反思这些计划,并鼓励信息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以便支持特殊的学习需要。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角度来说,作为学生权利的领导者,校长需保证为全体学生提供技术资源和学习机会的公平参与渠道,并引导师生运用民主原则使用技术工具。一方面,需确保全体学生具有丰富的技术应用以及技术教育机会,避免出现挑选特定群体的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现象,尝试为没有家里电脑的学生提供技术服务,购买无偏见且吸引大多数学生的软件。另一方面,校长需尝试提高教师的技术公平意识,奖励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经验的教师,扭转教师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定势思维,引导教师基于学生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并着力于驱动技术开发商基于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发程序,以便学生在需要时能够便捷地使用技术。

(三) 教师能力建设的领导者

一般而言,许多学校的技术决策过程一般是从个别“常驻专家”主导,延伸到随着教师参与信息化课程教学机会的日益增多,教师也开始共同参与技术决策过程,由此,校长成为支持整个教师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建设的领导者。作为能力建设的领导者,校长需充当一个积极的技术变革代理人,与学校管理人员、教师、技术委员会共同规划利用技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景以及具体目标,致力于建设教师的技术领导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从教师能力建设领导者的角色塑造来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需关注如何在技术决策、采纳与使用中通过合作和分享实现技术领导能力的共同建设。一方面,在搭建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共同愿景方面,校长需鼓励教师参与愿景和目标的制定,鼓励教师更多地参与到技术决策制定中,鼓励实施工作人员中的技术导师或教练合作制,引导教师在技术导师或教练的指导下共同参与技术整合过程,以便实现教师信息化愿景规划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发挥全体教师的技术领导能力方面,提高技术决策和信息化教学中的的教学人员参与度,可尝试构建技术委员会、信息管理委员会等技术领导组织,充分调动教师的技术领导积极性,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技术领导责任感。此外,在创建鼓励冒险、创造与合作的学校文化方面,校长需鼓励教师在年级、年级之间与社区合作,支持与鼓励教师的冒险和创新意识,向教师群体传达优秀且成功的技术应用案例,支持和鼓励教师在技术整合中实现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 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导者

作为技术整合的关键目标,搭建信息共享的领导支持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呼唤校长需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导者。在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导者角色塑造方面,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建设需关注技术集成所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建设,其不仅包括技术整合方面的利益相关者信息沟通,而且涉及如何开发支持查询和协作的计算机网络、如何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技术使用需要。一方面,校长需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就技术整合的意见与想法实现信息沟通,制定技术应用的支出优先事项,需致力于向学生和教师提供实现信息和通信技术成果所需的技术资源,保障学生和教师能够根据需要访问技术资源,并可以轻松地保存、下载和共享文件,例如可制定技术计划(包括购买、维护和更换设备的计划),鼓励安全上网,监控学生在电脑上的活动,确保所有设备都定期维修。另一方面,校长需关注如何开发支持查询和协作的计算机网络,确保网络设备运转良好,设置文件保存和文件共享权限,以便保障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协作以及教师之间的信息共享。此外,在确保教师和学生在需要时都能使用方面,校长需致力于为每位教师提供联网计算机,及时调查采购协议和维修合同,并寻求高质量设备的捐赠,以便保障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技术进行信息化学习以及教师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记录、备课和交流。

四、结语与展望

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了从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转变所必需的公立学校系统变革。不可避免地,教师和校长感到变革的压力,校长的作用和责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与转向。如果将技术整合视为学校改革运动的一部分,那么校长亟需充分利用发展契机培养教育信息化背景所需的领导技能与能力[20]。换言之,中小学技术整合的有效推进,亟需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与提升。在中小学校长的教育实践中,如何以技术整合为突破口,从思考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到思考技术与校长领导整合,促使在技术整合的范畴中将技术融入校长的领导力结构之中,将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研究的重要议题。技术的发展具有动态性,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也需以动态的视角予以审视[21]。在未来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中,如何不断基于技术的动态变革赋予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新的目标与角色将有可能成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热点趋势,相关研究的完善将有助于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真正得以有效推进。

猜你喜欢
领导力校长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