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之“君相二火”探析

2018-02-12 19:00高春妹
吉林中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命门君王阳气

高春妹,苏 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君相二火”,为君火、相火的统称。君火、相火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1]王冰注曰:“所以地位六而言五者,天气不临君火故也。君火在相火之右,但立名于君位,不立岁气。故天之六气,不偶其气以行。君火之政,守位而奉天之命,以宣行火令尔。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明,守位奉命,故曰相火以位。”其谓君火不主岁气,故而火主岁气之年,则由相火代之以宣行火令。《素问·六微旨大论》中的君火、相火指主、客之气的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少阴君火所主为主气六步的二之气,少阳相火所主为主气六步的三之气;少阴君火主子、午年客气之司天之气,少阳相火主寅、申年客气之司天之气[2]。将“火”分为“君相二火”,因五行木、火、土、金、水、火应六气三阴三阳,即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以解释自然界中的气象变化。“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思想,故人体中亦存在“君相二火”[3]。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君火论》中提出“五行各一,唯火有二者,乃君相之不同。相火则丽于五行,人之日用者是也;至于君火,乃二气之本源,万物之所资始。”其认为相火为人体每日之用,君火则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资本,将“君相二火”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4];据“肝肾同源”“肝肾同治”理论,钱乙提出“肝有相火”[5];刘完素提出“肾为相火”并首创命门相火学说,“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游行于三焦,兴衰之道由此也。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6]。经历代诸多医家阐发,“君相二火”内容不断发展、完善。明代张景岳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之上结合前人论述及临床经验,对“君相二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有深刻阐发。

1 “君相二火”之分

午为君火,子为相火。《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1]《类经·疾病类》注云:“阳在午则为昼,而日丽中天,着有象之神明, 离之阳在外也;阳在子则为夜,而火伏水中,化无形之元气,坎之阳在内也。如天元纪大论曰:君火以明,正此明也;相火以位,正此位也。盖明而在上则为君火,伏而在下则为相火,曰君曰相,无非阳气之所在耳。”[7]张景岳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关于阳气的论述,把正午的阳气视为君火,子夜的阳气视为相火。“君火以明”指正午时阳气在外,使万物处于光明,为万物之神明所用;“相火以位”指子夜时阳气伏于水中,在内化生为无形的元气,使生机潜藏于内。君火、相火的区别主要为阳气昼、夜所在位置的不同,但二者均属正常阳气。君火之阳气为万物正午之所用,相火之阳气为万物子夜之所用。光明之气为君火,形之质为相火。《景岳全书·传忠录》云:“如轻清而火焰于上者,火之明也;重实而温蓄于下者,火之位也。”[8]《类经·运气类》亦云:“明者光也,火之气也。位者形也,火之质也。如一寸之灯,光被满室,此气之为然也。盈炉之炭,有热无焰,此质之为然也。”[7]张景岳根据《素问·天元纪大论》中“君相二火”之意,即依自然界阴阳寒暑消长变化,将阳热之季分为二火,分别代表夏之温热和暑之酷热[9],将“君火以明”比作火的光明,“相火以位”比作火的物质基础。君火的光明把相火的形质发挥出明亮的效应,相火作为火的形质为君火的光明提供物质基础。好似在室内点燃一支蜡烛,君火代表了蜡烛的光明,将室内照亮;相火代表了蜡烛的燃烧,为光明提供了物质基础。此种解释同样符合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即明亮的阳光决定生命活动的发生,炎热的气候决定生物的成长。与中医运气理论中的六气主气理论同样符合,即君火所主为主气六步的二之气,主春分、清明、谷雨、立夏4个节气,此时间段正为生命万物复苏、活动的季节;相火所主为主气六步的三之气,主小满、芒种、夏至、小暑4个节气,此时间段为生命万物生长、发育的季节。故君火、相火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共同作用于人体生命活动[10]。

2 “君相二火”之辨

君相之义,无脏不有。《景岳全书·传忠录》云:“后世诸家咸谓相火寄在命门,是固然矣。然以予之见,则见君相之义,无脏不有。”[8]张景岳肯定了相火寄于命门的说法,但又与前世医家有所不同,提出了“君相之义,无脏不有”的观点,认为人体各脏内均寄“君相二火”,云:“盖总言大体,则相火当在命门,谓根荄在下,为枝叶之本也。析言职守,则脏腑各有君相,谓志意所出,无不从乎形质也。”[8]认为相火寄于命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最基础的物质,好似枝叶生长的根基所在。同时每个脏腑中均有“君相二火”,因为精神情志全部由具体形质而发出,“君相二火”共同作用才能为五脏六腑提供物质基础,使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正常,故“君相二火”无脏不有,肯定了物质与精神对人体的双重重要性。随着医学模式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逐渐向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医家认识到,精神与躯体在人体的生命系统中是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生命活动,由此提出“身心疾病”的概念[11]。此概念与“君相之义,无脏不有”内涵相一致。对“君相之义,无脏不有”深入的研究必将对“身心疾病”的中医预防与治疗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君相二火”乃正气。李东垣曾在《脾胃论》中提出:“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12]其认为病理“相火”是“阴火”的一种,相较于元气来说是邪气,此理论影响了后世诸多医家。元代医家朱丹溪总结刘完素、张子和及李杲等诸多医家观点,提出相火依脏腑定位应为肝肾二脏,亦分属于心包络、膀胱、三焦和胆诸腑[13],为人体正常脏腑元气存在。其在著作《格致余论》中多次提出,相火发病皆为妄动,因人“阳常有余而阴不足”,故导致相火妄动发病,临床采用滋阴降火治则收获良效[14]。张景岳发展丹溪理论,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指出:“夫情欲之动,邪念也,邪念之火为邪气。君相之火,正气也,正气之蓄为元气。”[5]他认为情欲的兴动是邪念,邪念引起的火才是邪气,而“君相二火”是正气,正气的蓄积是元气,为人体之为用。并进一步指出:“夫既以相称之,而竟以贼名之,其失圣人之意也远矣。”文中指出如果以宰相来比喻相火,却又同时称其为盗贼,这与圣人的原意相差甚远。张景岳并将相火归于命门,为人体精血之海,神气之本,进一步论证了相火乃人体正气[15]。

3 “君相二火”之用

君道惟神,相道惟力。张景岳认为君火是发令者,相火是禀命者,亦是实际运作者。如《景岳全书·传忠录》云:“盖君道惟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故君之能神者,以其明也;相之能力者,以其位也。明者明于上,为化育之元主;位者位于下,为神明之洪基。”[8]意指担当君王的作用在于神妙莫测,作用在虚;宰相的作用在于能够大力施行君主的圣旨,作用在实。君王之所以能够神妙莫测,是因为能明察秋毫;宰相能够大力实施政策是因为他的职责是辅助君王。君王明察于上,为化育万物的始祖;宰相位于君王之下,代行君令,为君王神圣指令得以落实的坚实基础。君王与宰相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可使国家正常运行。其把人体比作国家,故君王实为人体内的君火,宰相实为人体内的相火。如宰相不能安于君王之下,即相火不能安于君火之下,则会出现“相火亢进”的病理现象,即相火上扰君火,使君火不宁而出现人体的心神扰乱,例如烦躁、易怒、失眠等现象。宰相在位而无所作为,即相火在人体内没有发挥作用,则会出现相火虚衰的病理现象,相火虚衰则使人体君神失养,出现呆滞、抑郁、嗜睡等现象[16]。同样,君火也可从两方面的异常引起相火病变,一为“君火逆相火之本性而为”,即君火下行而行相火之为,则会出现精神情志异常变化及某些嗜好、行为的改变,如贪凉好逸、恣食肥甘、劳倦无度等,直接或间接引起相火失常[17];二为精神情志变化引起的相火失常。《景岳全书》曰:“随怒随消者,未必致病。”故适度的情志变化并不会致病,而导致相火失常的原因在于“过极”。据“五志化火”理论可知五志过极可引起相火失常,进而出现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紊乱[18]。君王与宰相安于本命、各司其职,才能使国家正常运作。同样,“君相二火”均保持稳定状态,才能使人体各项功能活动正常进行。

君火于人属心,相火于人属肾。《类经·运气类》云:“君火居上,为日之明,以昭天道,故于人也属心,而神明出焉。相火居下,为原泉之温,以生养万物,故于人也属肾,而元阳蓄焉。所以六气之序,君火在前,相火在后,前者肇物之生, 后者成物之实。”[7]意为君火在上,代表了澄澈清明的阳气,所以在人体中君火属于心火,人之聪明智慧均由心生;相火在下,代表了生养万物的源泉,所以在人体中相火属于肾火,人体中的元气都蓄积在此。君火在前,引导事物的发生;相火在后,为事物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君相二火”分属心、肾功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人体,即心火下煦,以温肾水;肾水上滋,以济心火。诚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心肾相交,水火相济。”[19]此观点对于指导临床心肾不交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真武汤证等典型症候表现均可参考心肾水火失济之候进行治疗。心肾不交之病患,运用其理论指导可见良效[20]。

综上,张景岳对“君相二火”的研究与认识有许多独到之处,对“君相二火”的理论研究与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集诸医家之长,深入研究 “君相二火”对中医学“火”的认识及其临床应用,对现代中医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1]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苏颖.中医运气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44.[3]黄靖.试论君相二火[J].江苏中医药, 2010, 42(3):63-65.

[4]程畅和,朱向东.相火理论源流考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 20(3):12-14.

[5]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

[6]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60.

[7]张景岳.类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8]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9]王利锋,苏 颖.《黄帝内经》君相二火与温疫的关系[J].吉林中医药, 2014, 34(4):339-341.

[10]云刚,李晓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管见[J].内蒙古中医药, 2006, 5(36):38.

[11]王文新,陈玉洁.对身心疾病认识的中西医学比较[J].继续医学教育, 2001, 15(2):41-44.

[12]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8.

[13]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49-53.

[14]戴琪,朱明.从朱丹溪君火与相火的关系论中医心理调节机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25(2):5-9.

[15]杜晓明.“相火、命门”述略[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 15(10):734-735.

[16]高峻.试述君火与相火的生理病理关系[J].吉林中医药,2008, 28(12):863-865.

[17]张焱,苏颖,李霞等.亢害承制论探析[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4, 20(3):3.

[18]谢平金,廖 璐,温俊茂.君相二火之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 21(3):238-240.

[19]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6.

[20]陈明.从《伤寒论》解读“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4):879-883.

猜你喜欢
命门君王阳气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姜太公钓鱼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烽火戏诸侯
抓住“命门”练太极
浅谈命门学说及其在肾脏病中的运用